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館

博物館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館
博物館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館

粉彩是清朝康熙年間出現的一種釉上彩,在雍正時期到達頂峰。

在傳世的雍正官窯粉彩瓷器中,瓶類作品較為罕見。

瓶身上的蝠桃紋樣,象徵“壽”“福”,見於橄欖瓶就此一件,是傳世孤品。

09

王羲之《上虞貼》(唐)

博物館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館

《上虞貼》是書聖王羲之的一通行草書手札,是唐代的摹本,因為貼中有“今在上虞”四字得名,是王羲之中年以後的重要作品之一。

此貼自五代以來,歷朝傳承有序,文革期間險些被毀,1972年被人從垃圾中揀出,收入上博。

08

越窯青釉海棠式碗(唐)

博物館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館

上博收藏瓷器中的代表作

此碗呈橢圓形,口部被壓出了四個凹楞,形似海棠花,似乎是仿造波斯金銀器所制,為海內孤品。

此碗通體施青釉,釉色純正,是唐代越窯青瓷巔峰之作。

07

子仲姜盤(春秋

博物館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館
博物館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館

香港太陽集團總裁葉肇夫捐贈。

春秋早期用於盥洗的青銅器。

形體較大,整器風格質樸渾厚。

盤內底鑄有浮雕的魚、龜、蛙等水生動物,極具春秋早期的特色。

盤的中心是一隻帶有頭冠的公鳥,邊上為四條魚,外圈為四隻頭上無冠的雌鳥,造型生動。

所有的動物都可以在原地作360度的轉動,是商周青銅器中僅見的孤品。

06

王獻之《鴨頭丸貼》(唐)

博物館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館

《鴨頭丸貼》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的行草代表作,唐代摹寫的善本,共十五字,系王獻之給友人的便札:“鴨頭丸,故不佳。明當必集,當與君相見。”

全帖用墨枯潤有致,蘸墨兩次,一次一句,墨色由潤而枯,由濃而淡,墨色分明。

明末清初的書畫鑑藏大家吳其貞稱此帖“書法雅正,雄秀驚人,得天然妙趣,為無上神品也”。

05

懷素《苦筍帖》(唐)

博物館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館

唐代草書名家懷素的代表作,真跡。

上書“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徑來。懷素上。”

書法俊健,墨彩如新,

清吳其貞《書畫記》評:“書法秀健,結構舒暢,為素師超妙入神之書。”

04

《淳化閣帖》(北宋)

博物館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館

《淳化閣帖》全名《淳化秘閣法帖》,是中國法書叢帖之祖。

所謂法帖,就是古代名書家的墨跡經雙鉤描摹後,刻在石版或木版上,再拓印裝訂成帖。

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拿出秘閣所藏晉唐歷代名家法書,令翰林院侍書王著編成。

博物館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館

上博收藏的《淳化閣帖》是數年前從美國人安思遠手中用450萬美元低價購回的,

其中第四、七、八卷號稱為北宋祖刻本,是中國書貼中頂級的寶物。

03

孫位《高逸圖》(唐)

博物館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館

唐代著名畫家孫位僅存的真跡,上博所藏書畫中的第一名作。

畫名"高逸圖"為宋徽宗趙佶所題,畫面上描繪了是竹林七賢中的四位高人:山濤、王戎、劉伶和阮籍。

博物館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館
博物館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館

畫家通過嫻熟高超的技術,出色地刻劃了魏晉士大夫的精神氣質。

02

晉侯穌鍾(西周)

博物館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館

晉侯穌鍾是西周時期重要樂器,出土于山西曲沃北趙村晉侯墓地第七代晉侯穌的墓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文物。

鐘上銘文為利器刻鑿而成,刀痕明顯,為海內孤品,而且無從得知古人是用什麼刻上去的。

博物館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館

刻鑿在16枚鐘上的文字是連讀的,355個字的銘文完整地記錄了周厲王三十三年,晉侯穌率兵隨周王巡視東土、征討叛亂部落,並立功受賞的事,填補了史書的空白。晉侯穌鍾14枚藏於上海博物館,2枚藏於山西博物院。

01

大克鼎(西周)

博物館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館

大克鼎為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文物。

大克鼎是西周孝王時期所鑄的青銅重器,高93.1釐米,重201.5公斤,1890年陝西省扶風縣出土。

大克鼎銘文共28行290字,記載了周天子對貴族“克”的冊命辭,

字體圓潤古拙,又不失勁健,無論在佈局書寫上、還是鑄造效果上都十分精美。

博物館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館

大克鼎銘文

上博還有很多其他的精品值得參觀,如吳王夫差盉,西漢透光鏡,渾源牛尊,何朝宗觀音像等,都是值得認真欣賞的國寶!

博物館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館

參觀小貼士

國慶期間照常開放

9:00—17:00(16:00後停止入場)

每日參觀人數限控8000人次(額滿為止)

*請從南門(近武勝路)入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