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海爾、格力、美的三巨頭在全球影響力如何?

國王有雙驢耳朵1


總的來說,海爾名列前茅,而美的和格力,則輪流交換第二,第三名的位置。

一,海爾的轉進

成立於1984年的海爾集團,起步時從德國利勃海爾引進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又仿效日本的精工製造,提出了“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的文化理念。在改革開放頭幾十年,可謂家電屆一時無兩的存在。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可以看一看,一部以海爾兄弟為主題的動畫片,那時候能出現在動畫片裡的企業品牌並不多。

可能,由於海爾總裁張瑞敏本人是一個非常理念化的人,其瞻前思維特別強。所以,在互聯網時代,海爾解散了其所有中層管理者,化身為一個個小型創業單位,並實行所謂的“人單合一”模式。

這在本質上其實是互聯網分佈式思維的體現。這就是海爾了不起的地方,如果成功,海爾將巨頭復興,如果失敗了,將成為商業史上永遠的英雄。

二,美的和格力

同樣從德國公司,卡布集團等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的美的,也是家電多樣化發展的王者。

許多80後所熟悉的一個家電品牌小天鵝,就是美的旗下的公司。

相比於海爾的理念,美的則更是出接地氣,以匍匐的身姿與互聯網巨頭接觸,以謀圖轉型。

2017年5月6日,美的與騰訊QQ達成,戰略合作,並在同月16號以京東戰略合作,準備進行產業融合的嘗試

根據2017年天貓雙十一“億元俱樂部”榜單顯示。美的名列第二。

而格力自董明珠以來一直強勁增長,並以原創核心科技為傲,直到遇見小米和雷軍。

三,影響力,最主要是用戶主觀印象

就對影響力的定位來看,主要是看外國人的印象中,哪個品牌最有名。這包括市場滲透率,市場佔有率等,不一而足。但總的來說海爾,遙遙領先。

這也許和海爾始終堅持貫徹最先進的理念有一定關係,也和海爾嚴把質量有關。記得在海爾轉型初期,張瑞敏親自砸掉了一些不合規制的電冰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海爾對質量的重視程度,在三家當中排第一。

雖然從設置上來看,目前的海爾其實不如美的和格力,但其創新的理念,一旦能夠完全接到地氣,那麼銀行而這種互聯網化的最新模式,將在未來重新拔得頭籌。


鎂客網


從我們日常生活中,相信大家都能感性地給這三大巨頭排個名次,格力和美的最近幾年在國內勢頭很猛,廣告和曝光都比較多,而海爾卻比較低調,但是就全球範圍來說,影響力與我們的感覺可能並不相符。要論這家電三巨頭誰在全球範圍內最厲害,還是要著眼海外,不能只看國內。

從品牌影響力來看,海爾居於第一位。2016年海爾集團入選《財富》2016年“最受讚賞的中國公司”榜單,位居電子電器類第一,並進入榜單前三名;2015年,海爾入圍2015年度《世界品牌500強》前一百強,並位居全球白色家電品牌第一名;2014年,海爾集團榮膺“最具世界影響力中國品牌”稱號。這兩項分量滿滿的大獎足以證明海爾在國際上的地位,海爾很早就開始佈局海外,在一開始就堅持自主品牌的創立,並且逐步在國外市場上站穩腳跟。而根據格力的主打在於空調,走的是一條專業化的世界競爭之路,而美的一開始的主打也在於空調,在併購了海外品牌日本東芝和德國庫卡後,產品系列有所豐富,通過海外併購之路美的走上了全球化之路,但是影響相比前兩位仍然相對劣勢。

從銷售渠道來看,海爾較早就進入北美市場了,在北美電商平臺的代表百思買上的產品滲透率相比於其他兩家巨頭擁有絕對的優勢,在歐洲電商平臺代表Cdiscount和亞洲電商平臺Rakuten也擁有絕對優勢,並且在美國也最早設立研發室。並且,海爾的用戶活躍度要比格力和美的都高。


