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鏡——道鏡、善道二師著

唸佛鏡序

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娑婆穢土也。極樂淨土也。娑婆之壽則有量。彼土之壽則無量矣。娑婆備諸苦。彼土則安養無苦矣。娑婆隨業轉輪生死。彼土一往則永證無生法忍。若願度生。則任意自在。不為諸業轉矣。其淨穢壽量苦樂生死如是差別。而眾生冥然不知。可不哀哉!

阿彌陀佛,淨土攝受之主也。釋迦如來,指導淨土之師也。觀音勢至,助佛揚化者也。是以如來一代教典處處丁寧勸往生也。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乘大願船泛生死海。不著此岸。不留彼岸。不止中流。唯以濟度為佛事。是故阿彌陀經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極樂國土。又經雲。十方眾生,聞我名號,憶念我國,植諸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所以祇洹精舍無常院令病者面西作往生淨土想。蓋彌陀光明遍照法界唸佛眾生,攝取不捨。聖凡一體,機感相應。諸佛心內眾生塵塵極樂。眾生心中淨土念念彌陀。吾以是觀之。智慧者易生,能斷疑故。禪定者易生,不散亂故。持戒者易生,遠諸染故。佈施者易生,不我有故。忍辱者易生,不嗔恚故。精進者易生,不退轉故。不造善不作惡者易生,念純一故。諸惡已作業報已現者易生,實慚懼故。雖有眾善,若無誠信心,無深心,無迴向發願心者,則不得上上品生矣。噫彌陀甚易持,淨土甚易往,眾生不能持不能往,佛如眾生何。夫造惡業入苦趣,念彌陀生極樂,二者皆佛言也。世人憂墮地獄而疑往生者,不亦惑哉。晉慧遠法師與當時高士劉遺民等,結白蓮社於廬山,蓋致精誠於此。爾其後七百年。僧俗修持獲感者非一。鹹見於淨土傳記。豈誣也哉。然贊輔彌陀教觀者,其書山積,唯善道大師唸佛鏡十一門最為首冠。援引聖言開決群惑。萬年闇室日至而頓有餘光。千里水程舟具而不勞自力。非法藏後身。不能至於是也。傑頃于都下嘗獲斯文。讀示所知。無不生信。自遭酷罰。感悟益深。將廣其傳。因為敘引。

唸佛鏡——道鏡、善道二師著

熙寧九年(丙辰)仲秋述

大明朝雲棲寺蓮池大師《竹窗二筆》曰:道鏡、善道二師作唸佛鏡。以唸佛與種種法門對舉。皆斷之曰。欲比唸佛功德,百千萬億分不能及一。可謂篤信明辨,大有功於淨土矣。獨其對禪宗一章謂。觀心者觀無生者亦比唸佛功德,百千萬億分不能及一。學人疑焉。予以為正。四料簡所謂有禪無淨土者是也。但執觀心不信有極樂淨土。但執無生不信有淨土往生。則未達即心即土。不知生即無生。偏空之見非圓頓之禪也。反不如理性雖未大明而唸佛已成三昧者。何足怪乎。若夫觀心而妙悟自心。觀無生而得無生忍。此正與唸佛人上品上生者同科。又誰軒輊之有矣。

古本曰(五代十國之契丹道宗年號當於大宋四主仁宗嘉祐第四)

清寧五稔歲次己亥孟秋月蓂生一葉記

奉聖州彰義寺前東五臺臨壇大德弘律沙門法廣詳勘

崇攝大夫撿挍太保圓教大師賜紫 沙門知昭詳勘

夫唸佛三昧如明鏡照萬象。八萬四千其猶影像。三乘五乘從是得入。諒是海藏之至要。趣道之妙門。如守母以識子。得本而知末。提綱而孔孔皆動。牽衣而縷縷俱來矣。所以華嚴譬如以獅子筋為琴絃。音聲一奏。一切餘弦悉皆斷壞矣。世有一般師。輕蔑彌陀偏勸菩薩。令持陀羅尼修禪定。是錯之甚者乎。西方之外別無觀音之土。九品來應悉擎蓮臺。形像妙觀說是心是佛。是故百丈智覺等皆開張淨土。均勸唸佛。言積於萬卷。書滿於海內。特可備於輕蔑者之金錍者。其惟二師之念佛鏡乎。門分十一導於萬機。疑立二三蕩於群惑。可謂澆世唸佛之寶鏡四輩安神之華屋者也。繇茲雲棲大師深服膺斯書。嘆篤信明解。大有功於淨土。嘗無駁言而還彰偏見過失矣。古梓[言*餚]訛是多。今獲國歡寺本。專隨之正之。但疑楊傑序轉用之。冀祈同志之仁講再挍本。傳之無窮之裡。俱入薩雲之海而已

