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給子女的忠告

猶太人給子女的忠告

——為什麼愛因斯坦比我們更聰明

猶太民族的家教舉世矚目,許多泰斗級的世界名人都出自這個看似弱小的民族,這跟他們一向嚴謹和智慧的家教傳統是密不可分的。本書所要展示的是猶太人的教子經驗,但面向的讀者卻是中國的家長。因而,本書所要著重關注的,是中國家長們所經常面臨的困惑和問題,用猶太人教子的成功經驗來幫助中國家長教育自己的子女將成為本書的主要著力點。

全書共有9大章節和99個小節,內容涵蓋了關愛孩子、指導學習、鍛造品格、培養個性、增強自律、與人相處、理性處世、追求財富、逆境圖存9大主題,大主題之下的每個小節也都通過一個獨立的主題來介紹和分析猶太人教子的成功經驗,給讀者以充分的借鑑和思考的空間。在每一小節的最後,都會有2至3個“教子聖經”,每一句都如格言警句一般意味雋永,總共超過200條的“教子聖經”將會給讀者帶來深刻的印象和內心深處的啟迪。

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易讀、易記,文字的感染力強,所要論述的道理能夠深入淺出,有可讀性又有實用性。在對具體內容和主題的選擇上,具有很強的對現實的針對性,有很強的實際借鑑意義,對於正處於家教困惑中的家長們而言,本書理應是他們的首選方略。

老蕭,青少年教育專家,長期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對青少年心理和家庭教育有著深入的認識和見解。倡導開放式的家庭教育,堅信每個孩子都有其與眾不同的閃光點,家長除需要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還需要一顆善於教育的心,心與眼的結合,才能給孩子最貼切的教育和最深的愛。

賣點:

造就愛因斯坦、畢加索、卡夫卡、斯皮爾伯格、普利策、伍迪•艾倫的卓越教育法

3000年傳承的世紀經典,100個名人案例分析,33條忠告拿來即用,2種教育理念的精華提煉,改變孩子一生的教養計劃

照著做,你的孩子也能成英才!

讀者對象:

家長、中學生

部分內容導讀:

美國億萬富翁有20%是猶太人,諾貝爾獎得主有20%是猶太人,為什麼猶太人如此成功?

揭開猶太人影響美國一個世紀的教育秘密

•早期教育:兒童早期的生活經驗會對其一生產生重大影響。早教最重要的是教給孩子自信、自理與合作。要發現兒童的興趣點,培養其主動的探索精神,但重點不是學習知識。

•重視知識:知識是最甜蜜的。金錢可以被帶走、被剝奪,惟有知識才是一旦擁有永不流失的東西。要穿破謎霧,頑強地生存下去,他們最大的“護身符”就是知識和智慧。

•性格培養:良好的性格是成功之本。父母不必給孩子萬千家產,你只需給孩子一個好性格,他就能運用性格的力量,培養適合一切環境的能力。

•自立意識:培養孩子自立就是遇到困難時,自己想辦法解決;遇到挑戰時,自己勇敢承擔,勇敢反擊。是孩子擁有的最基礎的生存能力和精神操守。

•理性思維:在孩子的整個童年時代,父母都鼓勵讓孩子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找出答案,要求一切都求之於理。許多教育家都認為,這是猶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勝一籌的關鍵。

•財商教育:財商教育不僅僅是金錢教育,還是一種人格教育、品德教育、綜合素質的教育。不只是為了讓孩子將來擁有財務自由,也是為了讓孩子獲得獨立自由的人生境界。

忠告4 做金錢的主人

金錢是上帝給人類的美好祝福,喜愛金錢是無可厚非的,每個人都應該通過自己正當的努力來獲取金錢。金錢能夠積累個人財富,也能增加個人的社會價值。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尤為重要。要記得一個人永遠都是金錢的主人,而不是金錢的奴隸。學會支配金錢,才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猶太人對金錢的喜愛,可以說是世人公認的。他們一直認為金錢是上帝給人類的美好祝福,是成就人生所必須具備的工具,甚至可以說他們所信仰的就是金錢。他們對金錢的喜愛,是坦坦蕩蕩沒有遮掩的。

有這樣一個幽默故事,生動地顯示了猶太人對於金錢的喜愛: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三名來自不同國度的神父聚到了一起,他們分別來自英國、美國和猶太。三人在參加完一個講座之後,開始交流彼此的工作情況。

美國神父問其他兩位道:“你們是如何處理那些教堂奉獻箱裡信徒們所捐獻的錢的呢?”

