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與大米「絕緣」的城市,竟靠小麥撐起了千年歷史

這個與大米“絕緣”的城市,竟靠小麥撐起了千年歷史

因為從小生活在四川盆地,我對高原便有了一份執念似的嚮往,對於北方城市,在沒有來西安之前,腦子裡的常識是很少的,就像只知道西安是個千年古都,有著矗立了千年的兵馬俑和大雁塔。初次踏上西安土地,說嗅到歷史文化氣息難免顯得矯情,可一上出租車,司機滿口的陝西方言讓我覺得真的到了西安,陝西人的豪爽在於簡單的一言一語間。

這個與大米“絕緣”的城市,竟靠小麥撐起了千年歷史

司機師傅一聽,在火車站打車的外地口音,便聊起了西安,一行人不斷提出問題“你們每天真的只吃肉夾饃和泡饃嗎?”“你們平時在家做些什麼家常菜?”“你們吃白米飯嗎?”......還好,司機爽朗的回答了,“除了你問的那些,我們還吃餃子、面,哪樣喜歡吃哪樣嘛,在家還是平時吃吃菜,不過挺少的。”

米飯吃的少,源於自古有一條分界線。秦嶺淮河,中國南北方分界線,暖溫帶與亞熱帶就此隔開,地理上的差異,也形成了南稻北麥的飲食習慣。南方人將水稻種植作為主要農作物,除了氣候土壤等因素利於水稻種植,煮熟的大米所提供的碳水化合物保證了人正常的新陳代謝;北方則是小麥的主場,降水較少氣溫偏低,而正好小麥喜幹耐寒,種啥吃啥,小麥提供的熱量能快速滿足身體需要,幾千年的飲食習慣已使北方人的腸胃接受了麵食,小麥雖單一,可北方人就小麥玩出了不少花樣。

陝西四川雖是鄰省,飲食差異卻剛好分了南北,西安可謂是幾乎快與大米“絕緣”了,從藍田猿人到後來21個王朝的改朝換代,小麥作為主食的作用功不可沒,撐起了這個城市的千年歷史,不管是餃子泡饃褲帶面,離了小麥何以成形?

這個與大米“絕緣”的城市,竟靠小麥撐起了千年歷史

說唱,作為一種時下國際化流行音樂方式,西安當地的樂隊組合“黑撒樂隊”則巧妙的把說唱和當地飲食民俗結合,一首《陝西美食》列舉了西安及陝西幾十種特色美食。“三原燻雞、酸湯餃子、灌湯包子,醋水香菜多來,再來點辣子...油潑面夾一口,香得發抖...漿水面連湯帶水記得擦嘴...牛羊肉泡饃,饃要自己掰,還得配上辣子醬跟蒜...早餐要吃胡辣湯和豆腐腦...”這一連串美食的背後都有個大boss在hold住全場——小麥。

這個與大米“絕緣”的城市,竟靠小麥撐起了千年歷史

這個與大米“絕緣”的城市,竟靠小麥撐起了千年歷史

這個與大米“絕緣”的城市,竟靠小麥撐起了千年歷史

灑金橋的馬二優質酸湯水餃,香菜醋水和辣子便是這樣的完美組合。小麥磨面擀成皮,可只吃麵食,顯然滿足不了西安現代人的味蕾,加入了牛肉韭黃的麵皮,手一捏,成餃;熬製過後的醋口感綿軟沒有了生醋的刺鼻,油潑辣子更是香氣四溢,上桌前的一把香菜是為點睛之筆;一種口味兩種吃法,一湯一干各具特色。六十多歲的馬二老掌櫃,親自掌控三十年老店,只賣牛肉韭黃陷,自己盤陷,“客人來吃得高興我也就高興了。”馬掌櫃說起客人就會喜笑顏開。總體來說,餃子皮薄,肉的分量恰到好處,但作為土生土長的四川自貢人,嗜辣這個根深蒂固的癖好,酸湯餃子並沒有讓我胃口大開,但是在本地人心中,是西安的原味,還是要遵從入鄉隨俗這個道理。

地址

西安市蓮湖區灑金橋131號

價格

餃子 35元/斤

這個與大米“絕緣”的城市,竟靠小麥撐起了千年歷史

這個與大米“絕緣”的城市,竟靠小麥撐起了千年歷史

而灌湯餃子,蒸好上桌後單吃可能會顯得膩,一碗醋水辣子蘸碟,餃子的味道彷彿昇華了一般。志亮灌湯蒸餃,表皮呈半透明狀,裡面的湯汁和餡兒若隱若現,一籠十個,得趁熱,筷子一夾,吸一口湯汁,再往蘸碟裡一放,一起一落間,肉香滿口。西安的小麥總有一股韌勁兒,蒸餃的擀皮在於力道;再以上好的秦川牛肉入陷,牛棒骨大火燉制十二個小時入湯,三十年的老店依舊人氣不減。招牌八寶粥來者必點,花生百合蓮子紅棗糯米瓜子仁山楂糕葡萄乾一同在燉鍋裡迸發力量,似乎不在乎鍋外的寒冷;一籠蒸餃、一碗八寶粥下肚,滿足感可以說是爆棚。

