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種姓身份能通過當兵或其他方式改變嗎?

奇益


這個問題複雜到印度人自己也不大說得明白。所以,我只講一個故事。

印度最有名的人物,是搞非暴力不合作的聖雄甘地。甘地自己的親生子女並無從政,甘地家族卻在印度政壇舉足輕重。這源於一次,呃,解決種姓矛盾。

甘地政治家族與甘地並無血緣關係。甘地的政治繼承人尼赫魯,有位獨生女叫英吉拉。如同太多的印度公務員、律師、醫生一樣,尼赫魯出身顯貴,是種姓最高級的婆羅門。尼赫魯的獨生女,卻找了個男盆友,是印度拜火教徒,依印度種姓制度,拜火教徒及其後代永為賤民。

為了成全這場婚姻,甘地把自己的姓氏給了英吉拉的帕西人女婿,這樣,費羅茲·甘地和英吉拉·甘地這對政治夫婦就誕生了。日後,英吉拉·甘地成為印度總理,避免成為賤民的費羅茲·甘地做了國會議員。他們的長子拉吉夫·甘地也成為印度總理。

我是不是又說多了。

(全文完)


李牧


相比於中國,印度社會的同質化程度很低,宗教、種姓、民族的分歧和矛盾非常大。種姓源於血緣和家庭出身,即便是當兵,也是無法改變自己的種姓的。儘管印度獨立後製定的憲法,已經從法理上廢除了種姓制度的存在,但是種姓制度作為非正式的社會制度,可以說影響是非常強大的,並且這種影響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基本上不可能被短期內摧毀。

舉例說吧,德里大學的教授告訴說,印度的大學生們一入學,通過姓名(甚至膚色)就知道彼此的種姓,甚至可以知道彼此是屬於哪個邦的哪個種姓(印度也有地域歧視。例如,哈里亞納人在德里貌似就很受歧視,容易被看作是騙子、小偷)。女學生們談戀愛,可以找比自己種姓低一級的,但是不可能跨越兩三個種姓,這是根本不可能出現的情況。日常生活中,人們的行為還是嚴重地受限於種姓的束縛。例如,印度的教授們是不可能自己開車的,雖然他們開的車甚至是奧拓之類,但是一定會僱個專職司機來開。

當然,印度憲法也規定了對低種姓和賤民等實行“保留”制度。主要是在政府部門和公共機構給他們保留工作崗位,在大學等教育機構保留入學名額(類似中國的少數民族照顧政策,提供入學名額和降低入學標準。由此,很多印度人說,尼赫魯大學這樣的公辦大學比私立大學德里大學更差),在立法機構保留一定名額。通過保留制度,印度事實上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階層流動,和對種姓制度的修改。隨著保留制度實施範圍的擴大,現在反而有越來越多的種姓反而爭取能被納入到“其他落後階層”中,以享受照顧政策。

另一方面,其實種姓制度的非正式存在構成了印度社會穩定的一個基石。不同種姓階層的人能夠各自安於天命,而不會像中國人那樣,會認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以,印度的富人階層敢於僱傭大量傭人,卻無需擔心他們可能“造反”或者“謀害”僱主。所以,印度農民遇上破產或者糧食不濟時,首先想到的是自殺(甚至全家自殺),而不是中國人的反抗。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印度是世界上自殺人數最多的國家,2015年印度就有133623人自殺。


林民旺


先說一個故事。

我接觸過一些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的一些老兵。當時解放軍在中印邊境達旺西山口,一戰就打垮了達維爾准將的一個旅,俘虜了達維爾准將,斃敵無數,俘虜印軍一千多人。當時,解放軍將這些俘虜集中後,就發現俘虜中的一些印兵軍官竟不願與士兵們一起排隊、一起進食,甚至不讓士兵觸碰他們。一開始解放軍戰士們還以為這些印軍官吃了敗仗不服氣,在鬧情緒。後一瞭解才知道,原來印度軍隊裡的軍官基本上都是高種姓人擔任,而士兵則大多數是低種姓的,印軍官們認為解放軍將他們與低種姓的士兵關在一起,是對他們的侮辱,所以他們拒絕與士兵一起排隊一起進食。得知真相後,一些從不知道種姓制度為何物的戰士不覺大罵,說這樣的軍隊怎麼能打得過解放軍?!

