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一項科技衝破美日壟斷,西方面面相覷:再也不能忽悠中國了

近日,我國發射的首顆二氧化碳觀測科學實驗衛星獲得首幅全球葉綠素熒光反演圖,這表明我國“碳衛星”達到了國際最高水平。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這顆“碳衛星”。


2016年12月22日,我國首顆二氧化碳觀測科學實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使我國初步形成了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監測能力,此舉對提升中國在國際氣候變化方面的話語權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又一項科技衝破美日壟斷,西方面面相覷:再也不能忽悠中國了

我國首顆二氧化碳觀測科學實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成為一個重要的國際議題,在一些小清新眼裡甚至成了為數不多的政治正確之一。中國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國家,在為全球各國人民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時,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發達國家就以此為藉口,屢屢向中國發難。因此,我們迫切需要爭奪國際“碳”話語權,而爭奪話語權首先要知道自己究竟排了多少碳,中國的碳衛星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應運而生。

過去,只有美日兩國擁有“碳”衛星,它們把我們說成是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我們也無力反駁,隨著中國碳衛星的升空西方國家再也不能隨便給我們扣帽子了。

說到這,火線軍事就想到了在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前夕,一名黑客獲得了西方氣候學家之間交流的上千封郵件,它們通過篡改數據,以證明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起到巨大作用。

中國又一項科技衝破美日壟斷,西方面面相覷:再也不能忽悠中國了

竺可楨的研究表明全球氣溫一直處於上線波動之中

其實早在1972年,那時候還沒有所謂的氣候變暖理論,我國地理學和氣象學奠基人竺可楨就證實全球氣溫一直處於上線波動之中,並將過去5000年的氣候變化大致劃分為4個溫暖期和4個寒冷期。這四次大的氣溫起伏都發生在農業社會乃至上古時期,可見在地球上幾乎沒有工業活動的時候,氣溫也是在上下波動的。換句話說,人類活動影響氣候這一說法,根本就是西方的謊言和欺騙!

那麼這些所謂的西方權威科學家為啥不予餘力的鼓吹氣候變暖?火線軍事認為這不過是發達國家遏制發展中國家的手段而已。

通過兩次工業革命,西方國家率先進入工業社會,並利用堅船利炮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血腥的殖民掠奪,當年的殖民者掠奪來的財富直到今天西方仍在受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當年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紛紛取得了獨立和解放,工業化也在全球範圍內大面積展開,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中國。隨著中國工業化的逐步推進,西方的處境每況愈下。因為勞動才是創造財富的根本,而在全球消費能力相對固定的情況下,工作機會也是相對固定的,中國人有了工作,西方人就要丟掉工作。

中國又一項科技衝破美日壟斷,西方面面相覷:再也不能忽悠中國了

西方的財富沾滿第三世界人民的鮮血

火線軍事在這裡額外加一句,總有一些別有用心者,把近代以來工業歐洲對農業中國的優勢解釋為西方人對中國人的優勢,把過去一百多年西方國家對中國暫時的領先解釋為永久的領先,進而得出了中國人不如白人的結論,時至今日,一些跪久了站不起來的人仍對這個謬論奉為聖旨。

然而現實卻是在中國工業化的衝擊下,沒有核心產業的歐洲高福利國家,如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等,吃完殖民掠奪來的老本之後只能破產。隨著中國向機床、航空、高鐵、核電等高端產業攀進,德國法國英國這些擁有雄厚工業積累的老牌發達國家也早晚步入歐豬五國的後塵。

中國又一項科技衝破美日壟斷,西方面面相覷:再也不能忽悠中國了

隨著中國工業化程度加深,西方國家處境日益艱難

西方國家嚐到了工業化的甜頭,也嚐到了中國工業化的苦頭,因此,利用國人對40年來經濟快速發展導致環境惡化的不滿,買通國內公知精英極力鼓吹中國去工業化,它們的巔峰之作就是2015年的《X頂之下》。

火線軍事想說,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非白人國家來說,一旦失去了工業,就算給白人當狗恐怕尤不可得吧。

巧合的是,每當全球氣候變暖的時候,中國也往往國運昌隆,比如:被孔子神往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強漢盛唐和宋、明的初期。反之每當全球氣候變冷的時候,中國往往國運衰微,天下大亂,甚至亡國滅種。關於氣溫和國運的關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研究,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就說到這了。

最後,火線軍事雖然對全球氣候變暖這種論調不屑一顧,但是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淘汰落後產能、發展高端產業還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只是中國人路由我們自己走,西方給的地圖恐怕是通往地獄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