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馆

博物馆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馆
博物馆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馆

粉彩是清朝康熙年间出现的一种釉上彩,在雍正时期到达顶峰。

在传世的雍正官窑粉彩瓷器中,瓶类作品较为罕见。

瓶身上的蝠桃纹样,象征“寿”“福”,见于橄榄瓶就此一件,是传世孤品。

09

王羲之《上虞贴》(唐)

博物馆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馆

《上虞贴》是书圣王羲之的一通行草书手札,是唐代的摹本,因为贴中有“今在上虞”四字得名,是王羲之中年以后的重要作品之一。

此贴自五代以来,历朝传承有序,文革期间险些被毁,1972年被人从垃圾中拣出,收入上博。

08

越窑青釉海棠式碗(唐)

博物馆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馆

上博收藏瓷器中的代表作

此碗呈椭圆形,口部被压出了四个凹楞,形似海棠花,似乎是仿造波斯金银器所制,为海内孤品。

此碗通体施青釉,釉色纯正,是唐代越窑青瓷巅峰之作。

07

子仲姜盘(春秋

博物馆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馆
博物馆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馆

香港太阳集团总裁叶肇夫捐赠。

春秋早期用于盥洗的青铜器。

形体较大,整器风格质朴浑厚。

盘内底铸有浮雕的鱼、龟、蛙等水生动物,极具春秋早期的特色。

盘的中心是一只带有头冠的公鸟,边上为四条鱼,外圈为四只头上无冠的雌鸟,造型生动。

所有的动物都可以在原地作360度的转动,是商周青铜器中仅见的孤品。

06

王献之《鸭头丸贴》(唐)

博物馆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馆

《鸭头丸贴》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的行草代表作,唐代摹写的善本,共十五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全帖用墨枯润有致,蘸墨两次,一次一句,墨色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

明末清初的书画鉴藏大家吴其贞称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

05

怀素《苦笋帖》(唐)

博物馆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馆

唐代草书名家怀素的代表作,真迹。

上书“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

书法俊健,墨彩如新,

清吴其贞《书画记》评:“书法秀健,结构舒畅,为素师超妙入神之书。”

04

《淳化阁帖》(北宋)

博物馆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馆

《淳化阁帖》全名《淳化秘阁法帖》,是中国法书丛帖之祖。

所谓法帖,就是古代名书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版或木版上,再拓印装订成帖。

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拿出秘阁所藏晋唐历代名家法书,令翰林院侍书王著编成。

博物馆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馆

上博收藏的《淳化阁帖》是数年前从美国人安思远手中用450万美元低价购回的,

其中第四、七、八卷号称为北宋祖刻本,是中国书贴中顶级的宝物。

03

孙位《高逸图》(唐)

博物馆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馆

唐代著名画家孙位仅存的真迹,上博所藏书画中的第一名作。

画名"高逸图"为宋徽宗赵佶所题,画面上描绘了是竹林七贤中的四位高人:山涛、王戎、刘伶和阮籍。

博物馆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馆
博物馆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馆

画家通过娴熟高超的技术,出色地刻划了魏晋士大夫的精神气质。

02

晋侯稣钟(西周)

博物馆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馆

晋侯稣钟是西周时期重要乐器,出土于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墓地第七代晋侯稣的墓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文物。

钟上铭文为利器刻凿而成,刀痕明显,为海内孤品,而且无从得知古人是用什么刻上去的。

博物馆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馆

刻凿在16枚钟上的文字是连读的,355个字的铭文完整地记录了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稣率兵随周王巡视东土、征讨叛乱部落,并立功受赏的事,填补了史书的空白。晋侯稣钟14枚藏于上海博物馆,2枚藏于山西博物院。

01

大克鼎(西周)

博物馆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馆

大克鼎为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文物。

大克鼎是西周孝王时期所铸的青铜重器,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1890年陕西省扶风县出土。

大克鼎铭文共28行290字,记载了周天子对贵族“克”的册命辞,

字体圆润古拙,又不失劲健,无论在布局书写上、还是铸造效果上都十分精美。

博物馆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馆

大克鼎铭文

上博还有很多其他的精品值得参观,如吴王夫差盉,西汉透光镜,浑源牛尊,何朝宗观音像等,都是值得认真欣赏的国宝!

博物馆奇妙之旅——上海博物馆

参观小贴士

国庆期间照常开放

9:00—17:00(16:00后停止入场)

每日参观人数限控8000人次(额满为止)

*请从南门(近武胜路)入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