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转商科申请攻略:如何扬长避短斩获名校金融硕士录取?

理工科转商科申请攻略:如何扬长避短斩获名校金融硕士录取?

申请经验分享

学员背景

Y同学

本科:天津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GPA:87 雅思:7 GMAT:690

录取院校

UIUC 金融学

南洋理工大学 金融学

南洋理工大学 系统项目管理

布里斯托大学 金融与投资

我的申请是从工科跨向了商科,准确的来说是跨向了金融和管理,我想应该也会有像我一样本科工科想跨申商科的同学,所以在我会着重跟大家分享我从工科到商科专业过程中做了哪些准备。

转专业的理由

我想很多同学在高考完填报志愿的时候都是很迷茫的,当时是对自己未来想做什么并不怎么清楚,选专业也不过是听从了家长亲戚朋友的意见,然后自己上网百度一下某某学校的某某专业的教育水平和就业情况怎么样,然后就填报了自己的高考志愿。

然后大学入读这个专业之后,有很多的同学会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或者适合这个专业。然后能在大学里转专业的同学就会在大一或者大二的时候通过转专业考试转到别的专业去。如果学校转专业不是那么好转,就会通过修双学位,或者再远一点,通过读研究生达到换专业的目的。

那么在做这一次决定的时候,很多同学就会参考自己的兴趣爱好、大学里的所见所闻,以及学长学姐、导师的一些建议去选择下一个专业。

但是我认为无论是我们的兴趣爱好、特长,还是说我们对某一个专业的理解,这些都只不过是感性的认识,他们都不是理性范畴的,也就是说这些认识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对于想转专业的同学来说,我建议大家要先充分了解、亲身体会自己所想要从事的专业,然后再去慎重地做选择是否要转、要转到哪个专业去。

我的摸索过程

我是在一次次的实习经历过程当中,才逐渐的明确了自己想要从事的方向。我曾经在银行、证券、供应链和投行都做过实习,但其实我一开始是想要出国读工科的直博的,也就是我想继续读我的本专业食品专业,所以我参与了很多的科研项目。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喜欢动手,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人,同时我也是一个很喜欢去研究新鲜东西的人,我想我可能很适合读工科专业,一开始对自己的本科专业也挺有兴趣的。

但是在我一次次的科研经历当中我才发现,纵然我是一个喜欢动手也喜欢新鲜事物的人,但这并不代表我就能够接受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里面日复一日的做着同样的工作,也并不代表我就能够继续在这个行业去做科研,继续发展下去。

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我就想要不要去换一个方向的工作试试看,比如管理方向,为了结合我是工科的方向,我就选择去做一些工科管理的实习,就是我供应链的实习。然后,我就找到了联合利华的实习,这份实习中我接触到了供应链管理这样的行业,是一个不错的体验。但也是在我真正的去接触到了这个工作之后,我才发现我也并不喜欢这样的工作,综合比对下来还是比较偏向往商科发展。

我自身的经历也是想要告诉大家,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概念,或者别人对某一个行业的描述去选择专业,定要去亲身的体验和了解一下自己是否喜欢这个专业,你的亲身体验和别人口中的情况会有很多的不同。

选择留学地区

在确定了专业之后,接下来就是要选择学校。我在申请过程中一共申请了四个国家/地区,我也跟大家简单的分享一下我对这四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些看法。

英国

首先是英国,我当时选择英国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是英国是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大家在随后的求职就业和工作过程当中会发现,英语对于目前的大学生,尤其是对于海归留学生而言是尤为重要的。无论是它现在在面试当中占比程度,还是他在工作当中的应用程度,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这样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学习的话,对于我们将来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二是因为英国很好的一些大学对于语言成绩的要求一般是在雅思7分或7.5分,然后小分是在6分或6.5分以上。但是这个国家的学校是都能够接受语言班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语言成绩没有达到这个学校要求的情况下成功申请到这个学校,然后只需要提前2到3个月到这个学校参加语言班培训,也是同样可以入学的。这也就给了当时还来不及准备语言成绩的同学这样一个很好的机会。

第三点是英国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人文素养都是非常悠久而深厚的。我想这对于很多同学而言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香港

对于香港,我主要想强调的就是它是亚洲的一个金融中心,它的金融行业是非常发达的。所以如果我们毕业之后想留在当地工作,或者说想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找一些实习,了解一下金融行业的工作氛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同时香港对于大陆学生的接受程度也是很高的,这里是非常利于我们留在当地工作的。

