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上海知青夫妻大愛無聲!九江撫養殘疾棄女35載不言悔

35年前,上海下放知青王維新夫婦收養了一名棄嬰,35個春夏秋冬,這對夫婦把這個棄嬰視為親生女兒,每天給她穿衣餵飯無悔無怨!35年的艱辛照顧,讓他倆殫精竭慮,卻始終不曾放棄!這對養父養母就是永修縣塗埠鎮康樂社區居民王維新夫婦。

賣婚房給棄嬰治病

1968年,王維新從上海市下放到永修縣原白槎公社柳陽大隊,沒兩年與女知青相戀後成了伴侶,一年後,他們有了愛的結晶,兒子喜降人世。豈料,“天有不測風雲”, 1980年,六歲的兒子在水塘溺水身亡,悲痛撕裂著這對年輕父母的心。尤其是飽受痛苦的妻子,整天以淚洗面,精神恍惚,後抱病不起撒手西歸。兩年後,經人介紹,王維新與本地姑娘沈巧鳳建立了新家庭。

1983年3月的一天早上,王維新來到塗埠公社王埠街口買菜,街口一角圍觀著幾十人,王維新擠進人群一看:一件破舊的棉襖將一棄嬰裹著,女嬰臉色蒼白,小嘴溢出白沫,其內衣還放有一張紅紙條,上面寫了棄嬰是南昌蔣巷人和孩子的出生年月。王維新將棄嬰抱回家,取名叫“王小蘭”。為拯救棄嬰,王維新夫婦節衣縮食,把有限的支出用在治療嬰兒上,醫院確診是“乙腦後遺症”。一週就花費幾千元,而王維新每月工資也就是30多元,面臨困境,王維新與妻子把唯一的一套婚房賣了20000元給棄嬰看病,住院三個月後仍不見好轉,肢體還日漸萎縮。

35年來苦苦堅守

為給養女治病,王維新幫人打短工、做沙發等活計,王維新夫婦竭盡所能四處借錢、投醫。20年間,王小蘭的病依然不見好轉,吃飯喝水都要他倆喂。尤其是兩腳不能站立,大小便經常拉在身上,夫婦倆毫不厭煩勤洗勤換。王維新夫婦照顧棄嬰的事感動了很多人,經《九江日報》的報道,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關注,省民政廳和永修縣民政局從救助病殘兒童項目拿出60000元救助,王維新在省醫院為王小蘭做了手術。王小蘭能慢慢行走,耳朵也恢復聽力,右手五指萎縮仍然不能伸展,體肢不能完全康復,王小蘭命運就此定格。

從1983年到2003年這20個年載裡,為照顧、醫治殘疾棄嬰致家境貧寒,生活清苦,王維新夫婦沒有屈服,在人生路上艱難而從容並肩前行,撐起了一個殘疾孩子的人生!王小蘭手術後,因受“乙腦後遺症”的影響,智力、行動各方面都有缺陷,雖嘴巴說不出話來,但能用手指指點點,耳朵靈敏,臉色微笑可愛。王維新夫婦這一路走來,又是一個15年的苦苦堅守,傳遞著世間真善美的正能量。王維新住在新城西一路旁,因王小蘭20歲才下地行走,沒有自己的保護意識,但喜歡走動,父母一不留意,她就跑出家門在街道上亂竄亂跑,為了安全,老兩口經常輪流牽著她逛街,為她購置輪椅車代步,推著她遊公園、看廣場舞。餐飲方面,王小蘭喜歡吃麵條、餃子什麼的,養母沈巧鳳就為她下麵條、包餃子。用當地村民的話說:“說起容易做起難,一日容易長久難,不是親母卻勝似親母!”

希望好心人接力

王維新是上海下放知識青年,依照“下放知青返城”政策他早就可以返回上海,但因收養殘疾女孩的拖累,一次次放棄了進城的機會。隨著歲月的流逝,這對恩愛夫婦已是年逾七旬。如今的王小蘭已35歲,身高一米四左右,紅潤臉蛋,明眸善睞,櫻桃小嘴,烏黑頭髮,扎著一對小辮子顯得樂滋滋的。俗話說:“女大當嫁”。早在王小蘭20出頭,就有人上門提親。但王維新考慮到小蘭脾氣暴躁,“腦癱、手畸形”、還患有“心臟病、癲癇病”,怕一旦嫁了出去,連正常的生活快樂需求和安全得不到保障而拒絕了求婚者。採訪中,王維新說,他退休每月2000來元,社區為他的妻子辦了低保,養女小蘭每月也有殘疾補助,雖然生活不用發愁,但近5年來他身患“冠心病、高血壓”、妻子有“三高”,一年下來,三口之家治病吃藥就得花費60000餘元。養女身有殘疾,但還有生命活力,他最大的擔憂是她將來的生活,“我倆活一天就盡殘年餘力照顧她一天,萬一我倆先後‘走’了,她的生命如何度過?但願能有好心人接力,我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

(陳建生 孔慶發 陳聲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