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人是有多不長記性?不談往昔紛爭,只簡單講講日本軍國主義

某些人是有多不長記性?不談往昔紛爭,只簡單講講日本軍國主義

近代日本軍國主義的形成、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①形成階段,大致從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起至西南戰爭結束的1877年;②近代日本軍國主義體制完全確立階段,大體從1878年陸軍卿山縣有朋發佈《軍人訓誡》和《參謀本部條例》至1894年發動侵略中朝的甲午戰爭;③發展與演變階段,大致從甲午戰爭後的1895年至法西斯軍國主義確立的1936年或直到其敗亡的1945年。

在武家政權統治日本的年代,除了國內諸國間的爭奪戰爭外,日本把侵略矛頭指向了朝鮮半島和中國。日本擴張主義的最早啟發者是豐臣秀吉,他曾提出“欲治大明國之志”並付諸實施。

某些人是有多不長記性?不談往昔紛爭,只簡單講講日本軍國主義

後來江戶時期學者山鹿素行發表著作貶低華夏文明,倡導“日本主義”。他提出“中朝”(指日本)論,宣稱孔子的道統到宋朝就已經泯滅,應該認定日本是“中國”,“唯有日本才確實可謂中國之地”,主張建立以日本為中心的獨自的國際秩序,他還是豐臣秀吉“征伐朝鮮”行為的支持者。山鹿素行的上述思想為後來建立力圖以日本為中心的國際秩序奠定了理論基礎。他的軍事學說被幕府末期的長州藩士吉田松陰所繼承,也是明治維新時期軍國主義的萌芽。

除他們以外的很多日本統治者及思想家,不斷鼓吹其計劃、宣揚對外侵略擴展思想,力倡“海防論”、“開國論”、“海外雄飛論”及“攘夷論”,大肆鼓吹對外擴張思想。

日本的擴張主義意識在面對西方殖民主義的衝擊與幕藩體制的危機時,逐步強化。

佐藤信淵、吉田松陰等維新啟蒙者關於皇國史觀及對外侵略擴張等思想主張,被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軍國主義者完全繼承並加以廣泛宣傳,伊藤博文、山縣有朋、井上馨等人把吉田松陰的擴張思想相繼付諸於指向亞洲大陸的侵略擴張行動,這也為我們的祖輩蒙受的苦難埋下伏筆。

某些人是有多不長記性?不談往昔紛爭,只簡單講講日本軍國主義

雖說我們如今已脫胎換骨,但軍國主義這種東西是有歷史承接性的,它依然是太平盛世下潛藏著的危險暗流。譬如,安倍“八一四談話”中妄言:“日俄戰爭鼓舞了許多處在殖民統治之下的亞洲和非洲的人們。”扭曲事實,顛倒黑白,居然還有人叫他爸爸?!(他的親生骨肉不算)

總體說來,二戰中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戰爭宣告失敗,但是日本軍國主義思想仍未徹底肅清,現代日本社會依然瀰漫著否認侵略罪行的歷史修正主義思潮,不僅影響中日關係,甚至隱隱對中國孩子產生不良影響,只希望這些孩子們記得自己的身份和歷史責任,娛樂歸娛樂,長見識歸長見識,別跪著就成。

(主觀的內容如果引起不適,就當沒看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