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葬懸棺,古人如何將百斤棺材送上懸崖峭壁?

蒼雁


在中國很多地區,都有著神奇的崖葬懸棺,那為什麼古人要把陵墓修在半空中呢?古代沒有機器,那這些又大又沉的棺材,到底是怎麼放到懸崖峭壁上去的呢?

例如在陝西商洛市,就有一個墓葬群,修在懸崖峭壁上。考古專家認為,這是漢代的墓,當時人們相信天人感應,認為死後葬在半空中,就可以和天人交流。而且棺材放在高處,能防潮保護屍體,防止野獸的襲擊,還能防止盜墓賊的惦記。

但是一個棺材好幾百斤重,古人到底怎麼放上去的呢?

其實懸棺有很多種,有的是放在懸崖上的天然巖洞中,有的是在崖壁上面鑿出一個凹陷的地方,來放置棺材,有的則是在崖壁上固定兩塊木樁,直接把棺材放在木樁上。

湖南常德有一處崖壁的洞穴裡,發現5口沉香木做成的棺材,,當地老人說,這是在江水上漲的時候,用船將棺材運到洞穴中的。

也有人認為,古人是利用長梯,繩子,將東西分批運送到懸崖的洞穴中。

那直接安放在木樁上的懸棺,是怎麼放上去的呢?

唐代史料曾經記載過,古人是利用繩索,從山頂把棺材往下吊,運送到指定的位置。但是木樁是怎麼打進去的,為什麼這麼結實,目前還沒有準確的說法。


找靚機二手機


身為福建人,我還真不知道懸崖峭壁上的棺材,古人是怎麼上去的。

但一般的幾百米斜陡坡石山上的棺材送達方式,我倒知道一點,聽老人講,那是古代有錢有勢之人,為了防止他人盜墓,於是古人在世之時,在懸崖上預先派人找一個溶洞,利用石匠修理好它,等到自己百年之後,再把自己厚葬於此。



至於說到那麼高的懸崖峭壁,陡山坡,金剛師傅們抬著肯定是上不去半山腰了,聽老人們講才知道,金剛師傅們預先探好路,從其它地方抬著棺材繞道上的山頂,中間有人替換著抬,有人拿著板凳,挑著飯菜,茶水侍候著師傅們休息。


等到了山頂,師傅們用兩根粗攬繩把棺材繫上,利用粗楠竹做成兩條滑桿,一根連接著一根,從山頂一直延伸至墓穴之處,然後眾人把棺材慢慢地順著竹杆滑下,而墓穴之中有幾個人,用鉤子把棺材鉤住,慢慢送入墓穴,再後用石板把墓穴蓋好,就大事告成了,可見這種崖葬懸棺之驚險,令人驚魂,只有有錢之人家才玩得起。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北斗七星回答,不勝感謝!]


北斗七星92070701


 懸棺是中國南方古代少數民族的葬式之一。屬崖葬中的一種。一般有兩種形式:一是在懸崖上鑿數孔釘以木樁,將棺木置其上;二是將棺木一頭置於崖穴中,另一頭架於絕壁所釘木樁上。

古代人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是採用什麼方式將重達數百斤的棺木安放在崖壁上的呢?研究者們通過仔細考證和勘察,一般認為有下面幾種可能。

①垂降式,在山頂就地打造船棺,將死者放於其中,然後從崖頂架設轆轤,把船棺吊懸垂下,放到葬位。古代文獻中也有“於臨江高山半肋,鑿盒以葬之。自山上懸索下樞”的記載。

②棧升式,在崖壁上架設棧道或雲梯,藉助它們在懸崖上鑿洞架木,然後把船棺放到葬位。但是架設棧道十分費力。

③提升式,在崖底或其他地方,採用絞車或用人力,藉助於山頂的滑輪裝置向上提升船棺,再由人在崖壁上配合,將船棺安放到位,這種提升式的方法也很費力。

古代百越人不斷四處遷移,有的還到了臺灣及東南亞一帶,船棺懸葬風俗也被帶到了當地並被保留下來。

船棺懸葬作為一種文化遺存,對民族學、考古學有著很大的研究價值。但由於文獻史料記載不多,加上出土的隨葬品不豐富,葬品也無文字可考,所以對船棺懸葬的研究一直比較艱難,以上所列的幾種關於船棺懸葬的說法是否站得住腳,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張博力


眾人拾柴火焰高,我是東北總叨叨。




總叨叨通過查閱資料發現,古人將百斤的棺材,送上懸崖峭壁主要採用了以下方法:

