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你主動選擇,而非念而不得

少了一枚鐵釘,掉了一隻馬掌。掉了一隻馬掌,失去一匹戰馬。失去一匹戰馬,失去一場戰役。敗了一場戰役,毀了一個王朝。

這個歌謠講的是,公元1485年,蘭開斯特王朝和約克王朝之間戰爭中最重要的一場戰役:博斯沃思戰役。這場戰役直接導致了約克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理查三世的死亡,是英國曆史上重定乾坤的重要戰役。鐵匠在給國王的戰馬釘掌時倉促中少釘了一枚鐵釘,理查三世的戰馬在戰鬥中馬掌脫落,馬失前蹄,使國王落馬,死於亂刀之下,這直接影響了戰局,金雀花王朝就此結束了。

決策力,決定發展

學習歷史能夠直接提高人決策力, 其根本原因是小到一枚鐵釘,大到一個王朝的更替,都是由無數的決策構成的。我們的選擇,決定了我們的生活,能夠決定我們的生活方式的只有我們自己。

決策的好壞沒有固定的評判標準,有句老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就是這個道理,那我們是不是就應該隨遇而安,被動接受選擇呢?那你就溫水煮青蛙,等著被煎熬吧。我們努力提高決策力的原因是主動選擇生活,能夠大概率的避免自己陷入困窘。你有能力去主動選擇和無奈下被動接受選擇,這是兩個概念,從心理和事情發展上都是兩種狀態。

比如有人說“金錢不是萬能的,錢買不來愛。”可是有錢至少能夠讓你滿足基本生理需求,至少能讓你衣食無憂,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你的物質生活。可是當你真的沒錢吃飯,沒錢買衣服受凍的時候,你生存都是問題了,你還有心思想愛的事嗎?

閱讀,提高決策力最直接的方式

我們增長經驗的方式有很多讀書、見人、行路、歷事,這些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的選擇,但是讀書是放在第一位的。比如我們在幼兒園的時候,會因為一個蘋果,跟另一個小朋友成為小夥伴。我們上大學的時候,還會嗎?這就是成長和經驗對選擇的影響。讀書的目的:消遣、獲得知識、收集信息。通過閱讀思考是我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成長方式。

讀書不太可能馬上改變我們的生活,但是我們讀過的書,就像我們吃過的飯一樣,都不會馬上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那些知識和信息,經過了思考,會影響我們的思想,改變我們的行為,進而塑造了我們的性格,形成我們命運特有的軌跡。

通過閱讀積累有兩個重點:①方法:比如積累素材要先學會閱讀和信息收集,磨刀不誤砍柴工,流程順了效率提高才能有實際作用。②量變才能到質變:就像有人說早知道寫公眾號這麼掙錢,土豆姐前幾年為什麼要給紙媒投稿。實際上沒有前面的積累,後面不可能有這些成績。就像那個笑話一樣,說一個人吃了7個餅才飽,吃完第7個說:“早知道不吃前6個,直接吃第7個了。”

“知識變現”是2017年一整年的熱門話題,在年初,出版界迎來了讓人歡喜,讓人憂的“聽書”熱潮。一方面我們擔心“聽書”衝擊紙質書市場,讓原本日漸困窘的出版業徹底崩潰。也有人覺得這是新的機會,知識變現,一方面引發了新的閱讀人群,一方面舊的閱讀人群不會放棄紙質書的閱讀。

在這場熱鬧的發展中,有“知識”的人,的確變現了,優秀講書稿每篇高達1萬元的稿費,讓普通人也投入到學習寫作的熱潮中,希望能分一杯羹。可是很多人連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都不知道,甚至很多人只會一種閱讀方法。講書稿的基本要求就是閱讀後能夠準確交付原書,那些會閱讀的人,有能力抓住這次機會,完成自己的知識變現。

有些事情你開始做的時候成本不高,但是等到真的面臨機會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放棄的代價實在太大了。當年畢業的時候,北京的落戶政策是如果有集體戶口的單位應屆畢業生是可以落戶的,有的同學草率的放棄,等到現在要申請自住房,生了孩子要落戶、要入學才發現戶口有多重要。

人們常覺得準備階段是在浪費時間。只有真正機會來臨,而自己沒有能力把握的時候,才知道自己平時沒有準備才是浪費了時間。

無獨有偶,我開寫作課,反覆建議報名的同學,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要寫樣稿,我來推薦到各APP平臺簽約。另外一方面要開通豆瓣、知乎、頭條號、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賬號發展自己的自媒體品牌。有些同學卻覺得我簽約了一家平臺,有合同了,費心發展新媒體太累了,結果一個小感冒就直接影響稿件質量,不過稿就沒收入,只好硬著頭皮帶病寫稿。而平時在新媒體賬號上有積累的同學,就算被拒稿了,還有新媒體賬號的收入。

