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艷」董小宛禁酒煮茶,用廚藝滋養愛情

中國人不僅重視衣冠穿著,而且重視飲食,飲食關乎人之口味偏好生存,但在特殊的背景下,它也能折射出人的性情志向,甚至與禮義廉恥也息息相關。“秦淮八豔”之一的江南才女董小宛原本善飲酒,明朝滅亡後,嫁給“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襄,而這位冒公子從不喝酒,為與冒襄同甘共苦,她戒酒飲茶,度過了清淡宛的餘生。

冒襄(1611-1694),字闢疆,江南如皋人。少年時就特別有才華,雖然屢試不第,但生於官宦世家,在當時頗有聲譽。與陳貞慧、侯方域、方以智並稱為“明末四公子”。冒襄作為歷史人物更為後人耳熟能詳的,是他與當時秦淮名妓董小宛的愛情故事。董小宛(1624-1651),本名董白,明末“秦淮八豔”之一,聰明靈秀,神姿豔發。崇禎十二年(1639),小宛結識冒襄,明亡後,隨其隱居於如皋水繪園,與冒襄同甘共苦、顛沛流離至去世。小宛死後,冒襄悲痛欲絕,著洋洋萬言之《影梅庵憶語》,追憶二人共同生活的繾綣深情,感嘆“餘一生清福,九年佔盡,九年折盡矣”。

“秦淮八豔”董小宛禁酒煮茶,用廚藝滋養愛情

董小宛

董小宛年少家遭劫難,身世零落,為了替母治病而淪落風塵,做了歌妓。歌妓大都善飲酒。董小宛也不例外,但由於冒襄不會喝酒,“量不勝蕉葉”,於是董小宛自嫁給冒襄後,便戒酒,只喝茶。每當明月清風下,董小宛精便選上等的界片香茶,洗幹茶具,生起灶火,冒襄在一旁吟詩誦詞,他們一起燒火烹湯,一起看茶湯鼎沸,欣賞精美的茶器,真是花前月下、詩意盎然。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董小宛為冒襄的付出還不止於此。為了冒襄的口味,董小宛又練就了一手廚藝。董小宛口味清淡,冒襄在《影梅庵憶語》中列舉了他們一日三餐的主要食物:“姬性淡泊,於肥甘無嗜好,每飯,以山介茶一小壺溫淘,佐以水菜香豉數莖粒,便足一餐。餘飲食最少,而嗜香甜及海錯風黛之味,又不甚自食,每喜與賓客共賞之。姬知餘意,竭其美潔,出佐盤盂,種種不可悉記,隨手數則,可睹一斑也。”據此,小宛“口輕”,不喜肥美甘甜的食物,一小壺茶煮米飯,再佐以一兩碟水菜香豉,便是一餐冒襄雖然飯量不大,但喜歡吃甜食、海鮮、照制和臘制的食品;出於愛熱鬧的性格,他又不喜歡獨自吃飯,喜歡開飯局,常常要和賓客共享。小宛知道冒襄的這些喜好後,特地為他製作美味,而且花樣繁多。

“秦淮八豔”董小宛禁酒煮茶,用廚藝滋養愛情

董肉

例如,她精心製作花露,採擷新鮮花蕊,將花汁滲溶到香露中這樣製出的花露入口奇香,世上少有。《影梅庵憶語》這樣記述:“釀飴為露,和以鹽梅。凡有色香花蕊,皆於初放時採漬之。經年香味顏色不變,紅鮮如摘,而花汁融液露中,入口噴鼻,奇香異豔,非復恆有。最嬌者,為秋海棠露。海棠無香,此獨露凝香發,又俗名斷腸草以為不食,而味美獨冠諸花。次則梅英、野薔薇、玫瑰、丹桂、甘菊之屬。至橙黃、橘紅、佛手、香櫞,去白縷絲,色味更勝。酒後出數十種,五色浮動白瓷中,解醒消渴,金莖仙掌,難與爭衡也。”酒後用白瓷杯盛出幾十種花露,不要說用口品嚐,單那五色浮動、奇香四溢,就足以消渴提神,美食與美器相得益彰。

“秦淮八豔”董小宛禁酒煮茶,用廚藝滋養愛情

花露

董小宛製作的豆類食品也極其精細。《影梅庵憶語》中詳細記載了她製作豆鼓和腐乳的詳細過程:“制豉,取色取氣先於取味,豆黃九曬九洗為度,果瓣皆剝去衣膜,種種細料,瓜杏薑桂,以及釀豉之汁極精潔以和之。豉熟擎出,粒粒可數,而香氣酣色殊味,迥與常別紅乳腐烘蒸各五六次,內肉既酥,然後剝其膚,益之以味,數日成者,絕勝建寧三年之蓄。

董小宛的烹飪材料以蔬菜、野菜、香花、豆類為主,即使是肉食也烹製得清淡可口,“火肉久者無油,有松柏之味,風魚久者如火肉,有麂鹿之味”,燻肉中除卻了肉味,代之以清香爽口之松柏味;風乾的魚肉經巧手製作,味道與珍貴的麋鹿肉幾近相同。有名的“董肉”最早就是出自她手。

“秦淮八豔”董小宛禁酒煮茶,用廚藝滋養愛情

豆類食品

在董小宛的烹飪活動中處處顯現出情趣與韻味、恬靜與溫情。《影梅庵憶語》中記載小宛烹製的菜品:“醉蛤如桃花,醉鱘骨如白玉,油鯧如鱘魚,蝦松如龍鬚,烘兔酥雉如餅餌,可以籠而食之。菌脯如雞粽,腐湯如牛乳。”晚明名士錢謙益讚美董氏之佳餚為“詩菜”,“珍餚品味千碗訣,巧奪天工萬鍾情”。其實,小宛的菜譜就是“詩訣”。“雨韭盤烹蛤,霜葵釜割鱔。生憎黃鱉賤,溺後白蝦鮮”,詩句中就說明了烹調中要注意選料考究,“烹蛤”要選雨後的韭菜,“釜鱔”須摘霜打的葵葉,黃鱉以小暑前打撈的為佳,白蝦要選清明後的才鮮美。董小宛用精緻典雅的美食品味著人生,也以此經營著她和冒襄的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