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豐收卻遇羣山銷路難?扶貧助力梯田紅米「翻山越嶺」成網紅!

雖說,如今在農村種地不賺錢,但仍有一部分農民卻不願意放下手裡的鋤頭、拋棄腳下的土地。即便進城打工,也會在農忙的時候抽空回家幫忙農耕和秋收,就像雲南紅河地區哈尼族的“普沙鬥”大哥一樣,他們放不下家鄉那景色秀美的哈尼梯田,以及“好吃不胖”的梯田紅米。

在他們生活的群山之中,山頂地區是哈尼族人奉若神明的“神林”地區,而哈尼族人的民居,則如項鍊一般環山頸而建。在民居以下,便是順著山坡一路連綿到谷底的紅米梯田。

糧食豐收卻遇群山銷路難?扶貧助力梯田紅米“翻山越嶺”成網紅!


0 1

千階梯田美不勝收

雲南四季如春的氣候特點,對於很多外地人都不陌生,適宜的氣候與特殊的地裡環境,造就出許多巧奪天工的地貌,垂直高差達2000米的“哈尼梯田”就是其中之一,連片的梯田主要分佈在大山的中部。

從山腳到山頂斷斷續續、蜿蜒迂迴於千壑萬嶺之中,級數高達3000多級,因此也被形象地稱作“千階梯田”,遠遠望去美不勝收,讓人敬畏大自然的神奇。

糧食豐收卻遇群山銷路難?扶貧助力梯田紅米“翻山越嶺”成網紅!

說到哈尼梯田,就不得不提同樣壯觀的灌溉系統,遍及全山的灌溉系統把家家戶戶的田地連接在了一起。可能很多人好奇,這種階梯式農田,如何保障頂部農田正常需水?

農作物所需水源,除了引自深山裡的山泉水,也就是海拔高度差異引起潮溼空氣形成的雨水。其實,哈尼族人很早便在山頂的樹林外圍,修建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且複雜的疏水灌溉系統,層層水渠既能阻擋山洪,又能滿足梯田常年的用水需求。

糧食豐收卻遇群山銷路難?扶貧助力梯田紅米“翻山越嶺”成網紅!


0 2

勤勞淳樸哈尼族人

或許,真正讓人陌生的,不是這秀美壯麗的景色,而是代代堅守在深山裡的哈尼族人。一代代的哈尼族人,生於這片梯田、長於這片梯田,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這裡的多數哈尼族人到現在還未脫貧,在全村1518戶的紅河哈尼梯田守護者中,就有801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

糧食豐收卻遇群山銷路難?扶貧助力梯田紅米“翻山越嶺”成網紅!

全村家家戶戶會留一些邊角地種植紅米,而且一年只種一茬,生長週期長達210天。種植方式也很特別,運用了“生態系統”的理念,在梯田裡養殖鴨子和稻花魚,鴨子以稻田裡的蟲害為食,鴨子糞便又作為水稻和魚的天然養料,所以,這裡種出的稻米綠色天然。

由於梯田紅米的畝產不到300公斤,遠低於畝產1000公斤的普通大米,除了賣些添補家用外,剩餘的紅米,也只在特殊的日子才捨得拿出來吃,比如招待客人,或者作為自家媳婦、兒媳婦的“月子米”。

糧食豐收卻遇群山銷路難?扶貧助力梯田紅米“翻山越嶺”成網紅!

又到了水稻豐收的季節,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是,海拔高度引起了氣溫的垂直分異,溫度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所以,紅河梯田水稻的成熟有先有後,按照海拔高度從下往上逐級成熟。因此,各家收穫水稻的時間都不一樣,整個收割過程一般持續2個月之久。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水稻種植有1300年曆史,產出米粒顏色呈暗紅色,其營養價值很高,所以被當地人俗稱為“紅米”。

糧食豐收卻遇群山銷路難?扶貧助力梯田紅米“翻山越嶺”成網紅!

群山保護了哈尼族人,讓他們古老的文化、習俗、語言、歌舞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可也為對外暢通的信息流增添了莫大的阻礙,越過生存這道門檻後,脫貧富裕卻成了一道難解的命題。

雖然部分山路已經硬化,但機動車卻很難安全地行駛在狹窄且蜿蜒的路面上,所以,人和馬依舊是當地主要的“運輸工具”,歷經翻山越嶺才能將農產品駝出大山。

糧食豐收卻遇群山銷路難?扶貧助力梯田紅米“翻山越嶺”成網紅!


0 3

“好吃不胖”的梯田紅米

即便,哈尼族人生產出好吃的農產品,卻因運輸問題而難被外界所瞭解,天然綠色的梯田紅米也不例外。

那麼,與咱們常食的普通大米相比,哈尼族人種出的梯田紅米,到底有何獨特之處呢?

糧食豐收卻遇群山銷路難?扶貧助力梯田紅米“翻山越嶺”成網紅!

據中國農業科學學院的權威檢測數據看,紅河梯田紅米綠色天然,其營養價值超過普通大米

人體不能合成的8種必要的氨基酸中,紅河梯田紅米含有7種;鈣含量是普通大米的5.6倍;鋅含量是普通大米的9.6倍;一些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更是高達十幾倍。

糧食豐收卻遇群山銷路難?扶貧助力梯田紅米“翻山越嶺”成網紅!

另外,紅河梯田大米做出的米飯入口清香回甜,鬆軟可口有嚼勁,常食用可舒緩疲勞、改善睡眠質量,還不用擔心吃胖。

糧食豐收卻遇群山銷路難?扶貧助力梯田紅米“翻山越嶺”成網紅!



農產品賺不到錢,在很大程度上,原因不在農產品質量不好,而是受到了市場行情、銷售渠道的制約,它們躺在“深閨”無人知。

而現在,字節跳動扶貧發起了,幫助800多戶貧困戶的紅米促銷公益活動。39.9元或許不夠一頓飯錢,可你的付出換來的卻是,來自哈尼族人精選精裝的4斤紅河梯田紅米禮包,以及為大山裡的孩子帶去一份繼續求學的期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