1、在需要安放棺材的懸崖峭壁上,尋找尺寸夠大的天然洞穴或開鑿足夠容納棺材的洞穴。








2、在河水上漲的時候,採用體積大,夾板寬敞的船隻將棺木運送至事先選好的崖壁洞穴的下方,然後固定住船隻,不讓船隻隨水流飄走。





3、派人在崖壁洞穴處用木樁兩端撐住洞穴,形成一個可以供繩索在上面滑動的支點,這樣的支點可以超過兩個,視需要而定。然後將繩索中間不分橫擔在這些固定好的木樁上面,繩索兩端向下垂墜到水面的船隻上面。







4、將繩索一端捆綁住棺材,繩索另一端固定在船隻尾部可供託拽的地方。



5、另用一根或多根繩索一端固定在棺材上,另一端由其他固定船隻上的人員拉住,防止在棺材上升過程中卡住崖壁上突兀出來的岩石。

6、所有人員到位以後,開動運棺材的船隻,利用水流推動船隻的強大力量來把棺材拉昇到指定位置,停好船隻。

7、洞穴內的人員將棺木拉入洞穴內進行固定,撤下繩索,棺材安放完成。









總叨叨


崖葬,多出現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是一種將死者棺材懸放在懸崖上的一種安葬方式,十分神秘。中國很久以前就開始採用這種安葬方式,先是將屍體放入棺材中,在懸崖上釘上木樁,最後將棺材放置在木樁上。聽起來很輕鬆,但是整個過程都是在半空中進行的,而且古代沒有任何機械工具的幫助,純靠人力是怎麼講沉重的棺材懸在半空中呢?

根據一部唐代史料記載,當時崖葬是用藉助繩索,從山頂將棺材慢慢往下吊,運送到指定位置。1978年,武夷山白巖洞中一座懸棺就是採用這種方式運輸下來的。可當時人們用的是極其結實、堅固的鋼繩,但在古代可沒有這麼結實的繩子啊,重達上百斤的棺材是如何被運送下來的呢?懸崖峭壁上用來固定的木樁是怎麼釘進去的?如何精準的將棺材運送到指定位置?這一系列細節有待推敲。

據清代文獻記載,在當時湖南常德,有一處懸崖上一共發現了五口沉香木做的棺材,都被安放在峭壁上的洞穴裡。詢問當地人,得到一種說法,說是在當地一直流傳有一個說法,等江水水位上漲時,他們就利用水位的優勢,用船將棺材運到事先看好的洞穴中,等水位下降後,自然形成了棺材懸在懸崖峭壁上的奇特景觀。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古人是利用長梯、繩索一類的工具,將屍體、棺材等原材料分批次運送到洞穴中,在洞穴中完成安葬儀式。


老照片


對於古代土豪來說,葬個懸棺也花不了多少銀子,再高的懸崖也可以用樹木竹子搭架成梯。長江瞿塘峽中的懸棺傳說是魯班的風箱,取名風箱峽。



瞿塘峽懸棺在50年代被人破壞,兩叫化子背靠背互相攀巖上去了,具體發現了什麼,無人所知,當時飯就沒有吃的年代,也沒人去查問探奇。據老人所講,有一叫化子到了大溪鎮,拿著一隻風乾的手掌。也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



70年代,一幫供銷社的人又上去,掀了棺木,獲得了兩把青銅劍,還有些什麼也是一個秘,那個年代,你應該懂的。青銅劍在70年代思想落後的地方也不值錢。



古人懸棺是花了人力物力的,但也不是什麼秘密,是農民工的智慧,說白了,就是消費人力。現在反而成了有文化的研究,總覺得沒有塔吊,起重機就不科學,天天炒作做為旅遊的景點,這樣反而不科學。



川渝在線


在我國四川南部的珙縣境內,僰人(音:伯)曾經生活在,這樣這裡,他們是我國古代一支特立獨行的少數民族。從春秋時期到明朝萬曆年間,長達2000年的歷史裡,他們一直在這片土地上耕作生息繁衍。

春秋時期,他們被稱為僰人野人,明朝則被呼為都藏族,然而在明神宗萬曆年也就是1573年,一場大戰之後,整個部落就神秘的消失了,除了高懸在離地高達百米的斷崖上的256具棺材,他們沒有給這個世界留下任何其他的消息。

這些高高的懸棺用質地堅硬的木頭雕砌而成。它的外形主要有船形和長方形兩種,有的選擇最為險峻的天然或人工鑿成的懸崖洞穴安放。棺木裸露在外面,有的在懸絕壁上鑿孔,插入木架,把棺材放在木架上。懸棺離地面,數十米到一百多米,令人可望而不可即。 這些懸棺已經在高高的空中懸掛了數百年,經歷風雨的剝蝕,至今牢牢的凌空展示,懸棺的崖壁上有許多紅色的繪畫,內容豐富,線條粗獷,夠勾勒簡練,形象逼真。

