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陽:6年從中將晉升上將!

張海陽,1949年7月出生,湖南平江人,曾任第二炮兵部隊政委、上將軍銜。其父為張震上將,岳父是原南京軍區副政委孫克驥少將。他20歲入伍, 在第21軍61師183團2連做戰士戰士,22歲任第21軍通信營有線電連排長,34歲任第21軍61師181團政委。47歲任第27集團軍政委,60歲任第二炮兵政委。46歲晉升少將軍銜,54歲晉升中將軍銜,60歲晉升上將軍銜。張海陽:6年從中將晉升上將!

張海陽:6年從中將晉升上將!

當年他出生的時候,張震將軍,剛剛輔佐粟裕司令員指揮上海戰役,勝利解放大上海,之後,他因積勞成疾住進澄衷療養院。他接到夫人馬齡松打來的電話,說又生了一個男孩。“給孩子取個名字吧!”夫人說。張震驚喜地思忖了一下,為紀念上海的解放,脫口說出就叫“海陽”吧!他就是誕生在解放戰爭隆隆炮火硝煙中。

父親沒事的時候就會給他講,家裡以前的事情。父親告訴海陽兄妹,他們的老家在湖南平江縣長壽鎮,爺爺叫張繼綸,字爻山,是小手工業者,靠做篾工維持全家生活,因家貧40歲才成家。奶奶吳命媛,是農家婦女,沒有纏小腳,是個強勞動力,挑東西,做豆腐,養豬種菜,縫補漿洗,樣樣都行,性格非常要強。

張海陽:6年從中將晉升上將!

而這種艱苦勞動,努力上進的思想,從此便深深的在,他幼小的心裡紮下了根。55歲的時候,他走家串戶,登門拜訪了當年和他父親一道戰鬥的父老鄉親,請他們講述革命鬥爭歷史,尋找當年的舊戰場,瞭解老少邊窮地區的歷史和現狀,感受過去血與火的崢嶸歲月。他感慨萬千地說,戰爭年代,家鄉人民犧牲了20多萬條生命,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飲水思源,作為年輕一代,我們更應珍惜今天,開創明天,以實際行動報答老區人民。

當年汶川地震他率領部隊官兵積極抗震救災,連續15天時間不眠不休。為了鼓舞戰士們的抗震救災鬥志,他在當時提出一個口號“人民養育”,就是“軍隊是人民養育,我為人民敢獻身”。這個口號一直激勵著成都的解放軍官兵始終衝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演繹出許多感天動地的救援故事。

張海陽:6年從中將晉升上將!

他除了在汶川地震組織部隊參與救災之外,在當年年底雲南宜良一帶發生地震後,他同樣善用在汶川大地震後救災的經驗,協助軍區司令員李世明,迅速處理雲南災情。張海洋和父親張震是我軍歷史上首對“父子上將”。第二對父子上將是張宗遜和張又俠父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