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吐魯番祖孫三代守護交河故城46年

薪火相傳,吐魯番祖孫三代守護交河故城46年

新疆晨報訊(文/記者 趙梅 圖/古麗拜克熱·買明 提供)近日,第十屆薪火相傳“尋找文化遺產築夢者”終評結果揭曉,新疆吐魯番市文物系統祖孫三代熱合曼·色提(已故)、買明·熱合曼、古麗拜克熱·買明榮獲傑出個人獎項、喀什地區流動博物館工作隊榮獲了傑出團隊獎項。

“薪火相傳”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主辦的一個全國性評選活動,旨在表彰在文化遺產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個人和團隊,弘揚他們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感人事蹟和奉獻精神,激勵社會公眾參與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薪火相傳,吐魯番祖孫三代守護交河故城46年

本屆評選活動自6月啟動以來,共計收到200份個人和團體的參選材料,經過初評和終評,9月29日,最終選出“文化遺產築夢者”傑出個人10名,傑出團隊10名,新疆在此次評選中榮獲了兩項大獎。

10月11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34歲的古麗拜克熱·買明仍沉浸在獲獎帶來的驚喜和感動裡,“我和爸爸一直都覺得我們一家三代的工作挺平常的,沒什麼特別,所以聽到獲獎的消息以後,很是意外”,她說10月19日她和爸爸將前往甘肅頒獎現場領獎。

爺爺騎著毛驢看守交河

說起家族和交河故城的結緣,還要從古麗拜克熱的爺爺熱合曼·色提說起。

爺爺熱合曼家就住在交河故城附近的一個村子,這個村與交河故城只有一條小河溝之隔,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村裡人並不知道交河故城是一座千年古城,人們只知道這個叫“雅爾湖”的地方很神奇,周邊土質很好,種什麼都旺。

直到文物考古調查人員來到這裡,村裡人才知道“雅爾湖”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城,是世界上有名的生土建築。尤其是擔任附近雅爾果勒村七小隊隊長的熱合曼,在得知這座古城正吸引著很多國內外學者前來參觀調查時,高興地幾晚上都沒睡好。

從那以後,只要有文物考古調查人員來到這裡,熱合曼都會積極主動配合他們工作,甚至邀請考古人員去家裡吃飯。

1972年,隨著交河故城考古發掘工作的深入,研究人員認為故城急需人來保護,41歲的熱合曼得知這一消息,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交河故城的看守工作,成為交河故城裡唯一一名看守人員。

古麗拜克熱說,很多年以後,她曾經問過爺爺為什麼會選擇看守交河故城,爺爺的回答讓她感觸很深,“他說自己沒什麼文化,有機會在歷史悠久還享譽中外的地方上班,自己很自豪”。

那會兒來交河故城參觀的人不多,熱合曼的主要職責就是不讓人隨意進入故城取土、玩耍,或者破壞城內任何生土建築,而他看守的範圍不僅有交河故城遺址,還有溝西墓地、溝北墓地和附近的雅爾湖千佛洞。

當年,交河故城沒有現代化交通工具,熱合曼每天騎著毛驢沿著遺址和墓地巡查。1975年,交河故城開始賣門票,遊客慢慢開始增多的時候,爺爺一個人又兼職售票並接待前來參觀的遊客。

1978年以後,交河故城遊客量逐漸增多,但這裡交通、食宿很不方便,有時天黑了,熱合曼就趕著家裡的毛驢車把遊客送到市裡,有時候還把遊客請到家裡吃飯。因為工作認真負責,對遊客熱情周到,1989年,爺爺熱合曼被國家文物局、公安部評為“全國文物安全保衛工作先進工作者”。

父親在交河故城巡查27年 一草一木瞭如指掌

1990年,在交河故城工作了18年的熱合曼退休了。退休前,他一直有個願望,就是讓小兒子買明·熱合曼接替自己繼續守護交河故城,買明從10歲起就跟著父親跑遍了交河故城,“爺爺覺得交河故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遺產,他很想讓爸爸也來交河故城上班,讓他好好了解一下。”古麗拜克熱說。

就這樣,1991年,29歲的買明接替了父親的文物保護工作,成為家族中第二代守城員。

56歲的買明告訴記者,小時候,交河故城對他來說只是一個玩耍的地方,後來聽到導遊們給國內外的遊客講解交河故城的歷史,自己又查看資料瞭解完相關的歷史後,他慢慢對交河故城有了感情,“這也是我高中畢業後,依舊經常願意跟著父親巡查交河故城的原因。”買明說。