種姓制度,是印度次大陸地區普遍存在的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孟加拉、斯里蘭卡包括巴基斯坦都有,只是印度最烈。

印度的種姓制度起源於3000多年前,經幾千年的發展和固化,早已深入每一個印度人的骨髓裡,即便在上世紀印度獨立後宣佈廢除了種姓制度,但種姓歧視在印度社會里仍然根深蒂固,不可動搖,可以說印度低種姓的人想改變自己的種姓可能性是零。因為,種姓制度是印度最大宗教印度教(90%以上的印度人都是印度教教徒,是世界第三大宗教)的基礎,是印度社會穩定的根本。所以說,印度低種姓的人,無論你如何做,都是不可能改變自己的身份,成為高種姓的人的。


50後男人


印度的種姓制度雖然在上個世紀80年代由國家立法廢除了,但是在印度實際的情況卻是種姓制度仍然大量存在,並且在農村和底層平民中,由種姓制度構建的社會等級結構仍然非常牢固,婆羅門、剎帝利屬於高種姓,尤其是婆羅門,當婆羅門的人破產之後仍然不會變成窮人,他們可以在寺廟領取供奉,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除四大種姓之外還有第五種姓:就是賤民,法律之前成為不可接觸者,就是印度最底層的貧民,過著最低賤、最貧窮的生活,甚至不能從事很多普通的職業,例如僕人和死機或者保安等等最底層的工作往往是吠舍、首陀羅等低種姓的人才能從事,賤民的生活惡劣程度遠遠超過現代社會的我們想象。




政府雖然名義上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種姓制度維持了社會的基本結構,所有政府的人員基本都出身於這個結構當中,所以可以想見政府對待低種姓和賤民的態度,從2008年的一次洪水氾濫的救災就可以看出,因為受災地區是賤民的保留地就是聚集區,各地方政府根本不管不問,導致大量賤民和低種姓人員死亡,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政府的議會、行政、國務院中的高層人員70%是由高種姓的人來擔任,印度雖然實現了保留法,將一部分位置留給了低種姓和賤民,但是實際上的低種姓和賤民都是和高種姓的人結婚的人才能擔任。



可不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現有階級?如果你想在印度本地從低種姓變成高種姓那是不可能的,種姓制度代表了血統,當地的戶籍管理非常嚴格,根本不准你更改姓名,還有就是很多中國人看不出印度人的區別,但實際上高種姓的人在當地是可以通過外貌直接分別出來的,畢竟祖先是雅利安人嘛,所以沒有人會想著改變種姓,除非你重新投胎,否則做不到。唯一能改變命運的就是通過當地的教育然後出國留學,或者直接移民去國外,這樣的話即便是賤民出國之後肯定和其他國家普通公民一樣,享受同樣的待遇嘍,但是記住一點不要回國,低種姓還好一點可以做點小生意,賤民會被所有人歧視且不受歡迎,你根本無法生存,所以印度的對外移民,範圍最廣,人數最多。


震旦講武堂


大家都知道印度是個多人種國家,簡單理解就是白種人、黃種人、深膚色人種等。關於印度的種姓制度很多文章都有概述,在這就不重複說了。

那麼在印度,所謂種性,比較好理解的就是照著字面理解,一個就是人種,一個就是姓名。決定你人種的是你父母,體現這個人種的就是姓了。因此人生下來以後,你的種和姓就是固定的,永遠不能改變的。

現在印度法律上已經不認可種姓制度,也就是說法律上是不承認你的種姓高低貴賤。但是在民間,種姓制度還是根深蒂固。通過讀書,參軍,你可以成為公務員,可以稱為大富豪,甚至成為印度的總統,你的階層和階級可以改變。

