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上漲,糧價下跌,農民還該種糧嗎?

手機用戶6869279135


農民生存要靠社會呀,要專家想點辦法?不能指上彈兵。我個人認為要想農民提高積極性解決差價問題。農民生產的物質得不到實穗,其中有轉手中間差費有很大的問題,農民失去信心。所以工業產品漲價,糧食價提不高。不是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嗎?能生產的不能發揮,好多都能夠生產,要多為人民想辦法?交通,中間差,有力無實。我到城市見過物質價值不差,沒有發揮到比喻疏菜差價都翻倍。要想六七十年代稂食南往北調用火車二分的差別。為民辦事。


吉祥如意859402007617


農資上漲,糧價下跌,農民還該種地嗎?

這個問題是大家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從近幾年農民種地的實際情況看,由於農資漲價、生產用工漲價等因素,導致種地收入不高,甚至有的農戶不掙錢。從當前生資價格來看,化肥每噸上漲10~20%左右,農藥上漲20~30左右,種子也有一定漲幅。而糧食價格,小麥每斤下調了0.03元,水稻下調了0.1~0.2元,大豆價格價格低迷,始終在每斤1.6~1.9元之間震盪。


那麼面對這種形勢,農民還該種地嗎?小編認為,土地該種還得種,關鍵是要掌握種地方法。一、適當擴大種植規模。目前種地的利潤空間變小,只有靠增加種植面積增加收入,如果種地少,去了成本和工錢,基本掙不了多少錢。比如種玉米,1晌地掙3000~5000元,種5晌地和種10晌地收入差別很大。


二、依託國家政策種。現在國家的各項補貼種類很多,朋友們在種地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國家扶持什麼,那種作物補貼多,統籌考慮種什麼。比如國家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地區實施的輪作補貼,每畝150元一年,如果可以申報,每晌地就額外有2250元的政策收入。

三、要堅持科學種田,節本增效。在實際生產中要廣泛應用各類先進技術,比較常用的比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通過檢測土壤養分含量,再根據土壤養分和目標產量進行配肥,做到精準施肥,節約肥料成本。再比如種子精量點播技術、高光效栽培技術等等,都可以在節約成本的同時,增加收入。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瞭解更多三農資訊,請點擊文章上方關注本號!謝謝大家!


三農廣訊


農資上漲糧價下跌,農民再不種地越來越窮!

有人說:城市人好,月月工資幾千,一個月找農民全年收入。還有人說:農民有地還得種,不種越來越窮。究其怎樣,有個實例擺在面前讓大家評論。

一、張朝田張朝財是我們村的弟兄倆個,張朝田為長兄身邊有兩個兒子依靠種地生活,日子過裡實在辛苦,全家八畝地還想種糧還想種菜。反正就那幾畝地,不種糧沒飯吃,不種菜沒錢花。要說張朝田近幾年弄得也不錯。三年前給老大娶個媳婦,三年後又給老二娶個媳婦。兩件事連蓋買房花去60多萬。這些錢從哪來?這都是張朝田風裡來雨裡去賣糧賣菜掙的錢。拼死拼活一塊一毛攢的錢。要說他的任務完成了,可該享清福了。誰知沒福份,娶媳婦錢也花光了,人也得病了,住一次醫院幾千幾萬,叫孩子兌錢,孩子們拿啥兌錢,把糧食賣光,把房子賣掉以後怎麼生活,面對此情此景老頭子不忍心,只好拖病,趟在床上泡病,一直等死。

二、張朝財為弟。和張朝田是新爹親孃一母同胞。張朝田比張朝財解婚早,70年代吃大火。老爹爹怕在家種地都找不到媳婦,只好扒門子把老二推出去當了廠礦工人。當時雖說工資不多,但年年再漲,冬有取暖費,夏有降溫費,年終有獎勵、假期有補貼,加上住房公積金,公療費,雜七雜八每月上萬塊。目前張朝財的兩個兒子都已娶妻按排工作。不費一槍一刀,全家拿工資。如今張朝財己退休,月工資幾千塊,吃不愁花不愁、人相越年越輕。銀白的短髮,潔白的牙齒,筆直的腰桿,說話大腔大調。終天沒事在廣場玩耍。有一次,張朝田的兒子因給爹治病找到堂弟借了兩萬塊,好多年一直還不上。後來堂弟找上門說:地不要再種了,越種越窮,還是把地包出去吧!