大貓財經


三十年前,在那個買什麼都需要用票換的時代,誰家裡有一臺日本產的家電,無疑會成為街頭巷尾羨慕的焦點;30年後的今天,不止在日本,還有美國、歐洲,貼著中國標籤的家電正在走進外國人的普通生活。這說明,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家電企業依靠“規模化製造”完成了自身的原始積累,進入從“產品出口”向“品牌出口”的升級通道。

下面我們就從全球品牌影響力、全球渠道影響力以及全球用戶影響力三個層面來全面解析一下中國家電三巨頭海爾、格力、美的的全球化實力。

全球品牌影響力:海爾穩居第一、格力緊隨其後,美的奮起追趕

眾所周知,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品牌主導,我們對於世界經濟強國的瞭解和認知大都是從品牌開始的,比如美國的耐克、德國的奔馳。而中國家電雖然已經承擔了全球市場7成以上的供應量,但是放眼全球,無論是冰箱、空調還是洗衣機、電視,真正“叫得出”、“叫得響”的中國家電品牌卻是“屈指可數”。

根據谷歌數據顯示,海爾海外品牌影響力居首位。這主要源於,與其他企業“出口創匯”不同,海爾一開始堅持“自主創牌”,“海爾”品牌逐漸在國際舞臺上站穩腳跟。青島海爾三季度報數據顯示,海外收入高達507億元,佔據青島海爾全球總營收收入的43%。更引人注目的是,海爾家電業務全球收入近100%來源於自有品牌。

緊隨其後的是格力。與海爾多元化的發展戰略不同,格力走的是一條專業化出海之路,主要優勢在空調。數據顯示,世界上每3臺空調中就有一臺是格力造。

排在第三的是美的。美的的全球化之路走的是海外併購之路,先後收購日本東芝以及德國庫卡,通過海外併購不僅減少了美的對空調業務的依賴,短期來看也是走向全球企業的一條捷徑,美中不足的是“美的”品牌的世界影響力仍然有限。

全球渠道影響力:海爾深受各國渠道歡迎,美的、格力相差不大

“渠道為王,終端致勝”,中國企業走出去要想讓國外消費者迅速認識、迅速接受,渠道是最重要的手段。可以說,渠道是一個企業贏得市場的“命脈”,但是國外的渠道大多都掌握在歐美巨頭手中。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初來乍到最重要的就是渠道。分佈三大洲的Best Buy(美國)、Cdiscount(法國)、Rakuten(日本)三大電商平臺作為極具影響力的全球渠道商,其所反應出的指數是自主品牌產品滲透率、也是海外影響力的縮影。

北美電商平臺代表:Bestbuy(百思買) 是全球最大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零售集團,目前線上跨境業務主要在北美國家,包括加拿大和墨西哥;如上圖,海爾在Bestbuy產品滲透率擁有絕對優勢。這與海爾較早進入美國市場有很大的關係。早1999年,海爾就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設立了佔地44.5萬平方米的首個海外生產中心;格力在2011年成立了美國分公司,也開始了自主品牌之路;美的在2016年建立了美國第一家研發中心,未來也將在美國市場佈局。

歐洲電商平臺代表:Cdiscount為法國購物網站,擁有1600萬買家,國際業務主要分佈在哥倫比亞、科特迪瓦等。如上圖,海爾在Cdiscount產品滲透率居第一。在歐洲,海爾先後建立了德國研發中心、意大利設計中心、法國營銷中心,實現設計、制和營銷“三位一體”本土化模式,並採用縫隙化和差異化戰略成功進入中高端市場,在法國賣場裡賣的最貴的冰箱就來自海爾;美的在歐洲市場更多的還是OEM代工產品,格力尚未佈局。

亞洲電商平臺代表:Rakuten.com目前已成為日本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樂天購物聚集了3000賣家、超過8000萬客戶和2300萬產品。如上圖,海爾在Rakuten.com產品滲透率達到10,而格力、美的均無佈局。

