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学阶段,这3件事最重要


孩子小学阶段,这3件事最重要


在多年接受咨询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被提及频率很高的问题: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小学成绩还挺好,到了初中就跟不上了。

其实,小学的成绩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小学的学习内容相对简单,孩子学习态度端正一点,勤奋一点,想取得好成绩并非难事。

反而是很多孩子,在家长的严格要求下,只注重成绩,其他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到了初高中阶段前进乏力,得不偿失。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和各方面能力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家长过分追求成绩高低,忽视了那些对孩子成长更重要的因素,很有可能扼杀孩子的兴趣,天赋和创造力。


孩子小学阶段,这3件事最重要


因此,小学阶段,为了孩子长久的发展,家长应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帮助孩子积攒成长力量。


孩子小学阶段,这3件事最重要


兴趣的培养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量事实证明,有广泛兴趣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极少。他们一般都有较高的积极性,善于思考,思维灵活;

而缺乏兴趣的孩子,往往思维僵化、知识全靠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对于学习来说,家长应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乐学、好学,而不是被动、机械性地学习。

帮助孩子树立适宜的阶段性目标、和孩子一起发掘学科中的兴趣点、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内容,不超时超量、及时帮助孩子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些都能够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

除了学习兴趣,也应当培养孩子其他的兴趣爱好,书法、钢琴、绘画、舞蹈,等等,根据孩子的性格、天赋帮他选择适合自己的。

孩子小学阶段,这3件事最重要


有时候不在于学什么,而是孩子在做自己感兴趣事情的过程中,思维、创造力、坚持性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养成一系列良好的习惯。

而这些东西,比一时的学习成绩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助益得多。


孩子小学阶段,这3件事最重要


习惯的养成

很多家长从孩子小学学习开始,就给孩子灌输这样一个观念:“你只需要搞好学习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都有我们。”

于是我们经常看到十几岁的孩子还不会自己洗袜子、叠被子,房间脏乱也不懂得收拾,待人接物也欠缺基本的素养,公众场合不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

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或者虽然很聪明,但就是不爱学习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教育家孔子也强调了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伴随孩子一生。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是最佳时期。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成绩时,也一定要更加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习习惯: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会规划,做作业时专注、有条理、认真书写、不拖延

生活习惯:勤于动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整理内务,规律作息

阅读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需从小养成,父母平时在家喜欢读书、经常陪孩子阅读,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孩子更容易养成阅读习惯

行为习惯:待人文明有礼貌、公众场合言行有分寸感,诚信守时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耐心的教导,尤其是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榜样。


孩子小学阶段,这3件事最重要


性格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性格决定命运,绝不是空穴来风的一句话。

活泼开朗、自信乐观、善解人意这样性格的人总是广受欢迎,不管是人际交往还是社会适应方面,常常表现得更加出色。

而且,有研究表明,孩子的性格特征对学习效果也会产生影响。比如自信、积极进取的孩子,常常勇于面对学习上的难关;

而消极、自卑等性格的孩子,常常容易产生退缩、挫败的情绪,造成学习的退步。


孩子小学阶段,这3件事最重要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在父母的溺爱下,常常不自觉养成自私、霸道、好吃懒做等不利于孩子今后发展的性格。

还有的孩子,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敏感孤僻、性格偏激、暴躁易怒,往往会比拥有良好性格的孩子在成长成才的路上多一些阻碍。

家长应该注意纠正孩子性格上的弱点,发扬性格中的长处。

不包办溺爱,给孩子立规矩,惩罚与表扬分明,鼓励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动手能力;

不过度控制,充分尊重孩子,给他自己选择、做决定的自由;

不否定打击,多一些耐心和包容,做好情绪管理,不随意打骂孩子,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给予鼓励······

性格的培养也是方方面面的,总之,家长应该多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懂得反省自己的言行可能会给孩子造成的影响,不断提升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孩子时更加得心应手。


插画:在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