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暴跌,A股股民該擔心什麼

最近美股市場暴跌,

今日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巨震,

這一則重磅炸彈算是點燃了全球的恐慌心理。

這個場景和年初的美股市場暴跌有些類似,

但似乎這一次市場的反應更劇烈一些,

因為在9月份美股市場剛剛創出了牛市新高,

這個位置如此暴跌,

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牛市的終結,

那市場究竟在擔心什麼呢?

1、

表面上看,

市場擔心的是10年美債收益率的新高給股市帶來壓力。

十年美債收益率從18年年初的2.46%一路曲折上漲至10月10日的3.22%,

已經刷新了7年以來的新高。

我們一直和大家說,

美債收益率是無風險利率,

收益率的升高會給股市帶來拋售壓力,

但大家一直不太瞭解,

這次我們用數據對比幫助大家瞭解。

圖1:十年美債收益率

美股暴跌,A股股民該擔心什麼

這一次跌得最多的就是以科技股為首的納指,

我們把納指今年以來的平均市盈率拉了出來。

年初的納指平均市盈率為36倍,

截止到10月9日是47倍。

市盈率大家都比較瞭解,

但市盈率的倒數可能有很多人不太理解,

這邊跟大家灌輸一個概念哈,

市盈率的倒數是股票的投資回報率。

比如納指的平均市盈率是10倍,

表示的是回本週期是10年,

也就是說現在投資進去,

10年就能賺到自己投入本金的一倍,

那市盈率的倒數是1/10=10%,

每年的平均的回報率在10%左右。

當然了,

這個回報率是有風險的哦,

不是無風險利率呢。

瞭解了以上內容後,

我們來算一筆賬哈。

年初的納指市盈率是36倍,

1/36=2.78%,

也就是說承擔股票漲跌風險之後的收益率為2.78%,

而當時的無風險的10年美債收益率是2.46%。

大家會怎麼選呢?其實不難想象,

大家會優先選擇股票,

雖然會承擔風險,

但明顯股票的收益會更高一些。

而現在呢?最新的納指市盈率是47倍,

1/47=2.13%。

也就是說承擔股票漲跌風險之後的收益率為2.13%,

而這個時候無風險的10年美債收益率已經達到了3.22%。

大家會怎麼選呢?應該也不難想象吧,

無風險的美債收益率已經比股票的預期收益率高出了1個點,

加上本身美股處於相對的高點,

估值本身偏高,

大家更願意賣出股票買入國債。

所以對比2018年初,

現在願意賣出股票換成國債的人,

肯定會比2018年初的時候更多。

所以美債收益率的上漲是給美股市場帶來壓力的主要原因,

這也是為什麼這一次市場如此擔心的主要原因。

2、

深層次來看,

市場在擔憂通脹、

加息、

貿易摩擦引發的長期擔憂。

昨日美股下跌的板塊中,

科技股、

芯片股、

汽車股的跌幅居前,

如果說科技股的下跌是因為估值偏高的話,

芯片股的下跌普遍和訂單下滑相關,

汽車股的下跌也和需求下滑直接相關,

這些無一例外都和貿易摩擦直接相關。

關於這一塊呢,

我們在盤中和大家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

從這一輪走勢上看,

A股和美股是兩個站在半山腰上的人,

貿易摩擦開始後,

A股是率先認慫的,

所以早早地下到山腳下。

而美股好像一點事沒有,

各項經濟數據都是向好的,

因此非但不害怕,

還爬上了山頂。

但全世界都知道,

現在的全球經濟很脆弱,

如果兩位大哥鬧彆扭,

大家都會被拉下水。

所以美股市場熬了這麼久,

終於還是被投資者“拋棄了”,

而且高位摔下來可是很疼的,

現在的美股是真的危險,

加上市場對通脹、

對加息的擔憂,

可能會進一步助推美股下跌。

而A股實際上風險可控,

因為提前下了山,

摔得不會那麼狠。

所以貿易問題帶來的影響才是市場擔心的本質問題。

3、

短期A股難以獨善其身,

控倉控風險仍然是主要策略。

最後呢,

既然美股的下跌已經引起了全球市場恐慌,

A股市場肯定難以獨善其身,

10月11日市場的全面下跌就是最好的解釋。

但是反觀A股市場本身,

當下的風險我們認為是可控的,

還不至於絕望,

畢竟節前的兩週的反彈是實實在在的。

反彈需邊走邊看。

我大A市場素來有跟跌不跟漲傳統,那是中國資本市場本身的獨立性決定的,

我國股市最大功能仍然是輸血實體經濟,而不是管理家庭財富場所。

如果以美股為代表的全球主流市場進入全面熊市,導致世界經濟陷入新一輪大蕭條,

作為經濟相對具有韌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必然會推出強大的刺激經濟的新政,

目前我國仍然處在{去槓桿促轉型}的戰略定力期,

A股市場蟄伏隱忍仍然是主流。

那些喊著釋放流動性,推升股指的聲音,是沒讀懂中國國情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