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公認的武俠電影大師、香港影壇的一個「異類」——胡金銓

世界公認的武俠電影大師、香港影壇的一個“異類”——胡金銓

世界公認的武俠電影大師、香港影壇的一個“異類”——胡金銓

世界公認的武俠電影大師、香港影壇的一個“異類”——胡金銓

作為世界公認的武俠電影大師,胡金銓卻始終是香港影壇的一個“異類”。他的文人氣質讓他的武俠世界脫離了血腥暴力的打打殺殺,他的電影亦不能以票房為最終追求的目標。也許,正是這份格格不入,讓他只在香港做了短暫的停留。

世界公認的武俠電影大師、香港影壇的一個“異類”——胡金銓

世界公認的武俠電影大師、香港影壇的一個“異類”——胡金銓

1950年,19歲的胡金銓隻身赴港,以畫廣告招貼謀生。一年後,機緣巧合進入長城電影公司美工科,在萬籟鳴兄弟領導下從事道具、繪圖與設計美工等工作。

人在異鄉,胡金銓依然保留著“京油子”的好口才,鬼怪誌異、道聽途說的好故事,常把同行的香港電影人聽得目瞪口呆。由此而來的好人緣,在不久後讓他有了在嚴俊電影《笑聲淚影》(1958)中演出的機會。演員時期的胡金銓跟從費穆、朱石麟、李萍倩、陶秦、嚴俊等多位大導演學習,同時惡補電影理論,為後來全面轉向導演行業奠定了基礎。

世界公認的武俠電影大師、香港影壇的一個“異類”——胡金銓

世界公認的武俠電影大師、香港影壇的一個“異類”——胡金銓

1956年,胡金銓經李翰祥引薦進入“邵氏”成為簽約演員,由於兩人都來自北京,性情相投,遂結為異姓兄弟。胡金銓受李提攜,編了戲曲片《玉堂春》(1964)並擔任執行導演。

1965年,胡金銓導演了自己的首部電影《大地兒女》(1965),在臺灣地區票房頗豐,第二年即拍攝了成名作《大醉俠》(1966),片中具有日本武士片風格的配樂、攝影、動作風格、演員表演,令人耳目一新,開啟了新武俠的風潮,但這樣一部票房突出的佳作,當年卻未受邵逸夫賞識,他埋怨胡金銓電影的拍攝週期過長,無法控制成本。

世界公認的武俠電影大師、香港影壇的一個“異類”——胡金銓

世界公認的武俠電影大師、香港影壇的一個“異類”——胡金銓

胡金銓離開“邵氏”,隻身赴臺灣“國聯”公司拍攝《龍門客棧》(1967),這一次,他的武俠狂潮在整個東南亞掀起。1969年,胡金銓開始了《俠女》(1971)三年的漫長拍攝,後期電影中的禪意初現,卻在影評與商業上同時遭遇尷尬。一方面,胡金銓舉債自費將其送往第2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獎,讓影評界頗有微詞。另一方面,該片曲高和寡,前兩部作品的票房大勢至此有所衰落。但在70年代,胡金銓作品風格日趨轉向禪意和佛理,在韓國拍攝的《空山靈雨》(1979)及《山中傳奇》(1979)如水墨畫般的意境迄今無人能及,但均遭遇票房重創。

80年代,胡金銓在臺灣拍攝《終身大事》(1981)、《天下第一》(1983)、《大輪迴》(1984),但這樣的通俗時裝喜劇當時遭受市場冷遇。1989年,胡金銓應徐克之邀復出籌拍《笑傲江湖》(1990),後因病退出。

世界公認的武俠電影大師、香港影壇的一個“異類”——胡金銓

世界公認的武俠電影大師、香港影壇的一個“異類”——胡金銓

1991年,拍攝《畫皮之陰陽法王》(1993)之後,胡金銓開始了《華工血淚史》的籌備工作,原定在1997年夏天開機,不料他本人年初的手術失敗,絕命文中感嘆自己的壽命太短:“至少也要等我把《華工血淚史》拍完。”此片成為胡金銓導演一生的遺憾。

世界公認的武俠電影大師、香港影壇的一個“異類”——胡金銓

世界公認的武俠電影大師、香港影壇的一個“異類”——胡金銓

胡金銓的電影意境高遠,早期作品以武俠片居多,雜糅京劇、日本武士片、美國西部電影的風格,後期作品趨於闡釋佛理,是國內外公認的華語電影大師。他曾開闢了新武俠風潮,正是因為有了《大醉俠》的引領,才有了“百萬導演”張徹叱吒影壇十餘年的“陽剛武俠”。他一生未育,卻栽培了鄭佩佩、徐楓、石雋、苗天、白鷹等一眾新演員。他在臺灣拍攝的一系列影片,填補了當地武俠電影的空白,與白景瑞、李翰祥等導演的合作,推進了臺灣電影的發展。同時,他還是首位在國際影壇上享有盛譽的華語導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