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人取錢,佣金5000,「高薪」職業取款人轉移贓款近千萬

曾經有這麼一群神秘的人,他們使用假身份證行走社會,避開一切人多口雜的地方,出門只乘出租車;他們具有極強的反偵察意識,不停的變換手機號碼,住宿飄忽不定,每天匆忙奔走在各個銀行取錢。


他們便是“職業取款人”。

靠取款為生,也因取款而亡。

近年來,電信詐騙案件高發,受害人數眾多。在拿到詐騙來的錢後,詐騙犯需要將其變現,但是,他們又害怕取款時會被發現,在這種特殊背景下,“職業取款人”應運而生。


有人曾說:“一個人就像一條慾望的溪流,它流淌的不是溪水,而是人的各種慾望。人類社會卻似一個永遠不會乾涸的慾望海洋,似乎隨時都可能掀起波濤和巨浪。”

慾望,使他們一而再再而三的作案。

他們在賺過十萬塊的單後,便不會回頭再去打四千塊一個月的工。


都說人應當多讀書,這句話果然不假。“職業取款人”,他們受僱於詐騙集團,專門替詐騙團隊到銀行或ATM機取款,以為自己跟犯罪不沾邊,殊不知,早已成為犯罪集團的幫兇。

1

小刀向我們爆料的時候,他已經洗手不幹一年多了。相比其它取款人,小刀只是這個行業大軍中根本不起眼的“小不點”。

小刀說,“職業取款人”又被稱為“車手”。詐騙犯將詐騙的錢由車手取出,再轉到他們手上,獲得實際控制權。

這個行為,叫洗錢。


在所有有組織的詐騙犯罪中,幫忙取款的行為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否則,詐騙犯也沒必要將犯罪所得的部分資金以高額的佣金方式拱手出讓。


四年前,小刀輟學從農村走出來,來到大城市,沒有學歷,只能打雜工,短短一年不到,他就換了好幾份工作。

小刀說,當初從理髮店辭職後,他就一直遊手好閒。在一次上網的時候無意發現一條招聘信息,上面寫著招僱工,不需學歷,工作輕鬆、上班時間不限,包吃包住,工資2萬一個月。


2萬塊,工作輕鬆,不用學歷,還包吃包住,這對當時的他來說,極具誘惑力。也沒多想,他立馬就按照招聘信息中的電話打了過去。


第二天,小刀跟著電話裡的指示過去報道,跟他一起“入職”的,還有3男1女。負責人南哥拿走了他們的身份證。並告訴他們,只要通過培訓,他們就可以開始“上班”了。


培訓很簡單,無非就是叫他們演戲,給他們一張銀行卡,讓他們裝成有錢人去銀行取錢,每天取個幾千塊。因為高薪,他們絲毫不願多想為什麼這樣做。

剛開始南哥會親自給他們示範,帶他們體驗如何表現得更自然,以及取完錢之後如何交接。


就這樣,他們五個人,都過了培訓。小刀說,那時候他很開心,沒想到這麼簡單就能月入2萬,他特別興奮。

接下來的幾天,小刀和他的同夥都在等入職消息,可南哥像是人間蒸發了一樣,根本聯繫不到。小刀開始琢磨起這份工作:“正當我猶豫不決的時候,南哥又回來了。”


2

南哥回來後,給每人都發了一臺新手機和若干張銀行卡,還有一套較正規的服裝。告訴我們,換好衣服,去指定的銀行去幫他們取錢,他們會安排同夥接待。


事後小刀說:“等消息那段時間他們應該是又搞到了一筆詐騙,從取款金額來看數目不小。”


小刀表示,當他知道自己要取8萬塊錢的時候,既緊張又興奮,隨之就將不安的想法丟到了腦後。畢竟,這是長這麼大以來,第一次看到這麼多錢。


小刀突然向我感嘆到,哎,一夜暴富的方法果然都是寫在刑法裡的。


經過培訓,再次去取款的小刀,特別老練的走完這個流程,將取到的錢交給南哥,南哥抽取了8%的佣金給他,並告訴他,以後就這麼幹,跟著他,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小刀說,沒想到這麼輕鬆就拿到工資,而且遠比做洗髮小哥賺的錢要多的多。


這時的他並未意識到,這是在幫犯罪集團“洗錢”。


之後的每一天,他都有“取不完”的錢,但這些錢都不是他的,他只負責將錢取好之後給南哥,佣金有時候是10%,有時候8%,有時候5%,偶爾會更多,但他們佣金的還是取決於取款金額的大小。


他們五個人,沒“工作”的時候,不會輕易出門。南哥每次給他們換的住所,皆是高檔小區,附近多是金融設施,裡面生活設施一應俱全。他們幾個人窩在200平方米的大房子,看電視、玩遊戲、看書,但有一條鐵的紀律,不能以任何方式聯繫家人。

小刀解釋道,南哥之所以這麼安排,是因為方便他們更好工作。

他們不能像一般的打工者,住幾百元的破房子,而是要把自己弄的很富有,這樣,他們的“工作”才不會令人懷疑。

3

我問小刀,每天都在幫人取錢,難道你就沒質疑過,這中間有什麼貓膩嗎?


剛開始,我真的沒往電信詐騙這方面想。但是日子久後,我就猜到可能是件不好的事。

可又能怎樣?我不做難道它就會倒閉嗎?那些販毒的人,明知道販毒是違法犯罪的行為,明知道吸毒害人,可他們卻還是在賣。他們賺了這麼多錢也沒罷手。


而我,又沒有害人,只是做著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要報應也報應不到我頭上來。

這個行業,錢來的快,又輕鬆。我想,沒有哪個大傻子會願意放棄月入十萬的活,回頭去打四千塊的工。

我不是不想守法,只是誘惑太大。


他們何嘗不知道自己這是鋌而走險,只是當嘗過甜頭之後便開始抱著僥倖的心理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犯罪,然後發展成為職業犯罪。

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