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人生状态,赶紧扔!(原创)

失败的人生状态,赶紧扔!(原创)

自责

当我们因自己的疏忽大意出现错误时,通常都会自责,这是很正常的情绪。但如果是习惯性的自责,对我们的身心、成长则是非常有害的。在自责状态下,我们往往会因为担心自己犯错,把自己的思维、行为,牢牢的禁锢在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区域内,不敢越雷池半步。自我封闭,难以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以至于渐渐的被时代所淘汰。

失败的人生状态,赶紧扔!(原创)

自怜

当人生不如意时,不去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像林妹妹一样的多愁善感。哀叹自己的命不好、时运不济,社会对自己不公平;期望能获得好机遇,碰到伯乐、能人来拯救自己。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就在这哀叹、等待中虚度。

失败的人生状态,赶紧扔!(原创)

自弃

事情还没有开始做,就预先暗示自己做不好。遇到问题,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去解决,而是如何“圆满”的放弃。做事的时候战战兢兢,内心不断的暗示自己做不好,要出错,而当事情真的没做好,或者出错时,又进一步强化自己不行的结论,反复陷入“自我预言实现”的怪圈。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性放弃的状态。做任何事、解决任何问题,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失败的人生状态,赶紧扔!(原创)

抱怨

习惯性的将问题、错误推给外界、他人。一味强调外部客观原因,一味指责他人的错误、缺点。从不对自我进行反省、检讨。结果是他人对其敬而远之。

失败的人生状态,赶紧扔!(原创)

焦虑

人处于焦虑状态时,往往会对许多事情,包括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事情,产生恐惧感。在焦虑状态下,人的自信程度会明显的下降,有时甚至会完全丧失自信心;患得患失,害怕自己什么也做不好,担心他人不再重视自己,不再认同、接纳自己;害怕犯错,处处小心谨慎,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强迫自己一遍又一遍的检查,即便事情已经做得很好,也仍然不相信自己;神经始终处于紧绷、应急状态,总是担心会出什么事,内心得不到片刻的安宁;睡眠质量严重下降,又进一步增加了焦虑感,人始终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无力、无心再去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尝试任何挑战。

失败的人生状态,赶紧扔!(原创)

之所以形成这些负面的人生状态,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过于强求完美

人如果过于追求完美,往往会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总之,对自己做过的任何事情、甚至对自己本身,都无法感到满意。在这种状态下,人通常会对自己准备要做的事情下达“必须要怎样、绝对要怎样、一定要怎样......”等让自己没有任何退路的指令。进而使自己陷入紧张、焦虑、自责的状态。人生其实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正因为人生的不完美,才驱使人不断的努力、进步。人也因此变得真实、可信、可爱。

对自我缺乏基本的信任和认同

在这个讲求成功的时代,抽象的成功,成了衡量人的全部价值和意义的唯一标准。为了成功,不断的强迫自己努力,奋斗;不惜放弃自己许多的情趣、爱好;自己的一切行为,都以是否能达到成功为前提;有条件的接纳自己,难以容忍自己的任何缺点与错误。

人本来就是好与坏并存的个体,无视自己的情感需求、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否认了自己作为人的存在,谈何信任与认同?

无视、压抑负面情绪

在这个时代,人人都希望他人把自己当作强者。人们既不愿在他人面前流露出负面情绪,为了成功,为了成为强者,自己也不愿意正视、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认为这是懦弱的表现。但负面情绪不会因为自己的无视、压抑,而自然的消退。相反,如果得不到合理的释放,它们就会一直积压的心里,影响、控制自己,进而形成负面的人生状态。

缺乏自信

这和人的成长环境,特别是在原生家庭中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从小缺乏父母亲的鼓励,时常受到打击、甚至羞辱,难以对自己有自信心。对此,最好的办法,是先从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做起,通过不断的成功,来鼓励自己,不断的增强自信心。在此基础上,再去做更多的尝试。

自我认知模式

当我们受负面情感左右,进而产生一些偏激的想法时,我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想法对我们的危害。相反,我们会认为这就是我们的观点。在这样的认知下,负面情感被我们的理性所接受,并被无限的放大,直至把我们的思想完全控制住。

上述问题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因为太想成功而害怕失败。”但自弃的人生根本不可能成功;或者因为太想成功,把自己弄得痛苦不堪,不给自己的人生留出任何的回旋余地。最终得到的,也同样是失败。

物极必反,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失败的人生状态,赶紧扔!(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