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 青年「熱詞」盤點(1988-1997)

1978年歲暮,舉世矚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從此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到經濟特區建立,從沿海城市開放到中西部腹地融入市場經濟大潮,中華民族敞開胸襟、擁抱世界。

這一場偉大的變革改變了中國,影響並惠及了世界,也帶來了中國人特別是青年一代的人生變化。

改革開放後,新生事物不斷湧現,新鮮詞語也層出不窮。作為社會上最活躍,最有創新精神,也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體,很多新事物、現象、文化都是從青年群體中開始流行、傳播,進而風靡全國的。

這些“熱詞”的變化,表面看來僅僅是“話語變化”,但是每一個詞語產生和演變的背後,都體現出社會時代的變遷;同時,青年新觀念、新意識的出現,也對社會進程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推動改革開放的深化。

我們盤點了改革開放四十年每一個十年的部分青年“熱詞”。這些詞都生動地涵蓋了不同時期青年的生活狀態。

回顧這些青年熱詞的變化,我們可以發現,青年文化常常因其鮮明個性而引人注目,但青年文化總是預示著社會發展的未來。青年總是擁護改革並跟著改革者走的,青年是未來社會的主幹,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青年的觀念變化,促進了中國社會不斷產生新思想、新理念、新意識,保持社會的旺盛活力與發展生機。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歷史翻開新的篇章,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青年將繼續以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奮力書寫新時代改革開放新篇章。

北京亞運會 亞洲雄風震天吼

改革开放40年 青年“热词”盘点(1988-1997)

1990年9月22日下午,象徵著亞洲人民“團結、友誼、進步”的第11屆北京亞運會在北京工人體育場隆重開幕。共有來自亞奧理事會成員的37個國家和地區的體育代表團的6578人參加,代表團數和運動員數都超過了前10屆亞運會。

作為新中國第一次舉辦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北京亞運會充分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形象與實力,激發了民眾的自信和對體育的熱愛。以辦賽為契機,北京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亞運成功,眾盼奧運”成為了當時一代人的心聲。

熊貓盼盼。這個左手舉著金牌,右手大拇指點讚的大熊貓,承載了中國人民好客的意向,更承載了國人的祝福。

經過14天的激烈競賽,中國運動員獲得了183枚金牌,佔全部金牌的3/5,這一記錄至今未被打破,亞洲體育由此進入“中國王朝”。 在那屆亞運會,中國健兒與各國運動員一起創造了多項記錄。世界記錄被7次刷新錄,89人次打破亞洲紀錄,189次改寫亞運會紀錄。如此大面積地刷新世界紀錄和亞洲紀錄,在亞運會史上是不多見的。

那一年,韋唯、劉歡演唱的《亞洲雄風》風靡全國。“我們亞洲 山是高昂的頭 我們亞洲 河像熱血流 我們亞洲 樹都根連根 我們亞洲 雲也手握手⋯⋯”那是一個時代的聲音,亞洲雄風震天吼。

“炒股” 中國資本的崛起

改革开放40年 青年“热词”盘点(1988-1997)

1990年代初,人們的生活雖然不像今天這麼豐富多彩,但改革開放的步調讓人們的視野變得寬闊,各種新生元素破土萌動。在那個蘊藏著巨大活力與生命力的年代,也上演了屬於第一代股民的“激情燃燒的歲月”。

1990年12月19日,新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成立。

上交所的創建人尉文淵花600多元從上海城隍廟的舊貨市場淘來了一面銅鑼。上午11時,尉文淵敲響了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市第一槌。“當——”鑼聲在浦江飯店孔雀廳的拱形穹頂和大理石廊柱間久久迴響。這聲鑼響,敲響了中國股市的宏大樂章。

同年12月,深交所也試開業了。

從此,“炒股”正式進入了中國人的生活。那時沒有電腦交易系統,為了能早點達成交易都得提前排隊。有資深股民回憶,在關鍵時刻,比如買入股票預約單,往往要連夜排隊。在上海人民廣場的黃萬國營業部門口,直到夜深也是一派熙攘景象。

中國的第一代股民,與股市一起萌芽,相伴走過懵懂的青蔥歲月,又一同變得成熟。他們對股市的熱情,是今天的人們無法想像的。

獅城舌戰 青年才俊的對決

改革开放40年 青年“热词”盘点(1988-1997)

1993年,首屆國際大專辯論會在新加坡舉辦,中國派出復旦大學參賽,復旦大學獲勝,復旦大學蔣昌建獲得最佳辯手。中央電視臺播出全部比賽的七場實況錄像,在全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由此掀起了一股辯論熱潮。

這是青年才俊的對決,某種程度上也被理解成了知識和智力的對決,更大意義上,這是民族未來的對決。蔣昌建、姜豐等幾位辯手的辯論風格,集知識、思辨和臨場發揮的表達為一體,展現了中國人獨特的才華。復旦奪冠後,有關他們如何訓練如何瘋狂讀書的報道,在各大報刊比比皆是。