全球用戶影響力:海爾套圈領跑 美的、格力外圍跟隨

互聯網時代的用戶需求是個性的、不受控制的,尤其是面對全球龐大的消費人群,如何把無數小眾的需求,變成相對大眾的訂單。這個挑戰很大。企業自己只有依靠互聯網才能瞭解到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也就說要與用戶對話、溝通。

Facebook平臺上每天被髮送出去的消息數量高達120億條、每月活躍用戶數達到了13億人、用戶們每天在Facebook上執行搜索命令的次數為10億次……作為在海外最具影響力的用戶交互平臺,Facebook上的用戶指數成為品牌在海外影響力的有力見證。

如下圖,海爾在Facebook的總贊數達到20萬、關注總人數達到19萬。自2012年起,海爾就通過Facebook等社交媒體平臺,邀請用戶參與產品設計、創意和傳播,使用戶成為產品的創造者、購買者和宣傳大使,僅在歐洲五國,海爾Facebook忠實粉絲就已達 60萬。

美的總贊數2444,關注總人數2469,排名第二;格力總贊數2167,關注總人數2210,排名第三,但是與第二名相差不大。(如下圖)

對於當前的大量中國家電企業來說,全球化是最大的機遇,關鍵取決於到底中國家電企業是否具備在全球化擴張過程中,實現成功的全球化品牌的運營和引爆,希望家電三巨頭的出海方式能為更多的中國企業提供借鑑之路。


金錯刀


綜合來看,海爾的國際影響力位居第一,格力和美的兩家難分伯仲。

據市場權威調查機構歐睿國際發佈的2017年全球大型家用電器調查數據報告顯示,海爾以10.5%的品牌份額位列榜首,擊敗了像LG、三星、惠而浦這樣的國際家電巨頭,拔得頭籌。可以說海爾是中國家電三巨頭中國際影響力毋庸置疑的第一名。海爾作為中國最早“走出去”和海外知名度最高的家電企業,長期盤踞著國內家電業龍頭老大的位置。但是到了2012年,海爾營收被美的和格力反超,加上互聯網經濟時代對傳統行業的衝擊,促使海爾將原有的經營模式與組織結構全部打碎,重塑新時代的企業。海爾實施平臺化轉型,孵化眾多小型創新型公司,這給企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並促進了技術的研發速度和質量提升。立足於技術領先的海爾也讓其收穫了更多的美譽度,提升了品牌影響力。

美的近幾年一直走國際化、多元發展的道路。美的收購兩家國際企業就是企業希望儘快提升國際品牌地位和提升自身價值的重大舉措。2016年6月,美的正式收購東芝家電業務,旨在完成其全球化佈局,增加企業的國際影響力,完成從內生型增長向外延式擴張的轉型。2017年,美的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終於完成了德國工業機器人巨頭庫卡90%以上股份的收購,成為這家世界排名前三機器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收購庫卡,一方面可以快速提升自身在機器人研發應用的水平,另一方面此舉也是美的企業戰略向智能製造的轉型的重大舉措。美的對兩傢俱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收購,也讓美的的國際影響力有很大的提升。

格力一直是三大家電巨頭中經營質量和專業度最為出色的,其盈利能力不容小覷。目前,格力以空調為企業的主營業務,在鞏固國內家用空調市場的同時,也在積極拓展其海外市場,並從家用空調延伸至商用空調領域,快速提高其市場佔有率;同時在穩固空調市場的前提下,佈局智能環保家居戰略,打造成格力的特色產業。這些舉措幫助格力提升了其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家族企業雜誌


我來給大家把中國國產品牌家用電器排個座次吧。冰箱--海爾,洗衣機--海爾,空調--格力,電熱水器--海爾,燃氣熱水器--萬家樂,(萬和只是廣告做的好)電視--海信、TCL,豆漿機--九陽,微波爐--格蘭仕,電壓力鍋--蘇泊爾,抽油煙機--老闆,電風扇--美的。其他的小家電,價格不高,不太注重性能的就選美的吧。