新加坡

选择新加坡的理由是它是亚洲的四小龙之一,也有很多的就业机会。很多的国际公司在这个地方都设有分部,也就是说我们进入到这些国际公司分部之后,能够有利于我们今后去别的国家工作。同样新加坡对于华人学生的接受度也是非常高的。

美国

选择美国的原因也是同样有三点,第一还是因为他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

第二点是美国的学校数量非常多,它的教育水平非常高,这就给了同学们更多的申请和选择的机会,也就是说在同样批次的选择当中,会有更多的学校来让我们选。

第三点是因为我之前在美国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然后我对这个地区的印象非常的好。我觉得如果是对于留学生而言,不光是想要在国外学习的,同样我们还是想去感受国外的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我觉得美国都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

学校选择

在选择了国家之后,接下来要选择的就是学校了。在学校的选择上,我有四点可以分享给大家。

对于申请商科的同学而言,我们需要列在首位考虑的一定是学校的排名。因为在之后的实习和就业的过程当中就会发现,很多的国内企业,他们在选择国外的留学生,尤其是商科留学生的时候,会着重考虑的是学生的学校排名。他们对于某个商科专业的专业排名可能并不是很熟悉,但是他们对于学校的排名,准确来说是学校的名气,会非常非常的有印象。所以商科的同学一定要着重去考虑学校的排名。

但是对于工科的同学就并不是这样了,对于工科我们要列在首位考虑的是专业的排名。这是因为学校的专业排名程度能够说明他的科研水平还有师资力量等。工科生的就业也不同于商科生,对工科生而言,企业会更愿意去看到你在学校期间究竟做出了怎样的科研成果,或者说是你参与了哪些项目,而这些都是学校的专业排名能够说明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这个学校的地理位置我觉得地理位置有一大一小两个说法,一大也就是这个国家和地区的位置,就像我们刚刚举例说的那四个国家和地区那样,一小是说我们要考虑这个学校的具体位置。

这里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有一个学光电方面的同学,他申请到了一些很不错的学校,但是他最后去的UCSD不是他申上的学校中排名最高的。当时我就跟他聊天,问他为什么选择那个学校,然后他跟我说是因为UCSD虽然排名不如他申请的其他学校,但是这个地区离硅谷很近,而硅谷是直接对口于他们专业就业的,所以在这个地方他能够去接触到一些硅谷的实习和就业。

第四点需要考虑的就是这个学校有没有特别之处能够吸引你。比如说他可能会有一些金融俱乐部,或者说他能够跟某些企业有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然后你又非常想去这个企业进行体验,或者是国家和地区有某些东西特别吸引力,我觉得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

跨专业申请建议

对于留学申请的跨专业来讲,最最需要重视的就是你的学业成绩。有些跨专业的同学会觉得自己反正要转专业了,原专业的专业课就不好好学了。多花时间去做一些实习,或者参加一些海外交流活动,会不会更有帮助性?

其实这就是一个误区,学业成绩绝对是决定你的申请结果的非常重要的条件。甚至有些学校会最优先看你的学业成绩和语言成绩,其他的条件都只不过是锦上添花。同时目前很多的企业尤其是商科的企业,对于学业成绩同样也是非常看重的。现在一些很不错的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也会对学生的GPA有要求。因此不管你未来是想走哪条路,GPA是一定要重视的。

除此之外,对于理工科转到商科的同学在申请的时候可以最大程度的突出自己理工科的优势,主要是三个方面:

钻研能力

首先是钻研的能力,理工科的同学经常能有参与科研或者项目的经历,是能体现你对一个事物钻研的能力。当然这里也有一个误区,很多同学觉得参与一个项目就一定要拿到成果,其实并不完全一定是这样的。

很多时候学校看重的是你在这一段经历中,有哪些能够体现你自身价值的东西。也就是说你学到了什么东西,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然后对于你自己还有团队、对这个项目有哪些的帮助。对方学校其实更愿意去看到这样的一个过程,比起成果,参与更重要。专业能力是特别能够体现理工科素质的一件事情。除了专业能力以外,还有自学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能力

第二点是数学能力,因为理工科生的数学课程在课程的占比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对于各种专业课也会涉及到某些数据方面的东西。然后在这方面,我觉得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们要去以一些有证明性的东西来证明我们这些优势。比如说去参加一些数模竞赛,我个人也是借数模的比赛发表了一篇数学类的CSSCI的论文。所以如果我们有这样一些能够证明自己数学能力的东西,会比我们在文书上列出我们学过某些专业课要更加有利。