三、把地包出去很容易。第二年,村上來了一群大老闆,圪圪噠噠黑白小車睹在路口到處都是。這下張朝田兩個兒子美透了,一下成了市民,一畝地700塊。八畝地領了5600百塊。真沒想到土地包出去之後日子更難過。死錢早已花光,買菜買面沒錢,孩子上學沒錢,給老人看病更沒錢。後來,兄弟倆打算找到老闆要求退出土地,結果人家沒好氣說:這是胡鬧,終止合同是要犯法的。從哪以後兄弟倆再不敢要地了。兩人最後總結一個真理,種地雖不值錢還是得種,不種沒辦法。


農村土秀才


我按我們當地的糧價來算一個賬,按正常計算,按一畝計算。

稻穀:1.3*1000=1300。

當然,產量高低相差不遠

農資這一塊,農藥,化肥

農藥(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增產葉面肥)

打藥的話從撒種子到收穫穀子,簡單些考慮,除草至少3次(返青一次,分孽一次,抽穗一次),殺蟲殺菌至少4次(秧苗防治南方矮縮病,猝倒病,螻蛄;栽下去以後返青第一次防治飛蝨,二化螟,稻瘟病;分孽期第二次防治飛蝨,卷葉蟲,稻瘟病,紋枯病;抽穗期第三次防治飛蝨,螟蟲,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灌漿期到收穫最少一次,主要是防治稻曲病,螟蟲等)可以肯定的是隻有多的沒有少的。

按一畝田兩桶水(一包藥一桶水):

除草劑四次(一包算6塊),2*6*4=48

殺蟲殺菌劑:飛蝨(一包4塊),螟蟲(一包國產8塊,進口10塊),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一包國產8塊,進口10塊)。

(4+8+8)*2*4=160

增產葉面肥:算用兩次,一次3塊就是6塊。

肥料:按基肥,追肥算,一畝地大約要用按最少80公斤算,算220塊錢一畝。

水電費(抽水用的電費):這個就多了,算下來,一畝地要60塊左右的電費,因為種田用電優惠,水費也有優惠,算下來水費要100塊左右,那麼這一項就要去160元。


谷種錢:一畝大約100塊。

這樣一算:成本在(48+160+6+220+160+100=694)

那麼毛利潤1300-成本694=606。

好啦,不算其它的,農民種田一季一畝田可以有606元的毛利潤。

水稻的週期一般是120天,算上翻田,除草,拋秧,灌水,施費,除蟲防病,收割,曬穀等等都除外等等機器和人工費,種田根本不賺錢,主要是留守照顧家。

我們算一般農村家庭田不多,算五畝,一季莊稼下來,毛收入3030元錢,也就是說120天毛利潤這麼點,一天25.25元,還要求風調雨順。

小夥伴們傻眼了吧,其實農民是不是要種糧和賺錢沒多大關係,其實現在小散戶種植根本不賺錢,幾乎都是外出打工,而在家裡面種田的都是上了年紀的叔叔和阿姨,或者家裡面有老人要照顧。


而現在提出的土地流轉以及專業農民這兩個概念,我覺得以後都是大戶種植以及專業技術人員生產,等80後,90後的爹媽不再種地以後,土地流轉是大趨勢,因為年輕人種地少,而我國人口多,是農業大國,種地是必須的,國家只能培養專業大戶,讓大戶用機器,用水肥一體化等技術實現高產實現利潤最大化。

一個人中三畝田不賺錢,但是一個人種幾百畝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植物草蟲


農資價格、糧食價格,相信是所有種植戶非常關心的兩個方面,農資價格下降,糧食價格上升,是我們所願意看到的場面,意味著,種地收益會有所增加,相反,假如農資價格上漲,糧食價格下降,種地收益減少,是誰也不想看到的情況。

而從目前的情況以及大家的反饋來看,很多種植戶恰好遇到了後面的現象,農資價格越來越貴,而糧價下跌或者漲幅跟不上農資漲幅的步伐,不少人心裡就有疑問,還要不要繼續種糧呢?