最後說一下,美的就是做電風扇起家的,後來之所以介入小家電,是因為傳統的大家電競爭激烈,根本就沒有美的的立足之地。美的選擇小家電,比較好的找到了行業發展的切入點,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之後慢慢開始介入傳統家電領域的製造。

我看有些人老說,空調也沒什麼技術含量,我就呵呵了,要是這樣的話,我覺得肯德基也能生產空調了,並且還是肯德基豪華空調。

過去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從德國引進了11條阿里斯頓冰箱生產線。長嶺--阿里斯頓、美菱--阿里斯頓、海爾--阿里斯頓、新飛--阿里斯頓、科龍等等、等等。最後再說幾個品牌看大家還記得不。上海飛躍電視,西湖牌彩電,容聲冰箱。還有很多,時間太長,記不起來啦。


年華0416


如今的空調製造技術壁壘較低,海爾、美的、格力(我這麼排名因為海爾、美的在7月20日剛剛發佈的世界500企業強名單裡有前兩個品牌,而格力今年已不在500強之內)空調用料及工藝製造水平其實不分伯仲。空調主板芯片全部依賴進口,中低端空調用的是各自與外資合資生產的壓縮機,高端空調也都用的是進口壓縮機。

所謂的擁有“核心技術”,只是董明珠喊出的營銷口號。但同等水平的空調,格力貴幾百,原因是格力的定價高,利潤率也最高,售後服務卻不如海爾和美旳。所以這三個品牌相對來說,海爾的品牌和口碑響亮全世界,美旳產品的性價比更加突出。

而格力更應該清醒的是:不僅僅去做網紅,不誇誇其談,不惡意攻擊同行,少涉足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低調做人,踏實做事才是王道!否則,格力電器淡出家電製造業將為期不遠!





wujun5445


現在影響力是格力!




不管你走在那裡,整棟整棟的樓盤安的全是格力。美的算老~?一晚一度電,騙了多少人?


LLsSMDD


海爾公司技術一般般,主要靠市場營銷,其洗衣機洗地瓜,拉幕式彩電等宣傳騙了多少中國人。買後兩個月內的電話回訪,博得了多少國人的好感,其實都是套路,兩個月內能出啥毛病?!海爾售後價格高。海爾產品的性價比很低,除冰箱外,產品質量一般,個別甚至質量低。隨著國人的提高,忽悠和套路就失去市場了。我現在不用海爾產品了。

格力的空調質量確實過硬,指標不虛,在技術上也投入,海軍艦艇甚至潛艇,都用格力的技術和產品,說明其實力在國內最強。董事長太高調,有點煩人了。我家空調逐漸都用格力了。格力其他產品沒用過。格力最近又是搞汽車,又投芯片,蹭熱度可以,如果玩真的,要死的節奏。用空調行業的打法玩汽車,肯定是笑話。用空調行業的套路搞芯片,應該是無知。格力能設計空調行業的控制器和芯片就行了,其他的你搞不了。

美的產品多樣化,小家電還是不錯的。微波爐,廚房電器國產首選。其收購德國機器人庫卡公司,很有戰略眼光,有雄心,路子也對。假以時日,覺得美的是中國未來最大的家用電器公司。


微涼雲意


家電你用了才知道,海爾,美的其實產品質量並不怎麼樣,全是靠原來的鋪天蓋地廣告實現的品牌效益!規模做大了,把一些老品牌,質量過硬的企業搞垮了!比如新飛、美菱、容聲隨便哪一個牌子,質量遠超海爾美的!不要被廣告欺騙了


商山領族


在國外生活過的就不會問這樣的問題,問這樣的問題就是給國內的網友看的。

北美歐洲家電基本上都是韓國貨,偶爾有一些海爾的小冰箱,格力什麼的根本就沒見過。

非洲,拉美,東南亞,印度那些鳥不拉屎的地方就不說了哈,留給董大姐繼續吹牛有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