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4家A股上市公司控股權由民營轉爲國資

今年24家A股上市公司控股權由民營轉為國資

進入10月份以來,國有資本入主民營上市公司的現象正變得愈加頻繁。10月8日,長信科技公告稱,安徽省國資委下屬公司擬大比例戰略入股長信科技。目前安徽省國資委下屬公司已與公司控股股東新疆潤豐股權投資企業(有限合夥)及贛州市德普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入股意向,安徽省國資委下屬公司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現金購買新疆潤豐及德普特投資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本次戰略入股行為可能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同一天,合力泰則公告稱,實際控制人文開福及其確定的公司股東,以及其他股東擬合計向福建電子信息集團轉讓15%公司股份,本次股權轉讓及表決權委託完成後,福建電子信息集團未來擁有表決權的公司股份佔比為29.79%,公司的控股股東將由文開福變更為福建電子信息集團,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將由文開福變更為福建省國資委。

WIND統計數據則顯示,今年以來,已經有24家A股上市公司的控股權,將由民營轉為國資。中金公司則表示,年初至今企業屬性發生變化的公司數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年初至今A股公司中,355家公司已經或計劃發生董事長變動,95家公司涉及實際控制人變動,49家公司的企業屬性發生變化,企業屬性變化數量超過了2017年(47家)。公司屬性發生變化的企業中,民企轉變為國企的佔比過半。今年公司屬性發生變動的49家企業中,民企佔比高達89%。其中民企屬性轉為國企的有26家,佔比53%。

今年24家A股上市公司控股權由民營轉為國資

民營上市公司控股權的轉讓和屬性的變更,主要同部分上市公司高比例質押引發的債務風險有關。新時代證券研究顯示,2017年A股共125家上市公司公告實際控制人變更,2018年1-7月共94家上市公司公告實際控制人變更,特別是2018年二季度以來,出現控制權變更公司的數量明顯增加,主要是由於市場波動加劇,部分高比例質押的公司面臨平倉風險,控制權變更的現象也因此頻頻出現。該機構認為,部分面臨高比例質押風險的上市公司會採取主動“出讓”控制權的方式自救,一方面是為了補充流動資金,緩解質押平倉風險;另一方面,高溢價轉讓控制權對上市公司股價形成一定的“利好”,進一步緩解了質押平倉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