计算机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计算机能力申请过程中也能成为我们的优势

我之前跟一个我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同学曾经讨论过专业的问题,他本科学的金融专业,研究生申了商业分析专业,所以我跟他讨论了这两个专业有什么区别。

他跟我说金融专业其实是一个非常宏观的理论性的专业,它能够包含金融行业的非常多的东西,包括一些经典的理论。但是这些理论大多数建立在上世纪的,虽然他们都是非常经典并且一直沿用到现在的理论,但是现目前新出来的商业分析专业,也就是BA专业,他会更偏重于计算机和我们实际生活的结合。

然后他也给我看了一些论文,商业分析借助计算机的编程得到的预测结果是非常准确的。因此现目前很多的商科专业都会有意识的去增加一些计算机的课程和实践。所以大家在选择专业就是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也可以去考虑它的一些专业课程有没有偏向计算机的能力。

计算机能力同样跟数学能力一样,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些能够有力地证明自己能力的东西,会更有帮助一些。比如说我们可以参加一些比赛或者做一些项目,例如华为在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计算机相关比赛,大家都可以关注下。

当然,当你拥有了能体现上述能力的经历后,如何将其整合、理出重点在文书中展现就会尤为重要。我当时的经历就是多且杂的,指南者的文书老师帮我写文书的时候也是根据所申请的项目帮我理顺了要在文书中展现的经历,最大化的展现我这个工科生申请商科专业的动机和亮点。有了经历和能力是一方面,如何在文书中展现也是非常的重要。

如何弥补理工科生的劣势

除了要突出理工科生的优势之外,同样我们要去弥补理工科生的劣势。这是因为与商科的学生相比,理工科生的课业压力是非常繁重的,我们还要做很多的实验这些很多的工作。同样理工科院校也不像商科的学校那样有那么活跃的一个氛围。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我们就要有意识去弥补理工科生的劣势。

实习

实习其实是一个非常有帮助的事情,不光是像我之前讲的那样,能够帮助你去认识和了解到一个行业。除此之外,实习还能够再让你在这个过程当中去接触这个行业,然后去挖掘你跟这些行业的联系点,然后让对方学校认可你跟专业之间的联系。所以实习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转专业的同学而说,我觉得一开始不要把对实习的期待抱的太高。广撒网,找介绍,一步一步的来找实习,只要认真去找,肯定是能有机会的。

商赛

第二点是商赛。比赛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这是因为比赛往往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它不像一个科研的项目可能要持续到1到2个月的时间,比赛可能也就是2到3天,或者说是1到2周就能够结束的这样一个事情,而且它能够让你迅速的拿到某一些证明的证书,然后拿到一些比赛的成果,即使没有拿到好的成果,也可以体现给对方学校说我在这一次比赛的过程当中学习到了哪些东西,我解决了哪些问题,然后能够体现出我哪些素质。所以比赛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国际交流经历

第三点是国际交流的经历。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的是,我们一定要确定国际交流的经历是不是有必要的,哪一些国际交流的经历可能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因为寒暑假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

定要去理性的选择。如果我们觉得这一段国际交流的经历带给我们的收获并不是特别多,或者说跟我们未来想要申请的专业并不是很贴合,那不如去寻找一些实习的机会,去参加一些比赛,可能会更有帮助一些。

相关考试

第四点是在本科阶段可以参与一些商科相关的考试或者证书,比如GMAT、CFA等。这一点也是我比较遗憾的,我其实是很晚才准备要申请商科的,所以到现在才去准备CFA,我觉得是比较晚了。

还有像GMAT考试,对于申请商科还是必要的,哪怕学校不强制要求GMAT成绩,你如果能提交一个不错的分数,对你的申请也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的话

不管你现在是否已经决定了自己未来的出路,或者还正在犹豫。只要踏踏实实把自己现在力所能及的做到最好,多去尝试和了解,结果都不会差的。祝愿各位学弟学妹们都可以拿到令自己满意的offer!

设置指南者留学为星标或置顶

留学资讯、干货分享不错过哦~

理工科转商科申请攻略:如何扬长避短斩获名校金融硕士录取?
理工科转商科申请攻略:如何扬长避短斩获名校金融硕士录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