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國誕生了一頂尖石油技術:用北斗衛星促進石油開採

“衛星+石油”,上天和入地的完美配合!

文 | 石油Link(更多深度內容,請關注公眾號:石油Link)

截至8月15日,位於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的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固安衛星基地,由中國石油管道局通信公司自主研發的北斗高精度自動化監控系統運行一個半月來,實現了平穩運行,監控精準。

負責該系統的有關人員表示,這個系統可以對油氣管道、站場及閥室周圍自然環境進行實時監測,測量管道周圍環境的滑坡位移沉降精度可達到毫米級,為管道平穩運行提供全天候、大範圍自動化監控服務。

關注!中國誕生了一頂尖石油技術:用北斗衛星促進石油開採

北斗技術與管網運營融合,為智慧管道植入“中國芯”

地面沉降、滑坡、岩溶塌陷……地質災害是讓油氣管道運營管理者頭痛的問題。雖然有諸多檢測手段,但對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始終沒有非常成熟的方案。

近年來,我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日趨成熟,中國石油管道局借力前行,將國產北斗技術與油氣行業深度融合,在全數字化移交、全智能化運營、全生命週期管理過程中找到融合點,利用北斗技術,為智慧管道發展植入“中國芯”。

實際上在此之前,中國石油在西氣東輸管道管理上,已經開始了基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油氣管線監控系統和油氣井監控系統,先後在中石油管道公司所轄的全長900多公里的澀寧蘭管道和陝西長慶油田採氣二廠安裝使用。

這次北斗衛星系統在石油天然氣行業的首次成功應用,可實現遠程、廣域空間的油氣管道、油井、天然油氣井的生產和儲運過程的實時監控,且覆蓋面大、不受地域狀況影響、不受天氣影響,

解決了石油天然氣行業各種遠程設備與生產管理部門之間實時雙向通訊的難題

這對於提高我國油氣管線的自動化管理水平,保證油氣生產和管道運輸安全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北斗全天候監測,助力智慧油氣田勘探開發建設

我國大多數油氣田多處於比較偏僻和環境條件較差的區域,通訊系統也相對落後。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艱苦的工作條件,影響著能源的勘探和開發,尤其是油氣資源比較豐富的川渝地區、鄂爾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等,都是環境相對艱苦的典型代表。

石油天然氣行業的工作區大多地處荒漠野外乃至茫茫大海這一特點,導致勘探難度大。油氣田開發中其工作參數的實時採集和監控傳輸,一直是困擾油氣生產安全的難題。以人工巡檢為主的工作模式,既耗費時間、人力、物力,又存在安全隱患。

這樣的局面,在北斗衛星系統的技術突破中,實現了逆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其獨特的無盲區全國區域的雙向衛星通信、中國自主控制的北斗定位、精確的授時功能,在工業領域遠程設備監控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

2016年,石油石化行業首個北斗勘探開發應用系統建成,標誌著北斗衛星示範應用項目在江蘇油田正式使用。據悉,這是根據國家發改委的部署,中國石化江蘇油田成為全國油氣行業第一家北斗系統應用試點單位

這一系統建成應用,涵蓋了油田車輛導航監控,管網巡線巡檢,油井工況監控,油氣勘查開採監測,油田數據傳輸監控,油田生產應急指揮,油田管網風險分析,遙感專題信息提取和北斗授時等9大應用服務平臺。

2017年,中國石油下屬的遼河油田也已有超過1000臺車輛安裝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初步建成了具有企業車輛導航、全程時時監控、非常規駕駛語音提示等10多項功能的車輛綜合管理平臺,全面提升了企業車輛現代化管理水平。

北斗應用方興未艾,市場前景廣泛可期

毋庸置疑,北斗技術已經開始了和石油石化行業的親密接觸,也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們在實際中也看到,北斗技術在“智慧油田”中的作用還遠遠沒有發揮

“數字油田”是全面信息化的油田,即指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全面實現油田實體和企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可視化。

從狹義上講,“數字油田”是一個以數字為技術導向、以油田實體為對象、以地理空間座標為依據、具有多分辨率、海量數據和多種數據融合、可用多媒體和虛擬技術進行多維表達、具有空間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可視化特徵的技術系統。

