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承重最大的斜拉橋,地理位置特殊,潛艇經過必須浮出水面

在上世紀末期的北歐地區,瑞典的工業重鎮馬爾默有著巨大的就業需求,而隔海相望的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房價高企,所以哥本哈根的居民就希望能夠搬遷到對岸的馬爾默就業。瑞典和丹麥都屬於歐盟國家,所以經常在兩國互相往來並不麻煩,唯一的阻攔是天塹——厄勒海峽。

世界承重最大的斜拉橋,地理位置特殊,潛艇經過必須浮出水面

厄勒海峽也叫做松德海峽,連接著波羅的海和卡特加特海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戰略位置極為重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厄勒海峽海峽兩岸的經濟往來十分頻繁,船隻本根無法滿足交通需求,也限制了經濟交流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兩岸居民要求建設一座跨海大橋的呼聲越來越高。最終在1991年,瑞典和丹麥達成協議,共同承建跨越厄勒海峽的跨海大橋。

厄勒海峽大橋便由此誕生。

世界承重最大的斜拉橋,地理位置特殊,潛艇經過必須浮出水面

厄勒海峽大橋並不是一座普通的跨海大橋,整個工程由橋體、人工島、海底隧道組成。

東側採用跨海大橋方案,滿足公路鐵路兩用,橋樑整體重達8200萬噸,所以其斜拉橋部分是世界上承重最高的斜拉橋。主塔高200米,橋下通航淨空高57米,全長7.8千米。

世界承重最大的斜拉橋,地理位置特殊,潛艇經過必須浮出水面

厄勒海峽大橋本來全線可以採用橋樑的方式,但是丹麥一側就是哥本哈根國際機場,不允許建設高聳的橋塔,所以採用海底隧道的方案。整個海底隧道長達4公里,共有五孔,以滿足雙線公路與鐵路和疏散通道的需求,所以隧道寬度達到了38.8米,是世界上最寬敞的隧道。

世界承重最大的斜拉橋,地理位置特殊,潛艇經過必須浮出水面

和港珠澳大橋一樣,厄勒海峽大橋連接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橋的是一座人工島。整個人工島長達4公里,工程量巨大。

世界承重最大的斜拉橋,地理位置特殊,潛艇經過必須浮出水面

大橋項目1995年動工,完工於1999年,2000年實現通車。和其他跨海大橋一樣,厄勒海峽大橋採用收費的形式收回投資,但是早期由於過路費高昂,很多司機還是情願使用輪渡的方案。而且由於大橋所處的厄勒海峽的戰略意義重達,丹麥政府規定,所有外國籍的潛艇進入海峽後都需要浮出水面來穿過厄勒海峽大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