保守的英國神父先開口道:“我覺得公平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在地上畫了一條直線,然後把奉獻箱裡所有的錢往天上一丟,落在直線右邊的是屬於上帝的錢,用作教堂運作的經費,而落在直線左邊的錢則算作我的薪水,留下來讓自己生活。”

務實的美國神父說:“我也跟你差不多,我是在地上畫一個圓圈(當然,圓圈不能畫太大啦),然後把奉獻箱裡的錢往天上一丟,掉在圓圈裡面的錢就奉獻給上帝,而掉在圈外的就當做是我的私房錢啦。”

最後輪到猶太神父來說了,他微微一笑道:“你們的方法都太麻煩了,我根本不用畫直線圓圈什麼的。我的方法很簡單,只是直接把奉獻箱裡的錢往天上一丟,留在天上的,當然歸上帝所有,至於掉在地上的,哈哈……就全歸我了。”

上面的故事雖然詼諧幽默,不乏誇張的成分,但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猶太人對金錢由衷的喜愛。在猶太人看來,以金錢作為基礎的現代文明,其福祉要遠遠大於弊端。因而,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現在,即使是在猶太人生存最為艱難的二戰時期,他們也從未放棄對金錢的追求。

在當前這個物質至上的時代,用金錢來作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趨勢。雖然我們不能否認金錢在某些方面的消極功能,但是也不得不承認金錢在當前社會中的重要作用。人們只有在承認金錢的作用和地位、端正對待金錢的態度的前提下,才能正確樹立自己的金錢觀,進而確立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從看待金錢到對待人生,二者之間關係是重要而又密切的。

有一位猶太拉比曾經說過:“經商思想是非常自由的,只要不違法,沒有什麼生意不可以做,沒有什麼錢不可以賺。金錢只有‘辛苦錢’和‘便宜錢’之別,沒有‘乾淨’和‘骯髒’之分。”這就是猶太人對待金錢的態度——只要是通過自己正當努力獲得的金錢,都是值得尊敬的。

有一天,一位無神論者來看望上面提到的那位拉比。

“您好,拉比!”無神論者說。

“您好。”拉比回禮說。

無神論者拿出一個金幣給拉比,拉比二話沒說就把金幣裝進口袋裡了。

“你想讓我幫你什麼忙呢?”拉比問,“也許你的妻子不能夠生育,你想讓我幫她祈禱。”

“拉比,不是這樣的,到現在為止我還是一個人。”無神論者回答。可是他又給了拉比一個金幣,拉比仍是二話沒說就裝進了自己的口袋裡。

“但是你總會有一些事情想問我吧,”他說,“你是不是犯下罪行,希望上帝能饒恕你。”

“不是的,拉比,我一直都安分守己,沒有做過任何犯法的事。”無神論者再次回答。

他又一次地給了拉比一個金幣,拉比依舊是一句話沒說地把金幣裝進了自己的口袋裡。“是你的生意不好,沒有賺到大筆的金錢,希望我為你祈福嗎?”拉比期待地問。

“不是,拉比,我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賺這麼多的錢。”無神論者回答。

更讓人感覺奇怪的是,他又給了拉比一個金幣。

“那你究竟是想讓我幹什麼呀?”拉比迷惑地問。

“什麼事都不幹,真的是這樣的,”無神論者回答,“我只是想看看一個人什麼事都不幹,只拿錢能維持多長時間!”

“錢就是錢,不是別的什麼東西。”拉比回答道:“我拿著錢,與拿著一塊石頭、一張紙的感覺是一樣的。”

看到了吧,以錢為生,這就是每個猶太人樸素而又自然的生活方式。他們從來都只是把金錢看做是一種手段而不是命運的載體。因而儘管他們把金錢奉為世俗的萬能的上帝,但卻並沒有在金錢面前俯首稱臣,成為金錢的奴隸。

由此回過頭來看看當下我們周圍的許多人,他們要麼一邊在嘴裡唸叨著“錢是萬惡之源”,一邊又在想方設法去多賺錢,忸怩作態之間顯得虛偽而又狡詐;要麼就是有的人在金錢面前完全喪失了自我,直接淪為了金錢的奴隸。這樣對待金錢的態度都是不可取的,我們在這一點上應該學習猶太人的坦然和平常心,用樸素而自然的心態去面對金錢,這樣才能真正掌控金錢,守住自我。

猶太人能夠樹立這樣的對待金錢的態度,是與他們從小就教育孩子要正確對待金錢有密切關係的。猶太父母告訴孩子,金錢不僅僅是衡量一個人事業、人生成功與否的標誌,也是個人對社會貢獻多少的體現。一個人擁有的財富越多,證明他所創造出的社會價值就越大。只有當個人價值得到有效地發展和提升的時候,他對社會貢獻的力量才能更大,更有力。

那麼,猶太人是如何教育孩子正確對待金錢的呢?