“數字油田”不僅是技術目標,更是管理目標——油田總體發展戰略的一部分。

以衛星導航技術創新與應用為主要發展方向,是促進“數字油田”建設的極好抓手,在移動通訊、衛星通訊、物聯網技術等支撐下,整合地理信息、基站信息、無人機信息、3G/4G網絡信息、物聯網等各類終端信息,信息融合、優化,形成天、空、地一體化的

智能化信息管理與服務平臺

基於北斗的智能化信息平臺的建立,將使“智慧油田”成為現實。

北斗技術可提升石油石化行業三大功能

據悉,北斗技術至少在目前可以提升石油石化行業三大功能。

一是基於北斗技術,建設油氣田生產監控體系。由於油氣田地域環境惡劣,交通及通訊設施相對落後,北斗技術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尤其是該系統能夠對採油氣設備安全生產進行實時監測與控制,在出現異常情況時,迅速報警,防患於未然。

系統具有價格便宜、設備體積小,安裝、維護和使用方便的優點,管理部門通過計算機就可直接瞭解各抽油氣井參數的變化規律,

據此可及早進行分析、診斷,及時排除故障,減少停產時間,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費,提高油氣井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率。

二是利用北斗技術,建設油氣田應急救援及保障體系。

通過數據進行監測只是北斗高精度自動化監控系統的重要功能之一。

這個系統的優勢還在於可以實現全天候不間斷實時監測,實現事前預警、事中處理、事後統計分析;既不會受地形地貌及天氣變化的影響,又能主動提供及時精準的監測信息;無需人員值守,減少人工巡檢,提高監測效率;支持短信、郵件及北斗短報文等多種預警方式。

未來,隨著系統在我國的推廣運用,調控中心可通過視頻聯動、可視化界面等現代化監控方式實時掌控高危區域情況。

尤其是在處於惡劣自然環境時,一旦遭遇地震、颱風等重大災害及突發事件,北斗高精度自動化監控系統就是搶險救災的生命線,既可以及時報告災害位置,又可以做到無延時通信,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尤其是海上石油鑽井平臺北斗應用系統中的應急指揮系統,生產監測系統,為企業提供了信息化管理平臺,使實現基於智能信息的現代化管理變成現實。

這有效縮短了石油鑽井工作的應急反應時間、提高了應急救援效率與油田各部門的協同行動,並對提高海上作業及安全生產監管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利用北斗技術,建設油氣田災害監測—研究評估—監測預警網絡體系。

業內人士指出,能源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和軍事問題。中國的衛星應用近年來發展迅速,但絕大多數應用都是建立在美國軍方主導的GPS系統之上。石油作為國家能源戰略的“動脈”,如果長期受制於GPS,一旦美國關閉應用,將嚴重威脅國家安全。

毫無疑問,要打破GPS在中國的壟斷地位,唯一的辦法就是力求發展自己的衛星定位。目前國家已明確了在對於涉及國家經濟、公共安全的重要行業領域必須逐步過渡到採用北斗衛星導航兼容其它衛星導航系統的服務體制,因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能源行業必將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

從這個意義上說,北斗技術今後將要和石油石化能源行業還要有更多的親密接觸,一個更大的市場藍海急需去開拓揚帆。

如何進軍“石油+北斗”的商業新藍海?

“石油+北斗”在油氣行業擁有巨大商業前景,那廣大石油企業如何才能快速進入這一市場呢?機會來了。

2018年8月23至24日,石油Link將在北京舉行《2018年國際能源高峰論壇暨第二屆石油Link能源領域創新及資本與項目對接大會》。

在本次會議上將有重量級嘉賓出席,並深入介紹“北斗CORS系統”在石油領域的市場情況。如果您成為石油Link的產業共同體成員企業,則有望成為該系統在石油領域的代理商。

此外,在本次會議上除了“北斗CORS系統”,還有眾多優質油氣項目、高新技術產品亮相,歡迎廣大企業及投資者參會,尋找商機,共謀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