農資,主要包括種子、農藥、肥料、農膜以及農業機械等等,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肥料和農藥的價格上漲,像複合肥、尿素,比前幾年,一噸能上漲好幾百(甚至更高),而農藥的價格,也有所上漲,雖然一畝地可能多花了幾塊錢,看起來並不多,但是,按照糧食換算,需要多打幾斤才能掙回來。

再反觀糧價,比如大田作物玉米、小麥、水稻等,近些年的價格,相信大家心裡也都很清楚,玉米已經幾年沒有達到過1元/斤了,小麥今年的最低收購價1.15元/斤,每斤比去年還降了3分錢,水稻今年的最低收購價,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分別為每斤1.2元、1.26元和1.3元,比去年分別下調0.10元、0.10元和0.20元。

經過上述對比,有朋友心裡會出現不種糧的想法,既然不掙錢,那就不種地了吧,其實,小幫手個人看法,地還是要種的,我國是農業大國,不種地的話,那麼多靠種地生活的農民怎麼辦?一些年輕人,可以說不種地,去城裡打工,但是那些上了年紀的,不種地該怎麼辦?再往後考慮,假如等你在城裡幹不動的時候,是不是還要回到農村老家,俗話說“家中有地,心裡不慌”,就是這個道理。

另外,隨著近些年來,國家對於農業方面的大力支持,補貼的加大投入,種田大戶的增多等等,都在表明,農業依舊是一個朝陽行業,而在農資價格和糧食價格問題上,有關部門也會有綜合考慮,作為農民朋友的我們,既然選擇了種地,那就把產量提高上去,這是最主要的。

抱怨是正常的,小幫手也抱怨過,也說過氣話,但是抱怨過後,想辦法把地種好,讓產量和品質提高上去,這才是最主要的。

最後問下大家,希望大家仔細慎重考慮之後再回答(勿噴),假如你真不種地了?該如何生活呢?


農民的小幫手


看了大家的回答,一些基本的情況都說得很清楚,我就不重複了。

我說說自己種玉米的這幾年玉米價格的波動吧。我有十畝地,以前都是冷棚,後來拆了一半棚子,種了玉米。也就是大前年的事。到今年,算是種了四年玉米了。第一年,正趕上國家進行糧食價格調控的前一年,玉米每斤九毛多。剛收就賣啊,玉米還很潮,就九毛多一斤。在這之前好幾年了,玉米都是九毛到一塊多錢一斤。我的五畝地玉米,儘管只出了七成苗,還賣了六千多將近七千塊錢。

第二年,玉米收成大好,產量比頭一年高出許多,但是才賣了不到六千塊,因為價格降得太多,只有每斤0.70元。

第三年價格更低,每斤0.58元,只買了五千元。

第四年,也就是今年,玉米價格有所提升,每斤0.67元,可是產量卻是創了新低。因為今年早期旱情比較嚴重,玉米出苗率都很低。所以收益成近幾年最低,賣了不到五千元,不夠家人一個月的工資。刨去本錢,還能剩多少?

我們這人們大多數都去工業區上班,玉米種收都是機械化。

種子,五畝地300元。化肥,五畝地500元。翻地播種,一畝地70,五畝地350。封地打藥,一畝地10,五畝地50元。還有封地藥,蟲子藥200元。收割,一畝地80,五畝地400元。還有一項,機器收拾地,就是吧玉米的垃圾葉子什麼的攢成堆。五畝地還需要50元。

算算吧,本錢是多少?1850元,今年正好賣了4850。呵!還是整數,😄淨剩3000元整。3000塊能幹嘛?女兒一個月費用?能隨幾份禮?

你說說,這地種得還有啥意思?

不過是比撂荒強些罷了!