因此從階級和階層這個角度來看,“身份”當然可以改變,而從民間,特別是印度邊遠地區人看來,你的種和姓是無法改變的,因此你“種姓”的身份是無法改變的。

因此理解“身份“是否能改變,取決於你從哪個角度來理解“身份”這個詞。





Franthao


可以改變。例如印度現任總理莫迪,就屬於低種姓人,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印度總理。

一般來說,在城市,階層固化並不是太嚴重。打比方說,我是個老闆,要招工。首先我看中的是應聘者的能力而不是他的種姓。如果他有能力,哪怕是低種姓甚至賤民,也能通過努力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如果一個人沒有能力,好吃懶做,哪怕他是高種姓,也要變得一貧如洗,流落街頭。在城市裡,熟人不多,大家是憑本事吃飯。我不可能說因為你是高種姓人就讓你什麼也不幹照樣給你開工資吧?也不會因為你是低種姓人哪怕你工作幹得再好也不給你加薪升職吧?這是不公平的。在工廠企業裡,只要你做得好,得到老闆賞識,誰會在乎你的種姓呢?何況在城市裡,認識你的人不多,別人又怎麼知道你是高種姓還是低種姓?如果你貿然問一個印度人“你屬於什麼種姓?”那是非常沒禮貌的。當然,如果他是高種姓人可能會非常自豪的告訴你,我是高種姓,我祖先很牛B的。但如果他是低種姓,一般是不會告訴你的,除非你們倆很熟。但在農村就很難改變了。在印度農村,村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一起,誰屬於什麼種姓大家都知道。哪個種姓該幹什麼就幹什麼。當然了,從法律層面上說,印度在1947年獨立的時候就廢除了種姓制度了。如果你去問印度人,你們有沒有種姓制度啊?他們會自豪的告訴你,我們早就把它給廢除了,沒有了。但在很多地方,特別是農村,種姓制度還根深蒂固。雖然有低種姓的人通過自己的奮鬥,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如前面提到的莫迪總理(聽說還有個賤民當過印度總統,但忘記是誰了),但由於低種姓的人由於家庭貧困,缺乏各種條件,所以能改變的是非常少。雖然少,但畢竟還是有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命運。


血染戰旗紅


印度的低種姓人群確實可以通過一些非常手段改變被歧視的困擾。

當然,通過當兵並不能改變自己的種姓。印度教認為,婆羅門的後裔就是婆羅門,賤民的後裔永遠都是賤民!也就是說,這是不可改變,固化的。而在軍隊裡,雖然風氣沒有社會上亂,但同樣也有種姓歧視,低種姓青年很難當上中高級軍官,而軍官從來都不會和士兵一起同甘共苦。
(印度軍隊)


要想改變這種局面,最好跳出印度教的範疇,說白了,就是改信其他宗教。

一,改信伊斯蘭教。伊斯蘭教自8世紀開始,就在印度傳播。中世紀印度的穆斯林,幾乎完全掌握了印度的行政,經濟,軍事大權,建立了德里蘇丹國,蘇爾蘇丹國,莫臥爾帝國等一批政權。穆斯林王公和地主也不乏在各地的土邦擁有獨一無二的統治權。他們的祖先大多來自阿富汗,蒙古,中亞和波斯。而許多印度人,為了不受種姓制度的歧視和壓迫改信了伊斯蘭教。《古蘭經》和《布哈里聖訓》提倡的“穆斯林皆兄弟”對於印度教低種姓人群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穆斯林們)


第二,改信錫克教。錫克教流行於印度北方,錫克人是一種宗教文化認同。他們尊奉十位上師,經典是《阿迪格蘭特》。歷史上的錫克人以公社為單位,和印度教,穆斯林王公,英國人抗衡,他們驍勇善戰,視死如歸。一直是印度軍中少有的能打戰力。錫克教徒和穆斯林一樣,認為錫克教徒都是兄弟姐妹,反對種姓制度。他們在阿姆利則擁有金寺作為聖地。並免費為窮人提供食物。