第一,要做金錢的主人。

這是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金錢,無論地位有多麼重要,也永遠只能是從屬於人,受人支配,它只是人類社會的一個工具,而不能成為人類的主宰。人是通過金錢和財富來贏得自己的尊嚴的,而萬萬不能為了金錢而不擇手段,甚至為了金錢而淪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人永遠是金錢的主人,而不是金錢的奴隸,這是一切人與金錢的關係的基礎,也是底線,一旦超越這個底線,人就會逐漸喪失自己的人格和尊嚴,最終會斷送自己的一生。

第二,教會孩子怎樣花錢。

很多孩子在年幼的時候都缺乏自制力和判斷力,一旦手中擁有一定的金錢的時候,就會非常隨意和沒有節制地花掉,缺乏合理的分配和理性的節制。在這個時候,父母就有必要對孩子進行合理的引導,指導孩子應該如何去支配自己手中的金錢,要把錢花在自己實際需要的地方,同時也要把手中的錢進行合理的分配,哪些錢該花,哪些錢可以節省下來,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這些都將有助於培養孩子對金錢的支配能力。

第三,教會孩子如何賺錢。

猶太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灌輸給他們賺錢之道。只要是正確的、合理的賺錢方式,他們都認為是可取的。我們中國也有句古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要是符合道義的賺錢方式,都是無可厚非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首先要讓孩子明白金錢的作用,當孩子瞭解到金錢的作用和意義時,自然會有渴望金錢的衝動。那麼父母在這個時候就要注意引導孩子,讓孩子今後要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去賺取金錢,只有通過正當的方式和個人的努力獲得金錢,才是可貴的,也是值得尊重的。

忠告6 學會在團隊中生存

個人是社會中的個人,是集體中的個人,任何時候,都需要學會在團隊中生存,才能更好地實現自我的發展。

團結協作能夠使一加一大於二,使個人所得的利益最大化。當需要與他人合作時,如果你抱守著機會不願與他人共享,那麼你最終也將失去這個機會。

與他人合作要用真誠的心,與他人競爭要用正當的手段,這是在團隊中生存的基本法則。

被譽為“猶太聖經”的《塔木德》中說:“幫助的人越多,生意就做得越大。”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有限的,只有把有限的力量彙集起來,才能產生更大的能量。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團,這是我們從小就明白的道理,說的就是團結協作的精神。但是,當你面對現實的迷局,尤其是面對個人利益的誘惑時,你還願意與你所在的整個團隊互助共存嗎?

在猶太人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古時候,上帝創造了人類。看到人類不斷繁衍生息,人口越來越多,上帝開始擔心人類不夠團結,進而會引發矛盾和衝突,甚至會爆發大範圍的戰亂。於是,上帝便想了一個辦法,來檢驗人類之間到底具不具備團結協作的精神。

首先,上帝把人類分為兩組,每一組人都圍在一個圓形的大桌子旁,桌子的中央是一大鍋味道鮮美的濃湯。然後,上帝分給每個人一把又細又長的勺子,讓每一組的人都必須把鍋裡的湯全部喝完,不許有任何的浪費。

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麼樣呢?要知道每把勺子都要比人的胳膊還要長,當你小心翼翼地從鍋裡舀到一勺湯的時候,一個尷尬的局面便出現了:要麼你抓住勺子的末端,但是勺子太長,湯根本送不到嘴裡;要麼就是你抓住勺子的前端,剛要把湯艱難地送到嘴裡時,勺柄卻碰到了別人,湯全撒在了桌子上……

上帝所看到的第一組的人類就是這樣情景。每個人都在爭先恐後地去搶鍋裡的鮮湯,但總是在湯還沒送到自己嘴裡的時候,就已經撒了一地,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因而爭搶的激烈,到了後來,有人直接爭吵打罵了起來。上帝看到這個場面,非常失望地搖了搖頭,覺得人類真是無藥可救了。

然而,當他看到第二組人的時候,一下子驚呆了。原來第二組並沒有像第一組一樣急於把湯往自己嘴裡送,而是大家圍好一個圓圈,用勺子把湯送到坐在對面的人的嘴裡,然後,對面的人再把湯舀好送到自己的嘴裡……就這樣,每個人都吃到了味道鮮美的湯,同時又秩序井然,沒有絲毫的混亂,相反整個場景都是那麼的溫馨和感人。他們不僅享受到了美味,彼此之間還增進了感情。