今天更新一些形成成長性思維,提高決策力的書:

《做出好決定:理性掌控工作與生活》

願你主動選擇,而非念而不得

生活中你的決策決定了你的生活質量,理性是良好決策的基礎。 理性決策的6個步驟:

① 識別和確定問題

② 確認決策標準

③ 評估標準

④ 制訂備選方案

⑤ 評估每一個備選方案

⑥ 選擇得分最高的方案

今天的決定隻影響未來,而不是過去,無論你作何決定都只能決定未來,做決定的時候,不要注重過去的虧損和成本。如果考慮的是未來的收益或成本,而不是過去的成本的話,那麼做出的決策將更有效。

《錯覺的法則:識破大腦詭計的思維管理法》

願你主動選擇,而非念而不得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和記憶都被當做經驗積累,當遇到類似的事情時,大腦就會藉由經驗做出判斷。這些判斷有好有壞,有對有錯,取決於你長久以來積累的指令。 舉個例子,運動員在平時訓練的時候,都是模擬比賽時的動作,當正確的動作形成條件反射,從而在真正的比賽中,下意識就做出正確的動作。《錯覺的法則》主張通過刻意練習積累自己的正確反應模式,提高自己的優越錯覺、肯定性錯覺、運感力,使自己養成積極的思考習慣,提高決策力,提高生活質量。

《隱性邏輯:教你快速切換思考方式》

願你主動選擇,而非念而不得

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如何理解這個問題。利用“誘導”自己,深入理解思維方式的不同,有利於提高決策質量,從長遠角度來看,能夠找到更適合、更復雜的解決策略的人才能笑到最後。

《慢思考:大腦超載時代的思考學》

願你主動選擇,而非念而不得

ABC分析模式,它可以幫助我們接受、理解和改變自己的習慣。運用定期離線、批量處理、深入閱讀、真正對話等幾個方法,讓思考“慢”下來,重新整理思維方式,以達到選擇最優方案的結果。

《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

願你主動選擇,而非念而不得

開啟成長型思維方式也叫淘金式思維,好處就是會得到立體式的成長,隨時隨地吸收有用的知識,這種思維方式會讓你自信起來,能夠幫助理清生活目標,以達到更好的決策,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黑匣子思維: 我們如何更理性地犯錯》

願你主動選擇,而非念而不得

倖存者偏見會矇住我們的眼睛,讓我們陷入誤區。黑匣子思維,可以幫我揭開思維的蒙布,看到問題的關鍵,並在下次有類似事件的時候,不再做出錯誤的動作,迴避錯誤決策帶來的損失。

我前些日子更新提高閱讀能力的書單,有些持“讀書無用論”的人,強調“讀那麼多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那我很想反問一句,不讀書就過得好了嗎?“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最基本實現方法是要把書裡的內容落地,然後變現,即使在科舉時代,你也只有“習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才能實現讀書的變現。現代商業社會更是要求知識的落地,閱讀的最基本作用是“獲得知識、收集信息”,一方面你以消遣為目的閱讀,一方面又抱怨讀書沒有給你帶來收益,這本身就是矛盾的。

在閱讀之初,就要想明白自己的目的,針對目的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閱讀,閱讀中用合適的方法收集知識,補充自己的知識體系;另外一方面,學到知識後,果斷行動起來,實踐中回顧所學知識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校正。很多人覺得行動力靠意志力提高,其實從心理學和行為學上,這是個有技巧可循的事,我們把一個大目標,分割成無數小目標,這樣很容易就完成了。

在尋找朋友、伴侶的時候,我們都下意識的尋找能量提供者,而回避能量消耗者。實際上,一個能量提供者的最明顯特徵就是決策力高,這是讓他向上走的力量。《禮記·大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靠別人改變自己的生活,已經不太可能實現,提高決策力才能突破自身侷限。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才能通過吸引力法則,聚合到更多的能力提供者,讓我們自己的生活越過越好。

被動的接受選擇,也是一種決策,你選擇了讓自己維持現狀,這也是一種選擇。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是得過且過,然後找很多借口,證明生活的困窘,不是我們的本願。可我們在抱怨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時候,有沒有評估一下,自己到底給自己積攢了多少“選擇”的資本呢?希望你過著主動選擇,而非念而不得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