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諸侯們如何對待皇帝的,袁術的做法最愚蠢,曹操最聰明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如何對待皇帝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稍有不慎就可能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漢帝名存實亡,但是這些諸侯為了給自己的一些行為打上正義的旗幟,口頭上還是承認這個皇帝的。既然皇帝在他們心中已經不像以前那要高高在上了,他們還需要對皇帝忠心耿耿嗎?那麼他們到底是如何對待漢朝皇帝的呢?

三國時期,諸侯們如何對待皇帝的,袁術的做法最愚蠢,曹操最聰明

每當談到三國,幾個重要的人物總是浮現在眼前,比如說,董卓,曹操,袁紹,袁術。這幾個人在三國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那麼這四個人是怎樣對待漢帝的呢?在這裡我先稍微透漏一下,曹操的做法是最明智的,而袁術的做法是最愚蠢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做一個詳細的分析。

三國時期,諸侯們如何對待皇帝的,袁術的做法最愚蠢,曹操最聰明

公元189年,漢靈帝帝駕崩,留下了何皇后和兩個未成年的兒子,孤兒寡母根本就守不住江山。掌握政權的士人集團和官宦集團也在宮廷鬥爭中兩敗俱傷。這時候董卓就乘虛而入,把軍隊開進洛陽,控制了朝政,將大漢帝國的京城置於他的血腥統治之下。而正是在此時,他當皇帝的野心也就充分暴露出來了。那麼,面對現任的皇帝,董卓是如何做的呢?

三國時期,諸侯們如何對待皇帝的,袁術的做法最愚蠢,曹操最聰明

董卓對待現任皇帝的做法最野蠻,他的做法是廢立。廢掉了當時的皇帝,在歷史上叫做少帝劉辯,立了劉辯的弟弟陳留王劉協為帝。為什麼董卓要換掉皇帝呢?董卓的理由是這樣的,少帝劉辯懦弱,愚昧,不堪為人主,陳留王劉協聰明睿智,有帝王之相,堪比堯舜。為什麼董卓這麼說呢,在當時董卓這準備兵臨洛陽的時候,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去迎接董卓,而當時作為皇帝的劉辯見到董卓的那一刻,嚇得兩腿發顫,直呼,我要媽媽。而陳留王劉協卻能一一與董卓討論當時洛陽內部的情況。這是董卓要換皇帝的原因,我覺得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從更深層次分析,董卓也是為了更好的控制皇帝,控制中央權力。

三國時期,諸侯們如何對待皇帝的,袁術的做法最愚蠢,曹操最聰明

那麼袁紹是如何對待皇帝的呢?袁紹對待皇帝的態度是另立皇帝。自從組成關東聯軍以後,袁紹的野心一下子就大了起來。但是袁紹的膽子沒有野心大,他不敢帶著關東聯軍去攻打洛陽和長安。於是他想出一個辦法,洛陽和長安我不管了,我管好自己的這片地方就行了。董卓你要弄你就隨便弄吧,我要在自己的地盤上另立一個皇帝。我這個皇帝如果立成功了,將來我就是開國元勳,但是這個想法受到了當時包括曹操在內的多個諸侯的反對。他的這個想法也最中意失敗告終。

三國時期,諸侯們如何對待皇帝的,袁術的做法最愚蠢,曹操最聰明

袁術對待皇帝的態度可以說是最愚蠢的了。在袁術知道他哥哥袁紹要另立皇帝,心想,妾生的兒子就是沒出息(袁術和袁紹雖然是親兄弟,但是袁術是看不起袁紹的,因為袁術是嫡子,而袁紹是妾生的),你太沒出息了,幹嘛要立別人當皇帝,乾脆自己當皇帝不就完了,而此時袁術當時正好得到了傳國玉璽,於是在這種情況下,袁術就在眾多謀士的反對聲中就稱帝了,最後袁術的下場最慘,在他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連飯都吃不上,這皇帝當的也是沒誰了。

三國時期,諸侯們如何對待皇帝的,袁術的做法最愚蠢,曹操最聰明

最後我們說的這個人是曹操,曹操相對於前幾個人來說是最聰明的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是大家都聽說過。在曹操聽說天子流落在外的,無家可歸的時候。他在第一時間迎回了天子。最終牢牢把天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建立起了當時最強大的魏國。

董卓,袁紹,袁術最大的失誤就是分不清敵人和朋友。在當時的那個形勢下,皇帝對他們已經夠不成威脅,他們真正的敵人是不斷崛起的曹操。正是因為他們分不清敵人朋友,忽略了曹操這個強勁對手的存在,同時在對待皇帝的問題上採取了錯誤的手段,說到底是諸多因素導致他們的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