上帝看到這裡,終於欣慰地笑了。

通過這個故事不難看出,團結協作在某些時刻對事情的成敗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為什麼第一組的人根本喝不到湯呢?是因為他們只為自己著想,不懂得協作和共享。而第二組恰恰相反,懂得相互幫助,最終實現了共享和共贏,每個人都得到了自己想喝的湯。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碰到各種類似的情形,比如遇到一個絕佳的機會,而對這個機會的把握和完全又難以只通過你一個人的力量去完成,那麼在這個時刻你願意讓出一部分利益來尋求合作伙伴嗎?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死守著一個機會抱住不放,那麼最終只會如同那些只顧自己喝湯的人,最終什麼也得不到。而一旦我們懂得協作和共贏,反而能夠將個人所得的利益最大化。

1844年,德國維爾茲堡的一個叫萊曼的猶太人同他的兩個弟弟移民到美國的亞拉巴馬定居,一起做雜貨生意。

亞拉巴馬是一個產棉區,農民手中最多的就是棉花,但經常缺錢,因而當萊曼三兄弟向他們推銷雜貨的時候,他們經常拿不出錢,但願意拿棉花來進行交換。很多商人都覺得還是現金比較保險,用棉花換商品太麻煩了,都不願意接受。但萊曼兄弟卻不這樣做,他們不但接受農民們的交換,還積極鼓勵更多的人拿來他們的棉花。

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們明白,要想在這個地方賺錢,就首先要想辦法解決這些農民的問題,幫助他們把手中積壓的棉花處理出去,以這個為出發點,農民自然會非常樂意跟你合作,很多人都會主動找到他們同他們交換。

萊曼兄弟的這種實物交換的買賣方式,不僅解決了農民們的困難,還擴大了他們的生意空間。隨著他們掌握棉花的數量增加,在棉花市場上他們逐漸佔有的主動地位,進而有利於他們覺得棉花的交易價格。而且,經營日用雜貨本來就需要運輸,一般情況下,在銷售完商品去進貨的時候,都是空車去的,而現在正好可以利用進貨的機會把棉花銷出去,這樣就省下了一筆運輸費用,可謂一舉兩得。

就這樣,萊曼兄弟通過“一筆生意,兩頭贏利”的策略,很快由雜貨商發展成了經營大宗棉花交易的商人。並最終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從此走上了大規模發展的道路。

萊曼兄弟的故事,又一次印證了合作才能共贏的道理。通過合作,一加一可以大於二,合作群體的利益也會得到充分的保障。當很多人還在為個人的蠅頭小利而斤斤計較舉步不前的時候,那些懂得合作、善於在團隊中生存的人則早已經實現跨越性的發展了。

所以說,個人是社會中的個人,是集體中的個人。任何時候,個人的發展都離不開團隊精神的提升。猶太人就是一個非常注重團隊精神的民族,他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對他們進行團隊精神的教育,讓孩子從小就學會在團隊中生存。世界上有很多猶太商人把生意做得從微小到龐大,迅猛發展的背後,正是他們善於注重團隊精神的結果。一個人只有從小學會在團隊中生存,才能在今後的人生道理上走得更快、更遠。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呢?

第一,要讓孩子“走出去”。

很多家長喜歡把孩子死死地限制在家中或自己身邊,不讓孩子有自由活動的空間,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孩子好,但是這樣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孩子會逐漸自我封閉,慢慢就會喪失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和技巧。一旦孩子形成與人交流溝通上的障礙,將來對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就會有巨大的不利影響。因而,家長應積極地引導孩子走出家門,多交朋友,在與夥伴的遊戲中、與同學老師的交流中學會溝通技巧,慢慢獲得在團隊中與他人相處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二,要讓孩子有與人協作的願望。

父母要在生活的具體情境中充分讓孩子認識到個人的能力即使再強,也是有限的,一個人只有通過與他人的同心協力,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在實際生活中,要善於引導孩子動手參與家庭事務,比如家庭清潔等,讓孩子在實際的動手中感受分工合作的效率和成就感,這樣就會逐漸激發孩子對團結協作的認同,進而養成這樣的習慣和行為方式。當孩子逐漸養成這樣的行為習慣時,在以後遇到問題時就會有主動尋求協作的願望。


猶太人給子女的忠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