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雪紛飛

蒼茫遼遠,荒寒寂靜。

山高水闊知何處。

雪之物哀,

簡淡深遠,純淨潔白。

唯美純粹,落地而逝。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

——蘇軾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我是一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哪。

——木心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采薇》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深雪夜歸人。

——劉長卿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

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張岱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

——川端康成《雪國》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雪作為一種自然現象,降於歲末或隆冬。

意味著四季的終結。

消融是雪不可更改的宿命。

日本浮世繪的雪境,體現了日文化中的“物哀”。

自然季節的無常變換,融合著人的情感。

美好的事物在人世流轉中,面對終要消逝的宿命,顯得蒼白無力。

這樣的悲思源於本身對於宿命必然的完全理解。因而這種“哀”是輕薄的,不會過分渲染的淡淡愁緒,不作無謂抗爭或生怨念,甚至深陷這種情緒之中,享受生命的無常。這種人生哀感,是靜默的,不是痛訴。

空寂心境中滋生出的美,是一種對生命的轉瞬即逝,人生無常所生的悲思。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博爾赫斯說紫式部的《源氏物語》比塞萬提斯的作品“更復雜,描寫的文化更精緻”,塞萬提斯侷限於將白天和黑夜分開,而紫式部可以站在窗前望見“‘雪花飛舞后面的繁星’(見第十卷《夢橋》)”;她提到一座潮溼的長橋,說它在霧靄中“顯得那樣深遠”;寫一個婦人站在幕簾後面,看見一個男子走來,“儘管她十分肯定地知道,他看不見她,但她還是下意識地梳理了一下頭髮”。

深徹的虛無,朦朧的禪意,無常的哀思,顯現出的“物哀”美學,渲染出獨特的日本文化語境,滲透生活的細微之中。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浮世繪作品欣賞,雪花飛逝的物哀美學

初冬時“遠山的紅葉已呈鏽色,日漸黯淡,因了這場初雪,竟又變得光鮮而富有生氣”,晚秋“杉林覆蓋著一層薄雪,一棵棵立在雪地上格外分明,峭楞楞的指向天空”。

——川端康成《雪國》

美好的事物是致鬱的

逝者

如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