地址

西安市蓮湖區灑金橋12號

價格

牛肉灌湯餃子 15元/籠

八寶粥 7元/碗

這個與大米“絕緣”的城市,竟靠小麥撐起了千年歷史

這個與大米“絕緣”的城市,竟靠小麥撐起了千年歷史

這個與大米“絕緣”的城市,竟靠小麥撐起了千年歷史

在成都咥(吃)一碗羊肉泡饃,上桌之後只管敞開懷來咥,可到了西安才知,饃,得自己掰,這種食客與廚師約定俗成的合作還很是少見。老米家大雨羊肉泡饃,在西羊市街上一晃入眼,仔細一看,旁邊還有一家老米家泡饃,“在西安糾結哪家正宗會絞盡你的腦汁”,來西安之前朋友告訴我。老米家大雨泡饃,打聽之後口碑較好,進門先買單,拿著大瓷碗裡的兩個白吉饃,找個空位自己掰。掰饃,是個耗時的過程,也可能是西安人民喜好的一種社交方式;饃要是掰到豌豆粒大小,說明是會吃之人;掰好之後遞給後廚,專門煮饃的師傅給個號,煮好自然有人叫號端上桌;辣椒醬、糖蒜,咥一碗泡饃不可少的兩樣黃金搭檔;湯是鮮燉羊湯,羊肉散酥但不爛,就是對於肉食性質的小編來說,肉的數量還可以再多一點。

在這裡想多說一下,老陝吃泡饃的方式並不單一,湯汁完全浸入饃,吃完之後碗裡無湯也無饃是為“幹泡”;煮好的饃,吃完還剩一口湯,是為“口湯”;饃塊要是稍大在碗中間,湯汁在周圍,一整碗全吃完,是為“水圍城”。

地址

西安市碑林區西羊市127號

價格

羊肉泡饃 38元/套

牛肉27元/套

這個與大米“絕緣”的城市,竟靠小麥撐起了千年歷史

這個與大米“絕緣”的城市,竟靠小麥撐起了千年歷史

這個與大米“絕緣”的城市,竟靠小麥撐起了千年歷史

“油潑辣子面香得發抖”,這樣的形容毫不誇張。在每個西安人心中都有自己中意的路邊餐館,就像成都人心裡都有一家心儀的火鍋店一樣,隨處可見的油潑辣子麵店,整個西安就像是浸在了一碗辣子裡。扯麵的biang biang聲加上燙油潑進辣子裡的滋滋作響,西安麵食師傅就是個藝術家。這次西安之行有幸結識了西安資深美食達人“老妖”,與老妖在陝西菜館“醉長安”裡交流了一下午後嚐到了香得發抖的油潑辣子biang biang面。醒好的麵糰分成小團,再將麵糰鬆弛刷油,扯麵下鍋;海碗只裝兩根面是吃油潑面的規矩,這樣才能保證辣子對碗裡兩根面的雨露均霑。

這個與大米“絕緣”的城市,竟靠小麥撐起了千年歷史

和老妖約地方的時候頓覺疑惑,“陝西第九怪,陝西人不知道有陝西菜”,到了之後老妖笑著說道,來“醉長安”的目的就是看看真正的陝西菜。葫蘆雞,陝西菜的頭牌,三黃雞個頭不能太大,在調好的香料鍋裡先煮後整再炸,成品筷到骨脫且皮酥肉爛,這樣的葫蘆雞則是上品。葫蘆雞是陝西西安市的傳統名菜,始於唐代燒尾宴,因經油炸之後形似葫蘆而得名。

地址

西安市碑林區竹笆市29號

人均

35 元 /位

這個與大米“絕緣”的城市,竟靠小麥撐起了千年歷史

這個與大米“絕緣”的城市,竟靠小麥撐起了千年歷史

陝西人在麵食的製作上以一成百,古城裡除了常見的泡饃店面店,還有就是麵皮店了。將揉好的麵糰洗出漿水,一直洗到沒有白色的漿水出現,漿水上鍋蒸熟成了麵皮,不再出漿的麵糰則成了麵筋,一勺辣子一勺芝麻醬,美得很。而廚師的智慧遠不止這些,在菜品的改良的道路上永遠在向前。西安香格里拉天香閣張大廚,奔波於成都廣州後,三年前來到了西安。到一個地方隨一處水土,張大廚在陝西菜上加了些新意,把西安特色與創新結合,一道“陝西特色洗漿水魚”上桌,對陝西菜的認識又到了一個高度。相較於陝西本土的漿水面魚兒,張大廚的洗漿水魚就是純粹的魚肉了。洗漿水過濾,桂魚洗淨,加入白醋調味,胃口大開到把湯也喝完了。

地址

西安市雁塔區科技路38號乙

八百里秦川,承接了上千年曆史,文化的交融多民族的和諧相處,使得西安飲食文化更為厚重,這個以小麥為主食的城市,一條動車線讓西安與同樣是飲食文化豐富的成都相逢,小麥與大米的交流,油潑辣子和熟油辣椒的碰撞,從西安古城牆到成都玉林路的盡頭,感受川劇和秦腔的吼一吼。

這個與大米“絕緣”的城市,竟靠小麥撐起了千年歷史

每週二、四更新

阿呆 | 文

肖毅 | 圖

小雨 | 排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