種糧的收益確實是比較低,而且這幾年總體的趨勢應該是下降的。但種糧還有個重要意義,那就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是實現“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裡”新戰略的基礎。

在這個根本目標下,先來看看確實不合理的情況:

一、糧價總體在下跌。根據中華糧網的監測,截至4月下旬,全國原糧(綜合了小麥玉米稻穀大豆等主要糧食作物)收購價格指數為132.36,比年初下跌了0.62%,雖然比上年同期上漲了1.97%,但相比於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格尚未下調、而玉米臨儲收購政策還沒取消的2015年同期,則是下跌了12.02%。

二、農資價格上漲幅度較大,主要是農藥、化肥等和環評有關係的產業,企業減產比較多,導致市場供應偏緊、價格明顯上漲。另外,還表現在人工成本和柴油等價格上漲上。以複合肥為例,目前45%s(15:15:15)複合肥主流出廠報價在2300-2450元左右,去年同期

在2000-2250元左右。

三、以國家公佈的2018年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格來看,相比於上年,小麥價格每斤下調了3分,稻穀價格更是下調了每斤1-2毛,再加上國家在去庫存進程中,更是大幅度下調了庫存的託市小麥和稻穀拍賣底價,使得市場價格也受拖累持續下跌。

如此以來,不管今年收成如何,在不考慮國家相關農業補貼的情況下,農民種糧收益的預期是下降的,甚至可能會虧本。那麼之後,還該繼續種糧嗎?

我覺得,傳統的糧食主產區,比如東北、黃淮海、長江中下游,這些傳統的商品糧優勢產區,還是應該繼續種糧的,而且從國家相關的惠農扶農政策方向來看,也在逐漸加大扶持力度和補貼力度。以稻穀品種為例,用農業農村部有關人員的表態,今年在稻穀最低收購價下調的同時,國家將配套建立稻穀生產者的補貼機制,完善支持保護政策,儘量彌補農民朋友因價格下調帶來的收入損失。

但對於一些非優勢種糧區,確實應該考慮一下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調整種植結構了,不管是農業部門推廣的糧改飼、雜糧雜豆,還是蔬菜、果木、藥材等,都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選擇性的種植。但需要注意,一定不能盲目跟風種植,所謂物以稀為貴,這兩年的大蒜,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糧小咖


農民不種糧食能幹嘛?現在的環保讓打工越來越難,農民本來就沒有什麼文化和技能,只能依靠自己的一畝三分錢賺錢。近年來很多大戶種糧的承包戶看似很風光,但如果沒有國家的農業補貼,這些人自然是別想從規模化的種田中分得一杯羹。可見農業的發展形勢並不可觀,或許小戶種糧者還要慶幸自己沒有規模化的承包土地了。

但糧食是國計民生的基本保證,只要糧食的安全底線防住了,那大家的生活質量才能夠得以提高,就算是為了社會上的大多數人,農民也要種糧啊。但現在的農資企業藉著環保稅的名義大幅度漲價,這才是商人本質。現在的化工原料沒漲,農藥化肥為什麼會大幅度上漲?現在的糧食一直低迷,良種價格為什麼會上漲?僅僅是因為環保稅,農民的負擔大大增加。

現在的糧價下跌原因很簡單,很多人都會說因為供需失衡,市場消化不了這麼多的糧食,所以糧價才會下跌。但實際上現在的糧食進口量一直都在增加,大豆、小麥、玉米、水稻四大主糧的進口量年年上漲,這就是糧價下跌的主要原因。甚至水稻的進口量已經安全到糧食的安全防線,達到600萬噸。

但就算是這樣又能怎麼辦呢?畢竟民以食為天,糧食如果沒人種植了,那國外的資本就會趁機作亂。中美兩國的貿易戰讓巴西的大豆趁機漲價,這就是赤裸裸的資本利益。如果糧食沒人種植了,那危害將不敢想象。國家應該能夠起到監督和引導市場的職責,不然糧食將危險。


三農圈子


土地對農民的重要性一直不言而喻,我國幾千年來也一直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對我們的社會安定和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時代的進步,種地已經不再是農民的唯一選擇,糧食價格也在一路下跌,農民種地已經賺不到什麼錢,土地已經不夠自己安身立命了。種地的前期投入越來越高是農民必須面對的問題,而近年來糧價卻一直低迷,投入多回報少的情況普遍存在,遇上自然災害,收成不好,幾乎就血本無歸。

