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上海知青夫妻大爱无声!九江抚养残疾弃女35载不言悔

35年前,上海下放知青王维新夫妇收养了一名弃婴,35个春夏秋冬,这对夫妇把这个弃婴视为亲生女儿,每天给她穿衣喂饭无悔无怨!35年的艰辛照顾,让他俩殚精竭虑,却始终不曾放弃!这对养父养母就是永修县涂埠镇康乐社区居民王维新夫妇。

卖婚房给弃婴治病

1968年,王维新从上海市下放到永修县原白槎公社柳阳大队,没两年与女知青相恋后成了伴侣,一年后,他们有了爱的结晶,儿子喜降人世。岂料,“天有不测风云”, 1980年,六岁的儿子在水塘溺水身亡,悲痛撕裂着这对年轻父母的心。尤其是饱受痛苦的妻子,整天以泪洗面,精神恍惚,后抱病不起撒手西归。两年后,经人介绍,王维新与本地姑娘沈巧凤建立了新家庭。

1983年3月的一天早上,王维新来到涂埠公社王埠街口买菜,街口一角围观着几十人,王维新挤进人群一看:一件破旧的棉袄将一弃婴裹着,女婴脸色苍白,小嘴溢出白沫,其内衣还放有一张红纸条,上面写了弃婴是南昌蒋巷人和孩子的出生年月。王维新将弃婴抱回家,取名叫“王小兰”。为拯救弃婴,王维新夫妇节衣缩食,把有限的支出用在治疗婴儿上,医院确诊是“乙脑后遗症”。一周就花费几千元,而王维新每月工资也就是30多元,面临困境,王维新与妻子把唯一的一套婚房卖了20000元给弃婴看病,住院三个月后仍不见好转,肢体还日渐萎缩。

35年来苦苦坚守

为给养女治病,王维新帮人打短工、做沙发等活计,王维新夫妇竭尽所能四处借钱、投医。20年间,王小兰的病依然不见好转,吃饭喝水都要他俩喂。尤其是两脚不能站立,大小便经常拉在身上,夫妇俩毫不厌烦勤洗勤换。王维新夫妇照顾弃婴的事感动了很多人,经《九江日报》的报道,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关注,省民政厅和永修县民政局从救助病残儿童项目拿出60000元救助,王维新在省医院为王小兰做了手术。王小兰能慢慢行走,耳朵也恢复听力,右手五指萎缩仍然不能伸展,体肢不能完全康复,王小兰命运就此定格。

从1983年到2003年这20个年载里,为照顾、医治残疾弃婴致家境贫寒,生活清苦,王维新夫妇没有屈服,在人生路上艰难而从容并肩前行,撑起了一个残疾孩子的人生!王小兰手术后,因受“乙脑后遗症”的影响,智力、行动各方面都有缺陷,虽嘴巴说不出话来,但能用手指指点点,耳朵灵敏,脸色微笑可爱。王维新夫妇这一路走来,又是一个15年的苦苦坚守,传递着世间真善美的正能量。王维新住在新城西一路旁,因王小兰20岁才下地行走,没有自己的保护意识,但喜欢走动,父母一不留意,她就跑出家门在街道上乱窜乱跑,为了安全,老两口经常轮流牵着她逛街,为她购置轮椅车代步,推着她游公园、看广场舞。餐饮方面,王小兰喜欢吃面条、饺子什么的,养母沈巧凤就为她下面条、包饺子。用当地村民的话说:“说起容易做起难,一日容易长久难,不是亲母却胜似亲母!”

希望好心人接力

王维新是上海下放知识青年,依照“下放知青返城”政策他早就可以返回上海,但因收养残疾女孩的拖累,一次次放弃了进城的机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这对恩爱夫妇已是年逾七旬。如今的王小兰已35岁,身高一米四左右,红润脸蛋,明眸善睐,樱桃小嘴,乌黑头发,扎着一对小辫子显得乐滋滋的。俗话说:“女大当嫁”。早在王小兰20出头,就有人上门提亲。但王维新考虑到小兰脾气暴躁,“脑瘫、手畸形”、还患有“心脏病、癫痫病”,怕一旦嫁了出去,连正常的生活快乐需求和安全得不到保障而拒绝了求婚者。采访中,王维新说,他退休每月2000来元,社区为他的妻子办了低保,养女小兰每月也有残疾补助,虽然生活不用发愁,但近5年来他身患“冠心病、高血压”、妻子有“三高”,一年下来,三口之家治病吃药就得花费60000余元。养女身有残疾,但还有生命活力,他最大的担忧是她将来的生活,“我俩活一天就尽残年余力照顾她一天,万一我俩先后‘走’了,她的生命如何度过?但愿能有好心人接力,我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

(陈建生 孔庆发 陈声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