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刨了凌煙閣功臣的祖墳,皇帝軟弱不敢處置太監,功臣只能忍了

唐代宗當朝的時候,發生了一起驚天大案,這裡的驚天不是形容詞,這個案子真的把大唐天子德宗皇帝驚嚇到了。這個案子案情很簡單,就是郭子儀父親的墳墓被人刨了。《新唐書》記載這件事情的原文是:“朝恩使人發其父墓。”

當時的情況是,郭子儀正在前線為國征戰。郭子儀手握重兵,在他父親的墳被刨了之後,代宗皇帝是嚇得寢食難安。代宗皇帝為什麼會那麼害怕呢?這就得說一說郭子儀的身份了。

太監刨了凌煙閣功臣的祖墳,皇帝軟弱不敢處置太監,功臣只能忍了

唐代宗劇照,感謝原作者

郭子儀的第一個身份,是凌煙閣功臣。大家都知道,李世民在貞觀十七年搞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到了安史之亂髮生之後,郭子儀再造大唐,功勞實在太大了。皇帝拿了一大堆的官職爵位獎勵郭子儀,都覺得無法表彰他的功勞。皇帝沒辦法,只好打開凌煙閣大門,把郭子儀的畫像掛進凌煙閣。這件事情,可是一百多年才出現的盛事啊。

郭子儀的第二個身份,就是汾陽郡王。大家都知道,李世民版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只有一個郡王,就是李世民的堂哥李孝恭,其他都是公爵。李孝恭的郡王爵位,主要是因為他是皇室宗親的身份。郭子儀的郡王爵位 ,主要是因為他的戰功。那個時候的郡王,不僅僅是一個封號,而是有封國,有江山社稷的。郭子儀是汾陽郡王,他有自己的社稷,而且還有兵權,他要是搞事情,動靜肯定比安史之亂要大。

太監刨了凌煙閣功臣的祖墳,皇帝軟弱不敢處置太監,功臣只能忍了

李世民劇照,感謝原作者

郭子儀的第三個身份,就是大臣、尚父。郭子儀功勞太大了,他對於代宗皇帝的重要性,猶如相父諸葛亮對於蜀漢劉阿斗一般。唐代宗的爸爸唐肅宗,敕文冊封姜子牙為武成王。姜尚是唐朝官方冊封的武聖,享受跟孔聖人同等級別的祭祀規格。郭子儀的尚父二字,是唐代宗皇帝親自冊封的,意思就是說“像武成王一樣重要的父輩”。

郭子儀祖墳被刨的時候,還沒有尚父頭銜,那個時候的皇帝,尊稱他為“大臣”。大臣二字,一般都是下級官員和百姓對朝廷要員的稱呼。皇帝稱呼手下的大臣,一般都是直呼其名。如果能稱字,那就是非常看重了,如果能稱呼“愛卿”,大臣就要受寵若驚。代宗皇帝稱呼郭子儀,不稱呼名字,也不稱為愛卿,而是尊稱“大臣”。這樣的待遇,在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借用隋唐史大家泰斗於庚哲教授的《再造大唐郭子儀》裡面的話說就是:“郭子儀能被皇帝稱呼為大臣,那真的是很大啊!”

太監刨了凌煙閣功臣的祖墳,皇帝軟弱不敢處置太監,功臣只能忍了

凌煙閣圖片,感謝原作者

再來說一說魚朝恩的身份,這傢伙是個沒把的太監。大家都知道,歷史上的功臣和太監,關係都不太好。舉個例子,相父諸葛亮和太監黃皓就關係不好。諸葛亮的徒弟姜維,就吃了太監黃皓的大虧。魚朝恩這個死太監,是個權力加強版的黃皓。這傢伙還有一個令人髮指的身份,就是凌煙閣功臣。大家都知道,能進凌煙閣功臣的行列,那是非常榮耀的事情。死太監魚朝恩,眼紅郭子儀的凌煙閣功臣身份,也擠進凌煙閣功臣行列了。堂堂的凌煙閣功臣裡面,混進了兩個太監(還有一個程元振),這件事情在我看來,真的是令人髮指啊!

魚朝恩老是在皇帝面前說郭子儀壞話,皇帝知道郭子儀的重要性和忠心,就沒有聽魚朝恩的讒言。魚朝恩越想越氣,就指使手下的把祁國公郭敬之的墳墓刨了。這件事情發生之後,整個大唐朝顫抖了。按照《新唐書》記載的原文是“子儀自涇陽來朝,中外懼有變”。如果大家不能理解唐朝君臣的心情,我給大家舉個例子。當時的郭子儀,正帶兵在靈州征戰,他當時的實力,跟領兵出征的諸葛亮差不多。大家不妨想想,如果諸葛亮造反了,劉阿斗能不嚇得半死嗎?

太監刨了凌煙閣功臣的祖墳,皇帝軟弱不敢處置太監,功臣只能忍了

郭子儀雕像,感謝原作者

郭子儀聽說父親的墳墓被魚朝恩刨了,心急火燎趕回長安城。代宗皇帝見了郭子儀,趕緊弔唁郭敬之。郭子儀見了皇帝,第一句就是說:“我常年帶兵在外征戰,手下的兵將經常有人刨人家祖墳取財,我不能夠及時制止。如今我爸爸的墳墓也被人刨了,這是招報應了,怪不得別人!”(及入見,帝唁之,即號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殘人之墓,人今發先臣墓,此天譴,非人患也。”)

郭子儀這麼說,擺明了是給代宗皇帝一個臺階下。郭子儀這麼做,主要是他知道代宗皇帝軟弱無能,不敢處置魚朝恩。郭子儀知道,皇帝既沒有能力擺平魚朝恩,也害怕自己搞事情,夾在中間是左右為難。郭子儀還知道,大唐剛剛經歷安史之亂,舉國上下千瘡百孔,已經經不起折騰了。他為了國家,只能舍小家為大家,把不共戴天的父仇,輕描淡寫說成是報應。

太監刨了凌煙閣功臣的祖墳,皇帝軟弱不敢處置太監,功臣只能忍了

郭子儀劇照,感謝原作者

郭子儀這麼做,是給了魚朝恩一個臺階下。魚朝恩趕緊賠禮道歉,說是手下人不懂事幹了刨郭敬之墳墓的事情。魚朝恩出錢,請人把郭敬之的墳墓修好了,並且郭子儀去現場驗收。郭子儀單人匹馬去赴會,手下的兵將們要一起去。宰相元載也怕魚朝恩刺殺郭子儀,勸郭子儀帶兵前往赴會。

郭子儀依然選擇單刀赴會,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郭子儀相信自己的實力,他諒魚朝恩也不敢把他怎麼樣。第二個原因,就是郭子儀怕手下兵將去了,現場發起火來會宰了死太監魚朝恩,這樣就會引發太監集團和功臣集團的惡鬥。大家都知道,漢朝的時候太監集團與大將軍何進的惡鬥,引發了“十常侍之亂”。結果把董卓引進了京城,引發了三國亂世,大漢朝從此一去不復返了。

郭子儀忍常人不能忍,壓制滿腔怒火,顧全大局不搞事情。魚朝恩就坡下驢,當然不敢把郭子儀怎麼樣。再後來,郭子儀富貴善終,名垂青史。至於魚朝恩嘛,嘿嘿,壞事做多了,皇帝忍無可忍,就把他給咔嚓了!這下子,混進凌煙閣的死太監魚朝恩真的成為死太監了!

參考書目:《新舊兩唐書》《資治通鑑》《再造大唐郭子儀》

《隋唐往事》系列貼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簽約,委託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