糧價低迷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國糧價比國際糧價要高出20%多,我國糧價後期肯定會和國際接軌的,所以現在的糧價也不會維持多長時間,我國的糧價還是會持續走低,直到和國際水平差不多。這對農民來說可不是個好消息,因為現在的糧價都處於虧本邊緣了。

而農藥,種子,人力這些價格卻都幾乎翻了倍,雖然有各種補貼,但是對栽種投資並沒有起到多大的減緩作用,農民的擔子越來越重,而糧食這種唯一的收入卻因為宏觀調控而越來越不值錢,種地成為了一種幾乎是賠錢的事。由於這些情況,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進城打工,甚至有人說在城裡撿垃圾去賣都比在村裡種地掙得多。那麼,現在問題來了,農資漲價,糧食跌價,農民是該繼續種田還是進城打工好?

農民大多沒有手藝,也沒有文憑加持,所以進入城市後也只能繼續提供自己的勞動力,從事一些基礎行業。在傳統的農業已經無法解決家庭溫飽的情況下,這種方法也成為了一種有利的選擇,農民為城市提供了勞動力,而城市則為農民提供了基本生活需求。同時把家裡土地包給栽種大戶也有助與實現農業現代化,也是一種多贏的局面。

農民選擇將自己的土地外包出去,承包這些土地的人大多是想進行規模化栽種,這可以說是未來農業的新趨勢。傳統的小農經濟已經無法滿足農民的生活需求,規模化栽種可以實現更低成本的種植,同時產量更高。現在在農村地區開展規模化栽種遇到的問題是土地被分成了一塊一塊的,但是現今農民願意將自己的土地承包同一個人,這就有希望實現現代化的農業。只有把土地連成一片,讓農機有勞作的空間,打理起來更快捷。

是否該放棄土地,農民也有自己不同的選擇,也有一些農民朋友開始種植一些新興的綠色食品,觀賞性植物,在創新中解決自己的生存困境。不論是進城打工還是堅守自己的土地,相信農民朋友都可以找到自己最適合的道路。


村樸


一邊是農資上漲,一邊是糧價在波動甚至下跌,農民還應該堅守這塊土地繼續種糧嗎?

對於農民來說,這是一個兩難命題。

不種糧吧,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糧食,實在捨不得丟,留下來的田地一下子又不知該種什麼東西,即使種了其他東西,也不見得就能賺錢。這年頭農民當“楊白勞”的事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種糧吧,農資年年見漲,如果再加上年年跟著漲的人工成本,到頭來算來算去,成本也要不回來,只賺得一年到頭的日曬雨淋的辛苦。

桂農通也是農村出來的小孩,從小生在農村長大在農村,雖然現在不在農村了,但是對農民種糧的矛盾感情非常理解。面對農資上漲糧價下跌的現實,桂農通提兩個小小的建議供朋友們參考:

一是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提高糧食產出水平。作為大多數農民來說,糧食是養家餬口的作物,種還是要種的,如果沒有什麼更多的想法,只種夠吃就行了。

現在人吃糧食越來越少,而吃其他水果蔬菜之類的東西越來越多,糧食只種來作為口糧就夠了。可以引進一些高產優質的糧食品種來種,一來可以攤分成本,二來吃不完可以優質大米賣出好價錢。

二是適當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其他經濟作物。農民分到的田地是有限的,除了種夠口糧外,多出來的田地可以考慮發展一些經濟作物。比如水果,蔬菜等,但就是最好別在水田地種桉樹了,有一些地方是有明文規定不許桉樹下田的。

水果方面,在廣西農村種得比較多的是柑橘,有人承包田地種砂糖柑一種就是幾百畝,也有的種沃柑,種得早的都發了財。現在再種風險有點大,如果期望值不太高,也可以試著種一些。

還有就是種植一些高效的瓜菜,這方面也有不少新研發出來的高產品種,有特色的產品也容易賣得好價錢。瓜菜種植最好搶早市和後市,趁著別人批量還沒有上市時就採收,比較容易得價。

如果實在不想再種東西了,洗腳上田外出打工,或是就地在村裡辦個小加工廠做點副業,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只要人勤勞,肯努力,多學習,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和賺錢方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