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心許黨 匹「夫」身許國

  戰爭年代他金戈鐵馬、浴血奮戰,為中華之解放奔走鬥爭;和平時期他不斷學習、抵禦誘惑,為民族之復興甘盡綿薄。他就是周智夫——一名有著75年黨齡的黨員楷模,一位戎馬倥傯半生的老兵典範。從窮苦孩子進步為革命青年,從普通戰士成長為領導幹部,他始終對黨忠誠,不忘初心;始終平凡堅守,保持本色;始終嚴以自律,傳承家風。他的精神品格似傲霜怒放的秋菊、恰樸實無華的苔花、如素心無塵的青蓮,靜靜盛開在百花園中,歷久彌香。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句詩生動描摹出菊花不俗不豔、不媚不屈的錚錚風骨,更詮釋出周智夫一生“堅定信仰跟黨走”的無悔初心。“這輩子一直跟黨走,下輩子還做黨的人”,周老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面對白色恐怖、血雨腥風的生死考驗,他對黨的忠誠矢志不渝;面對糖衣炮彈、權錢交易的各色誘惑,他對黨的信仰堅如磐石。為了思想上不落伍、精神上不缺“鈣”,年逾九旬的周老堅持聽廣播看新聞、讀報紙翻黨刊,臥病在床也要堅持聆聽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堅守是哺育我們成長的陽光雨露、初心是照耀我們前行的引航燈塔,我們應當始終保持空杯心態,不斷學習提升,努力成長為基層一線的“排頭兵”。

  “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苔花雖小,神勝牡丹。周智夫出生於貧苦家庭、成長於炮火歲月,耳濡目染黨的政策後,切身感受到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便毅然決然加入到革命隊伍。此後,無論他是職位晉升、為官一任,還是待遇提高、離休療養,他始終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真真正正為群眾謀實事,保持共產黨人的忠誠本色。新時期身處基層崗位的我們更需要發揚“苔”的精神,既要秉持一份“亦學牡丹開”的謙虛與驕傲,也要時刻保持“青春恰自來”的生命力與戰鬥力。要常植“苔”之品格,在艱苦環境中歷淬火成鋼;要常育“苔”之風骨,在身體力行中體民生多艱;更要常揚“苔”之精氣,在幹事創業中踐青春理想,努力成長為基層一線的“輕騎兵”。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者,香遠益清、廉潔質樸。周智夫注重家風的培育與傳承,他把對子女最深沉的愛都融入進清廉自律、潔身自好的家風中。他教育家人“公家的便宜一點不能去佔”“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去奮鬥”,他的言傳身教、淳樸家風成為留給後人最大的一筆精神財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樣,總書記也是從“身入”到“心入”再到“融入”,在這片陝北的黃土地上付出了太多、奉獻了太多,也正是這種付出磨礪了他的意志、增長了他的才幹、最終也成就了他的事業。我們應當學習併發揚周智夫同志的精神,有“志”心許黨、匹“夫”身許國,在自己的崗位上無私奉獻、拼搏堅守、勇挑重任、強化擔當,努力成長為基層一線的“勤務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