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是古代婦女休息日?


重陽節是古代婦女休息日?


重陽節又名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易經》謂“以陽駁為九”,將九字視為陽之極,兩九相重為“重九”,日月並陽,兩陽並重,故名“重九”。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屈原在《遠遊》中寫道:“集重陽人帝宮兮”;到了漢代,重陽之俗逐漸在民間流傳。史傳,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後,伺候戚夫人的賈姓宮女也被趕出了宮,嫁給了貧民為妻。由此,這名賈姓宮女便將皇宮九月九佩戴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傳至民間。三國魏文帝曹丕在《九日與鍾鸂書》雲:“歲往月末,忽復九月九,九為陽九,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長於久,故以享宴得高會。”因此,重陽節有了慶祝的風俗,唐代開始把重陽正式定為一個節日。但當時人們不僅沒把重陽節當敬老節對待,相反還視之為恐怖的日子。這才有了重陽登高避災、佩戴茱萸辟邪、飲菊花酒驅疾、遠遊健身等習俗。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從宋代女詞人李清照這首膾炙人口的《醉花陰》中可以看出,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婦女也可以藉助重陽節肆意抒發心情。

至於重陽節緣何又被古代人稱為婦女休息日,有三個不同的版本。其一,日為陽、月為陰,而重陽是“日月並應”,故這一天也屬於女人;其二,根據幹寶的《搜神記》而來。書中說,淮南全椒縣有一丁氏女性,嫁給本縣一個謝姓大戶人家後,受到其婆婆的虐待,丁氏在忍無可忍和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選擇了懸樑自盡。然而,丁氏死後冤魂不散,常在夜晚哭訴“做人家媳婦,每天辛苦還不能休息,重陽節當天請天下婆婆不要讓她們操勞了。”從此,江南一帶每逢重陽節,就讓婦女休息一天。古代全椒立祠祭祀丁氏婦女。每逢重陽節,那兒的父母都把嫁出的女兒接回家吃花糕。到了明代,安徽鳳陽人朱元璋做了皇帝后,甚至還把重陽節命名為“女兒節”;其三,源於重陽節的“吃”。據吳自牧《夢梁錄》載:“此日都人店肆,以糖而蒸糕,以豬羊肉鴨子為絲簇釘,插小彩旗,名曰重陽糕。禁中合分及貴家相為饋送。”也就是說,如同中秋節吃月餅一樣,重陽節吃的糕也相互贈送。而“糕”與“高”同音,古人又相信百事同高。所以古代人重陽節請女兒回家吃糕,祝女兒與兒子一樣步步登高。


重陽節是古代婦女休息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