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大人物出行,是怎樣的排場?

唐朝的大人物出行,是怎样的排场?

博雅小學堂

給孩子受益終生的人文底色

文 | 寧強教授

哈佛藝術史博士 長江學者

博雅藝術課主講

音頻選自博雅小學堂APP《講給孩子的中國藝術史》

今天要講的題目是《張議潮出行圖》,晚唐時期的儀仗隊是怎樣構成的?

出行圖,是什麼?

先說一說《出行圖》是一個什麼題材?

重要人物出行活動的描繪,叫做出行圖。

在古時候,出行,特別是皇帝的出行,包括地方官的出行,都是一個很重大的活動,皇帝不是說想出來逛逛就出來逛逛,他出行要根據禮儀,各種儀仗隊,音樂、舞蹈,還有戍衛等都要齊全,而且還要有史官,把活動記錄下來。

讀《二十四史》等書,專門有一條記載,叫做鹵簿,就是關於皇帝、重要官員出行的儀仗安排的記載。在唐代,還有更晚一些的畫家作品裡,都有出行圖這個專門的題材。

總的來講,是一個政治行為的記錄。

張議潮是誰?

他顯然不是皇帝,他是晚唐時候敦煌本地的一個英雄人物。

唐代中期,唐王朝的勢力因為安史之亂變得比較衰落了之後,整個河西地區就被吐蕃人,也就是今天的西藏人給佔了,實行了比較殘酷的統治,要求漢人“辮髮左衽”,就是你得結個辮子。

留不留辮子是個態度問題,涉及到服不服吐蕃人統治的問題,所以後來引起了當地人很大的不滿。當地的人還是自認為是唐人,想反抗,得有這麼一位英雄人物出來領頭,張議潮就是這麼一個人物。

張議潮雖然是在吐蕃統治時期出生長大,可是他受的教育是唐式教育,就是漢人的傳統文化的教育,受到的是儒家思想的教育,還有忠君愛國等思想。

他是在哪裡受的教育呢?在寺院裡受的教育。寺院裡不光是佛經,還有傳統四書五經。張議潮接受了這樣的教育之後,他在吐蕃力量衰弱的時候就組織了本地人的起義。起義成功之後,他把瓜沙二州,就是佔領的這些地區全部歸還給唐朝,作為唐王朝的一部分。

唐王朝給他授予了一個頭銜,就叫歸義軍,而且這個地方的軍權和行政管理權都歸了張議潮,他成了節度使,歸義軍節度使。這個歸就是迴歸唐王朝的意思,義就是正義,他也是有權有勢的地方官,他出行是有很大排場的。

那麼這個排場,就在我們現在見到的這幅畫裡頭,有了一個視覺的詳細的記錄。《張議潮出行圖》出自敦煌莫高窟第156窟,就是所謂的張家窟,就是他們家族供養的一個重要洞窟。

唐朝的大人物出行,是怎样的排场?

156窟南壁下部 出現《張議潮出行圖》(部分) 晚唐

唐朝的大人物出行,是怎样的排场?

敦煌156窟 南壁、東壁南側下部 張議潮出行圖 晚唐

這幅畫是一個很大很長的長卷式的構圖,分為前中後三段:前段,主要就是儀仗隊,還蠻複雜的。前面是手握各種兵器的儀仗,奏樂的儀仗,樂隊用的樂器,跳舞的舞蹈隊,都有很強的本地特色,多民族傳統音樂和舞蹈的一個雜糅。比如跳舞的,一看就特別像現在的藏族舞蹈,袖子很長,頭上還綁了一個環狀帶子。

唐朝的大人物出行,是怎样的排场?

西起畫騎士擊大鼓,吹畫角,兩廂有全身盔甲的持戟將士,其中有的是少數民族。隨後是營伎,樂隊10人,演奏琵琶、箜篌、蕭笛、腰鼓、大鼓。舞伎8人,分列兩行,分著漢裝和吐蕃裝,揮袖起舞,統一和諧。其後是二騎士執旌節,表明節度使身份。橋頭則有兩排持刀衛士,戴纈花帽,穿衩衣、白袴、烏靴,腋下持陌刀,標題“銀刀官”,大概是唐朝的行軍儀仗隊。

中段呢,張議潮騎著高頭大馬,後面的親屬衛隊緊隨,保持一種緊密的關係。

唐朝的大人物出行,是怎样的排场?

敦煌156窟 南壁 張議潮出行圖(部分) 晚唐

最後一段呢,應該是附屬的一些軍隊呀,還有一些地方小政權呀。但是在這幅圖裡現在裁了,我們看不太清楚。

曹義金夫婦出行圖

敦煌有一任統治者叫曹義金,他也模仿張議潮出行,留下一幅《曹義金夫婦出行圖》。畫的後部分保存得比較好,可以看到吐谷渾、回鶻人,本地的少數民族政權歸附到歸義軍政權,他們也畫到了後頭。

唐朝的大人物出行,是怎样的排场?

曹義金夫婦出行圖(部分)

敦煌地區的出行圖,它不僅僅是官員出行排場的記錄,而且還是一個展示地方政權的力量,還有和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這樣一種關係的形象記錄。

張議潮出行圖是非常有價值的,是一幅政治意味很重的壁畫,不僅僅反映了敦煌當地最高統治者出行儀式的真實狀況,而且凸顯了藝術表現與現實政治之間的緊密關係。

唐朝的大人物出行,是怎样的排场?

哈佛藝術史博士

長江學者寧強教授

繼續播種藝術的種子

專為博雅家庭

創作100講音頻微課

《中國藝術史:100件藝術品的故事》

從原始社會到現當代

精選100件

最經典最有趣的藝術作品

講述其背後的故事

帶孩子輕鬆串起

6000年的中國藝術史

點擊原文,瞭解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