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陸軍發展仍長路漫漫 購俄「阿瑪塔」坦克也難壓制中國

近期,俄印達成的價值70億美元的軍火大單引發了廣泛關注。這筆鉅額軍購訂單除了含有引發美印矛盾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以及印度為解海軍“燃眉之急”而增購的塔爾瓦級護衛艦外,兩國達成的商購1700輛“阿瑪塔”新型坦克的意向也具有重大的意義。此消息一出,印度《經濟時報》等媒體即聲稱,一旦這些坦克到貨,就可以改變印巴和中印邊境的地面力量對比,寄望於“阿瑪塔”坦克能夠在未來賦予印度陸軍以壓倒性的優勢。同時,這一意向也與印度軍工業此前提出的基於“阿瑪塔”平臺升級“阿瓊”坦克的思路相吻合,不禁使得印度國內輿論頗為“看好”印坦克發展前景。那麼,“阿瑪塔”的技術性能究竟如何,這種坦克又能否引領印度陸軍的跨越式發展呢?

“阿瑪塔”作為俄軍推出的新一代坦克,採用了很多革命性的設計,如遙控無人炮塔、獨立艙室佈局、毫米波雷達、新一代主動防禦系統等,將許多“未來坦克”概念付諸實現,整合到這一新型作戰平臺之中。“阿瑪塔”憑藉其無人炮塔和坦克乘員前置的車體設計,以及據稱可達1200毫米的首上裝甲厚度,使其相較於M1A2和豹2A6等各國現役主戰坦克具有防護性能優勢。而“阿瑪塔”所採用的2A82式125毫米坦克炮(55倍徑),也使其主炮射程和精度較傳統的125毫米坦克炮有所提升。同時,該型坦克採用的新型渦輪增壓發動機、自動化作戰系統和主動防禦系統,也能有效提高坦克的機動性和戰場生存能力。從性能數據看,“阿瑪塔”的確是一型引領了未來坦克發展方向的強大裝備。

印度陸軍發展仍長路漫漫 購俄“阿瑪塔”坦克也難壓制中國

不過,從“阿瑪塔”的研發列裝進程來看,上述優異的性能指標目前仍是“看上去很美”。自該型坦克在俄2015年勝利日閱兵首次亮相後,除偶爾出現在年度閱兵的隊列中,有關它的信息一直極少披露。在裝備採購列裝方面,自2016年俄軍小批量採購“阿瑪塔”樣車用於試驗後,有關其列裝的後續信息也很少流出。儘管這種現象可能是源於俄方的保密考慮,但考慮到該型坦克集中應用了大量不成熟新技術這一事實,“阿瑪塔”研發列裝進程的延宕也可能受到了其可靠性/勤務性能的拖累,或某種先進部件在量產上存在困難。在此前一次俄軍閱兵彩排中,1輛參加閱兵的“阿瑪塔”就在受閱隊列裡當場拋錨,顯示出該坦克目前仍存在技術可靠性上的缺陷。

在“阿瑪塔”轉入量產並大量列裝俄軍的時間點尚未確定之時,印度採購1700輛該型坦克的願望不免帶有幾分“鏡花水月”的色彩。從目前的研發進程看,“阿瑪塔”的性能趨於穩定可能仍需數年時間;在轉入量產後,其生產也勢必要優先滿足俄軍自身的需求,此後才能把向印度出口的生產任務排上日程。即使上述進程一切順利,印度陸軍恐怕也要等上許多年時間才能接裝“阿瑪塔”。此外,高達1700輛的訂單也需要很長的生產週期才能完成。屆時,或許中國和巴基斯坦陸軍已經裝備新一代主戰坦克,“阿瑪塔”或將成為“先進”的落後裝備。

印度陸軍發展仍長路漫漫 購俄“阿瑪塔”坦克也難壓制中國

而從俄印兩國的軍工合作歷史看,印度如果想要加快“阿瑪塔”的列裝進度,或許可以採取聯合研發的方式,但也將為此付出巨大的成本代價。印度從俄羅斯引進蘇-30MKI戰鬥機的過程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在印度向俄羅斯求購蘇-30戰機之初,俄方將大量不成熟的新銳技術堆砌在蘇-30機體上,在尚未完成定型試驗時就向印度進行“推銷”,最終以其優異的紙面性能數據獲得了印方的訂單。然而,此後印度空軍不得不為該型戰機漫長的研發生產週期、不佳的勤務性能和不斷增加的裝備價格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俄羅斯卻藉助印度的資金實現了蘇-30性能的躍升。如今印度向俄羅斯引進“阿瑪塔”的“劇情”,很可能是多年前引進蘇-30MKI的“重演”,只不過此番付出代價的苦主變成了對俄羅斯裝備依賴更大的印度陸軍。

不過,對於印度來說,無論是耐心等待“阿瑪塔”的漫長研發週期,還是“主動上鉤”支付“阿瑪塔”的研發生產成本,都是一個沒有選擇的選擇。由於印度陸軍素來視與中國和巴基斯坦陸軍進行“兩線作戰”為主要任務,而印巴兩國漫長的沙漠地形邊境地帶又是絕佳的裝甲部隊交戰地域,因而印度陸軍一向高度關注其坦克裝甲車輛的發展,早在1980年代就提出了“阿瓊”國產主戰坦克的研發計劃。然而,由於印度軍工業的貧弱和低效,沒有輸在起跑線上的“阿瓊”被一再推遲列裝時間,在經過了三十多年的折騰後才勉強達到服役裝備,且只生產了數百輛。同時,印度陸軍從蘇聯/俄羅斯引進的T-72和T-90主戰坦克,也難以為印度提供改進和研發新一代坦克的技術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只得再度求助於俄羅斯,希望引進“阿瑪塔”的設計理念和各種新型技術,用於“阿瓊”3型坦克的改裝升級和新一代坦克的研發。為了追趕世界坦克發展潮流,印度陸軍不得不以犧牲自主權、時間和資金為代價,藉助俄羅斯技術來提振自身的坦克性能。

印度陸軍發展仍長路漫漫 購俄“阿瑪塔”坦克也難壓制中國

此外,即使印度能夠如願在一定的研發週期後獲得“阿瑪塔”坦克,這種坦克能否滿足印度陸軍對裝甲裝備的數量需求,融入到印軍作戰體系中,又能否適應印度的氣候環境,仍有很大的未知數。印度陸軍裝備有300餘輛“阿瓊”主戰坦克,1000餘輛T-90主戰坦克和約2400輛T-72主戰坦克。其中在1980-1990年代生產的T-72坦克至今已服役約30年;而在1700輛“阿瑪塔”完全到貨後,這批T-72的使用年限預計將超過40年。因此,即使“阿瑪塔”列裝印度陸軍的進程一切順利,也只能勉強填補T-72退役後的空白,至於擴充裝甲部隊則無從談起。同時,印度陸軍還有一項兵種結構上重大短板——機械化步兵嚴重不足。雖然印度陸軍作戰部隊數量龐大,但其中能夠與坦克部隊協同作戰的機械化步兵部隊只有不到30個營。而“阿瑪塔”坦克則需要大量的機械化步兵部隊與之協同,才能充分發揮坦克的威力(否則只是一種具有性能優勢的火力平臺)。而印度的氣候環境也對“阿瑪塔”產生挑戰。印度處於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高溫,雨季時潮熱多雨,沙漠地帶則乾旱少雨。基於在寒溫帶和寒帶氣候區內作戰的“阿瑪塔”能否適應完全迥異的氣候環境,也有待實踐的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