懸棺最集中的地方是宜賓珙縣。人們看到這些奇特的懸棺,思考不知為何要把棺材懸於高高的絕壁上。專家們認為僰人的意思懸棺在懸崖吸日月之精氣,精神流傳。從科學上來說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長期居住在山水之間,他們對山水產生崇高的感情,死的時候也要在山水之間,上有山崖,下有江水。棺木放得老高防潮保屍,可以防止死人受動物,盜墓賊侵擾。 可是放置懸棺的地方上,有的十幾米,有的一百多米。懸崖陡壁,無路可走,古人是如何把懸棺放置在懸崖峭壁上呢?

對此人們有多方猜測,比如說有棧道說,洪水說,隧道說,外星人說等等。懸棺也因此被蒙上蒙上了一層一層神秘的色彩。 據報道1973年的時候,公安部門曾經偵破了一起盜懸棺案,兩名盜賊用購買的粗鐵絲製成軟梯,然後綁到大樹根部,一人放風,一人順其而下到洞穴,設法在牆壁上開一條大道,進行盜棺。有人根據盜墓賊的方式想到古人可能就是先觀測安放點,再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棺木安放。

四川宜賓,雙江交匯,雲霧繚繞的峭壁之上,充滿了神秘色彩,作為文化發展史的一個奇蹟。刀耕火種的年代如何實現這樣的工程,期待真想大白於世間。


紅雨說歷史


在我國古代,有一種奇怪的葬儀,就是人死了之後,人們會將死者的棺木放到懸崖絕壁的木樁上,或置於崖洞中、崖縫內或半懸於崖外。所放之處,往往是懸崖峭壁,這種方式一直在少數的民族中流行。其特點是,懸置越高,表示對死者越是尊敬。




一:懸棺葬有很多種類,基本上用的多的也就三種。

①在崖壁鑿孔,椽木為樁,尺棺就置放在崖樁拓展出來的空間;

②在懸崖壁上開鑿石龕,屍棺置入龕內;

③利用懸崖上的天然巖溝、巖墩、巖洞置放屍棺;

但是其意義和土葬、水葬都是一樣的,就是為了給失去靈魂的軀殼找到一個安身立命之所。中國現在多地發現了懸棺葬法,比如江西貴溪仙岩、福建武夷山、四川忠縣臥馬函、鳳箱俠、等地區。其實之所以懸棺讓人感到神秘,那是因為後人們不知道這個棺材到底是如何放上去的?



二:那麼如此沉重的棺木是怎麼跑到懸崖峭壁上的呢?

① 有一本《朝野僉載》的書中曾經提到這樣一種假設:屍棺先抬到懸崖絕頂,再懸索緣樁往下放。證之於懸棺現場所見,此說難以成立。因為懸棺多是放在懸崖的半山腰,離懸崖頂很遠,而且置放於崖部面的凹陷處,怎麼“往下放”?


②在另一本《嶺表紀蠻》的書中,又提出了另一種設想:“築土為臺,運棺其中,事後臺卸土撤,而棺乃獨 標巖際。”說的有些道理,同樣以懸棺現場情況參證,其不可操作性就暴露了。

懸棺葬法其實一直到現在後人都不知道是怎麼做到的,也有人通過視頻拍攝做了出來,可是難免會跟以前不太一樣。

【羽評歷史,歡迎右上角關注】


羽評郡主


懸棺葬是中國南方古代居民常見的一種特殊喪葬習俗,分佈範圍廣泛,福建、江西、四川、廣西、湖南等省份都發現有懸棺葬的蹤影。這一特殊的葬俗令人好奇,而更讓人好奇地是,那些重達百斤以上的棺木是如何放置到懸崖峭壁上呢?一般認為主要是通過自然之力和人工之力。

自然之力升置懸棺的說法認為,懸棺原本是在平地之上,放置並無難度,但由於長時段的地質變遷,使得原本不高的葬位高度垂直上升,從而形成了今天的懸棺景象。

除了自然之力的解釋,還有人工之力的說法。根據古籍記載以及現代考古研究,發現古人可能使用提升工具放置懸棺,或者藉助棧道修造技術升置懸棺,再配合人力搬運來解決懸棺升置問題,可能有些地方還巧妙地利用漲水的有利時機升置棺木。

當然,具體所用方法,各地又有所不同。通常來說,提升法很多地方都曾使用,棧升法則集中在川滇一帶,而漲水法見於湘西一帶。不過對於這樣一個千古謎題,有關懸棺的研究還有待繼續。


與書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