甲乙商情快報:企業「跨界」入局汽車後市場,物流能力分高下

甲乙商情快報:企業“跨界”入局汽車後市場,物流能力分高下

汽車後市場宏觀商情分析

1、企業“跨界”入局汽車後市場,物流能力分高下

- 我國汽車物流市場規模日漸擴大,尤其是近幾年,諸如阿里、京東之類的企業也進軍後市場,其物流能力似乎成為關鍵。在配件配送時效要求不斷提升、人力成本日漸提高的趨勢下,我國汽配供應鏈急需自動化、智慧化改造。對於汽車產業鏈上的各大企業而言,物流能力的高下是否會是一大制勝籌碼?

甲乙商情快報:企業“跨界”入局汽車後市場,物流能力分高下

甲乙商情快報:企業“跨界”入局汽車後市場,物流能力分高下

- 日前,蘇寧物流與上汽大通汽車達成合作,雙方決定增加上海快遞專用車投放使用,加大末端服務網絡投入。未來,將在快遞車採購、汽車後市場服務、新技術研發上進行協同推進。城市配送車輛連接倉庫與末端快遞網點,是末端網絡最重要的服務要素,也是提升快遞時效重要的環節。蘇寧物流與上汽大通的聯合,以倉儲體系為支撐,將進一步提升末端網絡的綜合服務能力;

- 京東作為“跨界”企業,近些年在汽車後市場佈局甚多,步步為營中把物流能力上的優勢凸顯出來。京東物流也已經在“快遞到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汽車後市場供應鏈優化等維度與行業展開合作。同時,京東物流發佈可持續發展汽車共生的計劃,吸引了奔馳、福特、北汽、上汽等40多家車企和相關企業。

(2018-6-4,搜狐汽車)

2、互聯網+汽車後市場的發展

- 據瞭解,目前國內正式註冊的汽車美容裝飾繼修廠家有30多萬家。數量雖然龐大,但大多規模較小,缺乏統一標準,汽車維修水平不一,價格也不穩定,嚴重製約著汽車後市場的發展。此同時,一大批互聯網企業開始進軍汽車後市場;

- 據行業內統計,僅2015年,在汽車後市場發生的融資事件就高達342起,幾乎平均每天誕生1家公司,發生1起融資事件,但到目前為止,這些企業絕大部分已退出市場。例如,估值曾分別高達6億美元和10億美元的博湃養車及車風網於2016年先後宣佈倒閉;

甲乙商情快報:企業“跨界”入局汽車後市場,物流能力分高下

- 基於互聯網模式所帶來的,區別於傳統領域的“服務”“體驗”“場景”“價格”正在逐步滲透,並慢慢改變這個行業。未來汽車後市場的顧客將以“80後”“90後”為主力軍,面對越來越年輕化的市場,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未來5年內,汽車後市場還是會屬於汽車服務直營連鎖與互聯網+”相結合,“線上銷售、線下服務、自有重資產”的新模式正逐步清晰。

(2018-6-4,慧聰網)

3、萬億級的汽車流通市場裡隱藏著多少中國式機會

- 當下的中國汽車流通市場可謂消費與投資的沃土,龐大的體量孕育著數個萬億級汽車消費市場,又由於增速快、潛力大,未來整個汽車產業的上下游仍充滿想象空間。 廣闊空間和高增速的背景之下,汽車流通市場也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變化,尤其互聯網與汽車產業的結合,催生了諸多大膽的探索和嘗試。類似O2O的汽車新零售模式被奉為傳統汽車產業後市場的新動能,但這種新生模式是資本熱潮下的噱頭,還是能夠真正對汽車產業鏈進行優化升級呢?

- 搭建商業“基礎設施”、賦能商家和企業是新零售的秘訣。 今天阿里巴巴到已經也很難具象描述,因為它是生態平臺,商家需要什麼它就給什麼,這是核心邏輯。每個產業都需要這樣的生態型平臺,像大腦一樣連接產業內所有的關聯方,讓交易變得更為高效。所以, 要成為整個汽車流通領域的智能產業大腦;

甲乙商情快報:企業“跨界”入局汽車後市場,物流能力分高下

- 為一個產業構建“大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健全的生態系統應該具有三層結構,即:數據層、交易層和金融層。綜合來看,汽車後市場是條充滿想象力的賽道。透過大搜車不斷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賦能的行為,也可以看到汽車流通市場未來的兩大趨勢:一是數字化和在線化,這將成為整個產業線上、線下融合一體化的基礎;二是生態化,汽車流通市場每個子級市場都足夠大,共同協作才能真正優化產業鏈將市場做大做強。

(2018-6-4,界面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