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印达成的价值70亿美元的军火大单引发了广泛关注。这笔巨额军购订单除了含有引发美印矛盾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以及印度为解海军“燃眉之急”而增购的塔尔瓦级护卫舰外,两国达成的商购1700辆“阿玛塔”新型坦克的意向也具有重大的意义。此消息一出,印度《经济时报》等媒体即声称,一旦这些坦克到货,就可以改变印巴和中印边境的地面力量对比,寄望于“阿玛塔”坦克能够在未来赋予印度陆军以压倒性的优势。同时,这一意向也与印度军工业此前提出的基于“阿玛塔”平台升级“阿琼”坦克的思路相吻合,不禁使得印度国内舆论颇为“看好”印坦克发展前景。那么,“阿玛塔”的技术性能究竟如何,这种坦克又能否引领印度陆军的跨越式发展呢?
“阿玛塔”作为俄军推出的新一代坦克,采用了很多革命性的设计,如遥控无人炮塔、独立舱室布局、毫米波雷达、新一代主动防御系统等,将许多“未来坦克”概念付诸实现,整合到这一新型作战平台之中。“阿玛塔”凭借其无人炮塔和坦克乘员前置的车体设计,以及据称可达1200毫米的首上装甲厚度,使其相较于M1A2和豹2A6等各国现役主战坦克具有防护性能优势。而“阿玛塔”所采用的2A82式125毫米坦克炮(55倍径),也使其主炮射程和精度较传统的125毫米坦克炮有所提升。同时,该型坦克采用的新型涡轮增压发动机、自动化作战系统和主动防御系统,也能有效提高坦克的机动性和战场生存能力。从性能数据看,“阿玛塔”的确是一型引领了未来坦克发展方向的强大装备。
不过,从“阿玛塔”的研发列装进程来看,上述优异的性能指标目前仍是“看上去很美”。自该型坦克在俄2015年胜利日阅兵首次亮相后,除偶尔出现在年度阅兵的队列中,有关它的信息一直极少披露。在装备采购列装方面,自2016年俄军小批量采购“阿玛塔”样车用于试验后,有关其列装的后续信息也很少流出。尽管这种现象可能是源于俄方的保密考虑,但考虑到该型坦克集中应用了大量不成熟新技术这一事实,“阿玛塔”研发列装进程的延宕也可能受到了其可靠性/勤务性能的拖累,或某种先进部件在量产上存在困难。在此前一次俄军阅兵彩排中,1辆参加阅兵的“阿玛塔”就在受阅队列里当场抛锚,显示出该坦克目前仍存在技术可靠性上的缺陷。
在“阿玛塔”转入量产并大量列装俄军的时间点尚未确定之时,印度采购1700辆该型坦克的愿望不免带有几分“镜花水月”的色彩。从目前的研发进程看,“阿玛塔”的性能趋于稳定可能仍需数年时间;在转入量产后,其生产也势必要优先满足俄军自身的需求,此后才能把向印度出口的生产任务排上日程。即使上述进程一切顺利,印度陆军恐怕也要等上许多年时间才能接装“阿玛塔”。此外,高达1700辆的订单也需要很长的生产周期才能完成。届时,或许中国和巴基斯坦陆军已经装备新一代主战坦克,“阿玛塔”或将成为“先进”的落后装备。
而从俄印两国的军工合作历史看,印度如果想要加快“阿玛塔”的列装进度,或许可以采取联合研发的方式,但也将为此付出巨大的成本代价。印度从俄罗斯引进苏-30MKI战斗机的过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在印度向俄罗斯求购苏-30战机之初,俄方将大量不成熟的新锐技术堆砌在苏-30机体上,在尚未完成定型试验时就向印度进行“推销”,最终以其优异的纸面性能数据获得了印方的订单。然而,此后印度空军不得不为该型战机漫长的研发生产周期、不佳的勤务性能和不断增加的装备价格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俄罗斯却借助印度的资金实现了苏-30性能的跃升。如今印度向俄罗斯引进“阿玛塔”的“剧情”,很可能是多年前引进苏-30MKI的“重演”,只不过此番付出代价的苦主变成了对俄罗斯装备依赖更大的印度陆军。
不过,对于印度来说,无论是耐心等待“阿玛塔”的漫长研发周期,还是“主动上钩”支付“阿玛塔”的研发生产成本,都是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由于印度陆军素来视与中国和巴基斯坦陆军进行“两线作战”为主要任务,而印巴两国漫长的沙漠地形边境地带又是绝佳的装甲部队交战地域,因而印度陆军一向高度关注其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早在1980年代就提出了“阿琼”国产主战坦克的研发计划。然而,由于印度军工业的贫弱和低效,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的“阿琼”被一再推迟列装时间,在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折腾后才勉强达到服役装备,且只生产了数百辆。同时,印度陆军从苏联/俄罗斯引进的T-72和T-90主战坦克,也难以为印度提供改进和研发新一代坦克的技术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只得再度求助于俄罗斯,希望引进“阿玛塔”的设计理念和各种新型技术,用于“阿琼”3型坦克的改装升级和新一代坦克的研发。为了追赶世界坦克发展潮流,印度陆军不得不以牺牲自主权、时间和资金为代价,借助俄罗斯技术来提振自身的坦克性能。
此外,即使印度能够如愿在一定的研发周期后获得“阿玛塔”坦克,这种坦克能否满足印度陆军对装甲装备的数量需求,融入到印军作战体系中,又能否适应印度的气候环境,仍有很大的未知数。印度陆军装备有300余辆“阿琼”主战坦克,1000余辆T-90主战坦克和约2400辆T-72主战坦克。其中在1980-1990年代生产的T-72坦克至今已服役约30年;而在1700辆“阿玛塔”完全到货后,这批T-72的使用年限预计将超过40年。因此,即使“阿玛塔”列装印度陆军的进程一切顺利,也只能勉强填补T-72退役后的空白,至于扩充装甲部队则无从谈起。同时,印度陆军还有一项兵种结构上重大短板——机械化步兵严重不足。虽然印度陆军作战部队数量庞大,但其中能够与坦克部队协同作战的机械化步兵部队只有不到30个营。而“阿玛塔”坦克则需要大量的机械化步兵部队与之协同,才能充分发挥坦克的威力(否则只是一种具有性能优势的火力平台)。而印度的气候环境也对“阿玛塔”产生挑战。印度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雨季时潮热多雨,沙漠地带则干旱少雨。基于在寒温带和寒带气候区内作战的“阿玛塔”能否适应完全迥异的气候环境,也有待实践的检验。
閱讀更多 三芒星軍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