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量套餐」變「暢享」,不改套路光改名有何用

“不限量套餐”變“暢享”,不改套路光改名有何用

在被工商認定為虛假廣告、遭消協質疑、被工信部點名批評勒令整改後,三大運營商的“不限量套餐”被發現悄悄改頭換面,以“暢享套餐”之名重新亮相。可仔細一看,全新的概念之下,包裹的仍是“熟悉的配方”:改名之後,限速與限量依舊。

不限量套餐上市一年多,儼然成為全民聲討的對象,即便更名改姓,仍被輿論逮著不放,何也?平心而論,還真不是多少人被限速或者停網,為套餐本身所苦;而是三大運營商長久以來的“坑人套路”在用戶心中積累的憤怒,集中找到了爆發點。

這麼多年來,電信運營商的套路實在讓人防不勝防,強制消費、明降實漲、新老客戶區別對待等等,對“屢被套路”,只怕人人都會有話說。說白了,在“不限量套餐”問題之上,大家爭的不是塊八毛的問題,而是法理問題。核心訴求是希望服務提供者真心實意、明白利索地做生意。

“不限量套餐”變“暢享”,不改套路光改名有何用

目前的“更名”式整改,未能滿足人們的強烈期待。且不說套路仍存,即便在剔除了“不限量”字眼的海報旁,許多營銷人員開口閉口依然是“我們這款不限量產品”。可見,電信運營商們雖然從呈現形式上告別了大寫的“不限量”與小寫的“限速”,好像不再虛假宣傳,但忽悠之心還是一點沒少。重壓之下仍是如此態度,不禁引人發問:誠心誠意做買賣真這麼難?

縱觀“提速降費”這些年,民眾呼聲高漲,國家層面也反覆提要求,但電信運營商的行動實在有些遲緩,有時甚至走一步退兩步。許多時候,是一邊嘴上說著“讓利”“惠民”,一邊大搞彎彎繞的複雜規則、難算清的各類套餐、難理解的文字遊戲。

“不限量套餐”變“暢享”,不改套路光改名有何用

究其原因,似乎是從壟斷時代帶來的傲慢還未完全消散,對通訊領域正發生天翻地覆的技術變革也不夠敏感。其實細想,微信一上線,從前火爆的短信無人問津;視頻電話流行開,語音通話又大受影響……口惠而實不至,透支著消費者的好感,而總想玩點小花活兒,如何跟得上時代的步伐?

套路不可能玩一輩子。運營商與其死守著彎彎繞的“套餐”套路不放,倒不如更新觀念、放大格局,推進技術更新換代,多花點心思把蛋糕做大做好,不比挖空心思去粉飾“套餐”有用得多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