買明接替父親工作的時候,交河故城的遊客數量相較開放初期已增長了上百倍,因此,他平時除了像父親熱合曼一樣要沿著遺址巡查外,還要密切關注交河故城的維護和遊客安全,“每天巡查時,一定要注意牆體是否有鬆動的地方,一旦發現有這樣的現象,馬上要通知維修”,他說,旅遊旺季,還要跟隨遊客,引導遊客不要去禁止參觀的區域,“一方面是為遊客安全考慮,另一方面也是為防止這些區域遭到破壞”。

在交河故城監控設備沒有全面覆蓋安裝之前,文物保護人員每天要巡查四個小時左右,那會巡查的交通工具從毛驢換成摩托車,冬天,遊客比較少,巡查相對輕鬆一點,但是,每到夏季,交河故城氣溫有時候達40℃以上,巡查就會變得比較艱難,“每天要跟著一批批遊客步行三、四個小時,衣服經常溼透貼在身上”,買明說,這樣的工作已經成了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就習慣了,沒覺得有多辛苦”。

如今,買明已在交河故城遺址從事文物保護工作27年,成為年齡最大的文物保護人員,他對交河故城的熟知如同自己的家人一般,“這裡的每一個石頭,每一棵草,甚至這裡的螞蟻、蜥蜴等生活習慣,我都瞭如指掌,在這裡轉過多少次,已經數不清,但每次感觸都會不同,總覺得自己在跟著古人的足跡在走,有時走進他們的民居,有時走進他們的官署”。

女兒研究生畢業 甘心回到家鄉保護遺址

就像當年熱合曼教誨買明一樣,買明在女兒古麗拜克熱16歲的時候,也向女兒表達了讓其留在交河故城,當家族第三代文物保護工作者的願望。

“那會兒,他就總給我說,我是在交河故城長大的孩子,保護交河、宣傳交河是我以後的責任。”34歲的古麗拜克熱告訴記者,其實,她今天選擇留在交河故城遺址工作,並不是父親這幾句話,而是從小跟著爺爺、父親在交河故城的經歷,讓她對這裡充滿興趣和夢想。

古麗拜克熱說,小時候因為經常跟著爺爺和爸爸去交河故城,經常能見到文物考古調查人員,“那會兒,對他們穿很多口袋的衣服、拿的各種各樣的儀器,都充滿好奇,總想知道他們在幹什麼”,她說,懂事以後,知道他們在研究交河故城時,自己也找書鑽研這方面的歷史,“那會兒,暗下決心,自己以後也要像他們一樣去遺址做調查研究”。

2004年,古麗拜克熱考大學的時候,如願考入喀什師範學院人文系歷史學專業,大學期間,一位研究過交河故城的知名學者,鼓勵她研究交河故城,並給她提供了學術指引和大量關於交河故城的詳盡資料。大學三年級時考古學課上對吐魯番交河故城的介紹,讓她對交河故城有了更深瞭解,“原來交河故城不僅在考古學界有著重要的意義,還在歷史、藝術、建築史等各個研究領域具有重要價值”。因此,她讀碩士研究生時選擇了文化遺產保護方向。

2013年,古麗拜克熱碩士畢業後,原本有機會進入城市的文物系統辦公室工作,但她選擇回到家鄉雅爾果勒村,和父親一起守護交河故城,當起家族第三代交河故城文物保護工作者。近幾年,她不僅和父親一起在進行交河故城遺址保護宣傳工作,還參與了吐魯番市加依墓地、雅爾湖石窟、伯西哈爾石窟的考古發掘相關工作。

交河故城經過幾代人的守護,伴隨著人們保護意識的提高,保護工作越做越好,但古麗拜克熱認為應該讓更多人參與保護文化遺產的行列,“交河故城是絲綢之路上的文化遺存,它在絲綢之路文化研究中具有很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所以,保護好交河故城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撫摸著交河故城的殘垣,看著它在藍天和驕陽下多變的身姿,古麗拜克熱堅定地說,“交河故城就像我的家,讓我無論走哪兒都會牽掛和不捨,所以我必須留在它身邊。”

【晨報爆料熱線:0991-88011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