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讀史之大唐(103):歷史上唯一以軍禮下葬的女性

輕鬆讀史之大唐(103):歷史上唯一以軍禮下葬的女性

柏楊《白話資治通鑑》

第一篇 創始團隊:最初的神明(103)

李孝恭、李靖這個‘二李’組合,算是一對‘黃金搭檔’。《李孝恭傳》評價:‘自大業末,群雄競起,皆為太宗所平,謀臣猛將並在麾下,罕有別立勳庸者,唯孝恭著方面之功,聲名甚盛。

雖然說的是李孝恭,但實際上,真正建立‘方面之功’、能和李世民比一比的,正是這個‘二李’組合。

這兩個人和李淵的關係也很有意思。一個是親戚;另一個,是仇人。

李淵這個家族一直人丁興旺。古人嘛,家天下。打天下這種大買賣,自己家裡人肯定要先上。所以李淵的政策,是能用的都儘量用。行不行,給個位置乾乾就知道了。典型的例子是李世民的親姐姐、平陽公主。起義之初,就自己拉了一支隊伍。後來又長期帶兵鎮守一方,現在山西的娘子關就由她而得名。可惜英年早逝,死後李淵下令葬以軍禮。有關方面彙報:按規定,女同志的告別儀式沒有用軍樂隊的。李淵很生氣:什麼規定不規定,不知道公主什麼人嗎?‘

親執金鼓,有克定之勳。功參佐命,非常婦人之所匹也。何得無鼓吹!’於是就成了歷史上唯一以軍禮下葬的女性。女人都上前線了,其他人可想而知。

李孝恭是李淵的堂侄,在李氏家族中,算是領導才能比較突出的一位。關於他的性格,傳記中有個生動的描繪:‘孝恭性奢豪,重遊宴,歌姬舞女百有餘人。然而寬恕退讓,無驕矜自伐之色。’看完這段,給人的感覺:怎麼跟李淵有點象呢?一是好玩樂。讀《高祖本紀》,一個突出的印象:李淵休假制度堅持得很好。動不動就是‘上獵於某某處’、‘上幸某某地’。李世民在前線打得不可開交,他老人家照樣這裡打獵、那裡巡遊,不亦樂乎。好象現在美國總統,雖然操著全世界的心,但度假雷打不動。只不過活動內容換了,現在是高爾夫。而李孝恭的愛好,看來是組織飯局,還養了個百多人的歌舞劇團。二是沒架子。地位雖然高,但是作風親民、不裝腔作勢,對人一般也比較客氣。總的看,李孝恭和李淵一樣,屬於比較灑脫、比較豁達的那一類人。

李靖又完全是另外一種情況了。前面介紹過,他好像早年和李淵有點什麼過節。在李淵起兵太原的節骨眼,還打算自費到中央去告個御狀。結果還算幸運:李淵不管愛才也好、收羅人心也罷,給他留了個活口。放到李世民身邊,打王世充立了點功,算是挽回一點印象。

體現李淵眼光的,是對他下一步的安排:‘時蕭銑據荊州,遣靖安輯之。

不過所謂安輯,其實也是句空話:一沒給兵、二沒給錢,區區數人,就這麼南下了。

儘管如此,李淵還是給了他一樣最重要的東西:機會。

北方戰場,有李世民帶的一幫人,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南方這一片,有必要加強點力量。但那麼多人,怎麼單單派出個李靖呢?

這肯定不是拍腦袋的決定,而是經過慎重的研究。選人的標準,起碼有兩條:第一是有才幹、能夠獨當一面;第二,不能是李世民的心腹鐵桿。

第一條好理解,第二條,有那麼嚴重嗎?

對李世民的防範,其實早在打下長安後就已經開始了。當時他身邊很多幕僚被調離,安排去外地任職。‘時府僚多補外官,世民患之。

倒不是說李世民表現不好,那時候他羽翼遠未豐滿,也談不上什麼異心。作只是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李淵必須遵守權力遊戲的規則:你表現積極可以,拉幫結派不行。任何有可能坐大的勢力,都要預先防範。不僅僅是針對李世民而已。

出於這種考慮,經營南方的人選,絕對不能出自李世民的派系。如果真有這樣一個派系的話。

李靖的南行之旅,充滿坎坷。中途打了一仗、換了三任領導,還差點丟掉小命。

他走的路線,大概以長安為起點。李淵這個人,休假歸休假,工作還是勤快的。和所有負責任的領導一樣,人走之前總要接見一下。一是聽聽本人工作思路,二是再作一番交待。當時任務還在準備階段,無非說些:“現在你以中央特派員名義去巴蜀。軍事方面,相信你是可以勝任的。但是打蕭銑不是個小工程。這樣大事,對你們是個全新的課題。你天資不錯,據反映近來工作也很努力。去了以後,要尊重孝恭的領導、多聯繫群眾,相信你們是能搞出點名堂來的……”李靖當然表態:皇上的談話,對我鼓勵很大。為我們下一步的工作,指明瞭方向……反正就是這些話吧。

李靖出了長安,行程的第一站到了金州(陝西安康)。接替李孝恭鎮守這一片的,是廬江王李瑗(yuàn)。當地正有數萬土匪橫行,李瑗進討屢吃敗仗。李靖一看:過不去了。沒辦法,只好臨時當一把李瑗的參謀,結果出手不凡:‘

靖與瑗設謀擊之,多所克獲。

順利過了金州,他的第二站,來到峽州(湖北宜昌)。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他的路線基本是沿漢水南下抵達長江流域,再從長江逆流而上入川。

輕鬆讀史之大唐(103):歷史上唯一以軍禮下葬的女性

柏楊《白話資治通鑑》

宜昌是入川咽喉——三峽的起點。它的地位,大概相當於我們前面反覆提到的河南新安,那是進入關中‘崤函道’的入口。此時,峽州正是唐梁對峙的最前線,當地的長官是刺史許紹。在這裡,李靖將遭遇他一生中最兇險的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