復旦大學的勝利對青年人是一種強烈的激勵,知識不僅能改變命運,也能為國爭光。“對方辯友請不要偷換概念”,“對方辯友請正面回答我的問題”,成為當時的流行語,甚至被編入了春節聯歡晚會的小品中。

1993年的國際大專辯論賽影響深遠,從此之後,辯論賽成為各大學最常見的活動,成為青年人、特別是大學文科生展現才華的舞臺。這是20世紀90年代一種獨特的青年文化,它處在大眾媒體開始崛起的時刻。辯論賽中既有家國情懷,又有理想主義的光輝,並以一種個人表達的形式展現出來。辯手成為全國性的明星。這樣的辯論賽深刻影響了那代青年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熱愛讀書,推崇智力,融入世界,並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展現自己。

雙休日 擁有更多休閒娛樂的時間

1994年之前,法定勞動者每週工作六天。上班族好不容易盼來週日,還要解決堆積下來的家務。一天時間裡,人們要打掃、購物,還要走親訪友,從早忙到晚,“感覺週末比在廠裡上一天班還累。”當時一種說法叫“戰鬥的星期天,疲勞的星期一”。

當年3月,休息制改為大小周,即逢大禮拜休息兩天,逢小禮拜休息一天。但人們對此並不適應。新規定實行的第一個大禮拜,某城市有幾十個單位的工作人員忘記休息,如常趕去上班。

1991年5月1日起,中國正式開始實行雙休日製度,這也改變了整個社會的生活方式。中國人的生活質量從中得到改善。雙休日實施之後,雖然其中一天仍然要進行“戰鬥”:洗衣服,打掃衛生,上市場採購,但另外一天,則可以用於享受生活,老百姓的生活開始向娛樂和休閒化轉變。

對年輕人來說,雙休日給他們帶來了更多的自主支配的時間:看電影、逛街、購物、閱讀。有了雙休日之後,每到週六和週日KTV都會爆滿,“K歌”已經成了人們一種休閒和娛樂的文化現象。

四大天王 娛樂偶像走向前臺

改革开放40年 青年“热词”盘点(1988-1997)

香港四大天王,是指20世紀90年代四位最受歡迎的男歌手: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

上世紀90年代,“四大天王”熱潮並不僅侷限於香港,四人影響力迅速傳播到了中國內地、臺灣地區、以及整個東南亞。各式各樣的明星周邊產品開始在市場上出現並熱銷,四大天王的唱片,磁帶、海報、貼紙、卡片均被搶購,而四人的穿著、髮型、聲線等都被無數年輕人模仿。四大天王,成為一個影響了幾乎所有80後的文化現象。

網吧 “第一次親密接觸”

1996年5月,中國歷史上第一家網吧在上海出現。名字叫“威蓋特”,不過那時候還不叫網吧,叫“電腦室”。上網價格達40元/小時——這在當時可堪稱天價,要知道那會全國平均工資也就500元左右。

1996年11月,北京首體西門“實華開”網絡咖啡屋開張,成為中國第一家網絡咖啡屋。隨後“網吧”這個新名詞也迅速被人們所熟知,並迅速在全國遍地開花。

90年代末,互聯網悄然走入人們的視野。由於當時的電腦價格偏高,大多數家庭沒有購置電腦,網吧便成為了人們上網的主要場所。之後,網吧呈現越來越火爆之勢。在那裡,聊天有ICQ,QQ、遊戲有CS、魔獸,還有最新最快的電影,成為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娛樂形式。

1998 年3 月22 日,痞子蔡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開始在BBS 上連載。它可以說是網絡小說的鼻祖。小說中,男女主人公“痞子蔡”和“輕舞飛揚”因網絡論壇相識相愛的故事,成為當時不少年輕人嚮往的“網戀”樣本。

《大話西遊》 “無厘頭”文化興起

改革开放40年 青年“热词”盘点(1988-1997)

1996年2月,由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作為寒假影片在內地推出。三個月後《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相繼上演,可是兩部票房僅在20萬左右,甚至不少場次的觀眾以個位數計算,有些電影公司在放映兩天後就決定用國產影片替換掉《大話西遊》,以免損失更多。

然而峰迴路轉,在經過三、四年的慢熱之後,終於在網絡興起時代得到了年輕人強烈的共鳴,互聯網使它成為後現代文化中的經典。網上的大話網站就出現了100多個,極大地影響了網上用語。片中一些經典對白,如“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面前⋯⋯” 成為當時年輕人最津津樂道的愛情宣言。

最早發掘《大話西遊》獨特魅力的是“水木清華”網站。1997年,水木清華BBS開始以帖子的形式刊登出該劇的臺詞,引起了網友的濃厚興趣。《大話西遊》的語言表達方式在調侃、誇張之中流露真情。周星馳隨心所欲的說話、行為方式,也正好符合剛興起的網絡人群的審美標準。“大話西遊”現象影響的是一代人,成為上世紀90年代年輕一代為自己所貼的身份標籤,其代表的無厘頭文化甚至成為代際區分的一個標誌。

改革开放40年 青年“热词”盘点(1988-1997)
改革开放40年 青年“热词”盘点(1988-1997)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樑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