錫克教認為沒有唯一且永存的神,也沒有龐大的印度教諸神。名字中帶有“辛格”的,都是錫克教徒。
(錫克人)


當然,低種姓青年也不妨去國外定居。即便在印度,通過努力學習,接受高等教育,獲取一定的社會地位,也可以改善。但,現實很殘酷,即便同一職務,高種姓依然抱有巨大的優越感。


朱興子


印度種姓制度本質種族隔離的產物,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為不使比較黑的達羅毗荼人的血統混進較白的雅利安人。編出了種姓制度,讓黑皮膚的人認命,減少反抗。

印度建國後,法律上廢除了種姓制度。莫迪是賤民,新總統也是賤民,翻身農奴把歌唱。但真實的情況,種姓制度在日常生活還是嚴重存在。

雖然武士是剎得利的專利,現在賤民也可以當兵了。但是由於人民黨當政,人民黨是強調以印度教或發源於印度教的佛教、錫克教來統一思想,是不擇不扣的宗教黨,強調一個民族、一個文化、一個宗教,印度教的立教之本的種姓制度不會輕易的消失。

種姓是血統,與生俱來的,不會因為當過兵而變換血統,就像黑人變成白人一樣。當然,種姓越高人越白。


鷹的家園


印度古代有一個辦法,就是信仰伊斯蘭教。莫臥兒帝國就是穆斯林王朝,印度很多土邦統治者是強悍的伊斯蘭教徒。

在印度,低種姓信仰伊斯蘭教,就可以拋棄出生。一大批低種姓拋棄印度教。根據古蘭經,穆斯林之間是互相平等的。穆斯林地位的高低主要看歷史和現實,他們沒有種姓概念,這是違背交易的。


薩沙


有辦法改變,但是並非通過當兵這種方式。如果是在教內,一般是通過婚姻。另一種方式就是放棄印度教作為信仰,轉信其他宗教(伊斯蘭教、佛教......)

最直觀的就是婚姻。但基本這只是微調,而且能夠因此獲得改變的大多是女性。結婚之後,女性會跟隨丈夫的種姓,而有所調整。但是一個人如果和比自己種姓低太多的人結婚,勢必會受到雙方家庭的反對。不要說低太多,我的一個朋友,她的男朋友與她同為剎帝利種姓,但是在內部分級上比她低一些,雙方家長都非常反對。

20世紀中葉,印度的賤民總理安倍德卡爾率領50萬賤民皈依佛教。原因就是他們不滿於長期作為社會最底層的被高種姓壓迫。(這個運動吧也是有利有弊,弊端之一就是從此佛教在印度成了一個“賤民宗教”了,因為在大家的印象中大部分現代佛教徒都是賤民改宗的。)由於種姓只對印度教徒有效,所以脫離了這個宗教,轉信佛教、伊斯蘭教,就可以擺脫在教內低種姓的身份。

改名字也是方法之一,以及我認識很多印度朋友,他們明明不是錫克教徒,卻將姓改成辛格(Singh),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隱藏自己的種姓。但往往一個賤民的身份是很難通過改變姓氏的方式來隱藏或者改變的。因為長期的賤民身份已經給一個人的思維模式、行為習慣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據我的印度老師說,他們通過一個人打招呼的方式,就能大概判斷出一個人的種姓階級。


身份是不可能改變的,但是處境或許還能夠通過教育來改變一些些...現在印度政府把大學招生和公務員的一定配額預留給“其他落後種姓”(OBC,Other Backward Caste)。但事實上,在學校裡以及工作崗位中,大家還是會歧視低種姓者。因為低種姓意為宗教上的不潔和染汙,如果與之接觸,自己也會受到汙染。

綜上所述,以上雖然有多種方法,但是都很難對自己的種姓作出根本的改變。所以,在印度種姓身份的改變真是一件難之又難的事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