時延寶元龍集癸丑臘月上浣

江東住侶大谷門人某志焉

唸佛鏡本

【沙門道鏡、善道共集】

(國歡寺僧如賢刻 奉戒弟子林士瑜書)

詳夫圓成至覺盡智海以無方。普應群機破迷山而有路。慈音遍演。親聞者道證三空。妙義齊分。入信者心明八諦。施頓漸之五乘。接聖凡之二類。識其道 者便登常樂之鄉。迷其旨者永溺輪迴之域。是以如來隨機授道。直指西方。開極樂之法門。顯慈尊之名號。故乃人天共仰。凡聖同歸。入華藏之要津。證泥洹之疾徑。行門省略功德甚深。自古名賢盡依唸佛。慧持慧遠壽終寶蓋迎將。道綽道珍命盡仙雲引去。或男或女現祥瑞者一一難陳。若僧若尼感慈光者重重無盡。傳記具明。不勞廣錄。今唸佛鏡者照明唸佛之人。永斷疑惑者也。依之奉行。必出苦輪。較量辨疑者義在下文。總有一十一門。覽者詳焉:

一勸進唸佛門 二自力他力門

三唸佛得益門 四已得往生門

五挍量功德門 六挍量齋福門

七疑謗得罪門 八誓願證教門

九廣攝諸教門 十釋眾疑惑門(復分六門)

十一念佛出三界門

唸佛鏡——道鏡、善道二師著

第一勸進唸佛門

夫佛者三界大師。四生慈父。歸信者滅罪恆沙。稱念者得福無量。凡慾念佛要起信心。若當無信。空無所獲。是故經言如是者信相也。夫信為入道之初宗。智為究竟之玄術。初稱如是信也。後曰奉行智也。故阿彌陀經雲。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此是本師釋迦牟尼勸信之處。彼經又言。汝等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此是六方諸佛勸信處。又經言。隨順此經以信得入。此是法華經勸信處。又云。若人種善根疑則華不開。信心清淨者華開即見佛。此是十住論勸信處。又人無信而不立。車無輗軏不行。此是外書勸信處。又信則所言之理順。順則師資之道成。經無豐約。非信不傳。此是肇法師勸信處。大行和上曰。唸佛法門不問道俗男女貴賤貧富。唯要具信。此是大行和上勸信處。

問雲。既言道信。未知信何等法。

答曰。信意者。信依經中說唸佛定生淨土。信念佛定滅諸罪。信念佛定得佛證。信念佛定得佛護。信念佛臨命終時佛自來迎。信念佛不問眾生同信之人皆 得往生。信念佛生淨土定得三十二相。信念佛生淨土定得住不退地。信念佛生淨土定得自在快樂莊嚴。信念佛生淨土定得不死之地。信念佛生淨土與諸菩薩一向為伴侶。信生淨土更不離佛。信生淨土華臺化生。信彌陀佛現在說法。信生淨土不墮三塗地獄。所以遣唸佛。唸佛一口。準觀經說。定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還得八十億劫微妙功德。所以勸信。是故大行和上遣唸佛人。心唯信佛。佛則知之。佛得他心通故。口唯稱佛。佛則聞之。佛得天耳通故。身唯敬佛。佛則見之。佛得天眼通故。此是大行和上勸信念佛處。又喻信心。猶如深栽果樹。樹根深故風吹不動。後著果實濟人飢渴。唸佛之人亦復如是。要由深信得到西方。成等正覺廣濟危難。若 當無信。空無所獲。是故經言。十住菩薩一起信心念佛。已後縱逢惡緣喪身斷命。寧當即死不退信。故維摩經雲。深信堅固猶如金剛。法珍普照如雨甘露。唸佛之人要須深信。又無量壽經論雲。唸佛有五種門。何者為五。一者禮拜門。身業專禮阿彌陀佛。二者讚歎門。口業專稱阿彌陀佛名號。三者作願門。所有禮念功德唯願求 生極樂世界。四者觀察門。行住坐臥唯遣觀察阿彌陀佛速生淨土。五者回向門。但唸佛禮佛功德唯願往生淨土速成無上菩提。此是無量壽經論中唸佛法門。又彼經雲。有四種修行。何等為四。一者長時修。自一發唸佛心以來。直至得生淨土成佛。 終不退轉。二者敬處修。正向西方專想不移。三者無間修。唯專唸佛。無別雜善而來間隔。亦無貪嗔煩惱雜惡來間。四者無餘修。無餘雜善而來間。何以故。雜善修道多劫乃成。由自力故。唯專唸佛一日七日。即生淨土位居不退。速成無上菩提。乘阿彌陀佛本願力故。速得成就。故名無餘修。又準觀經中勤唸佛人。上品上生 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何者至誠心。身業專禮阿彌陀佛。口業專稱阿彌陀佛。意業專信阿彌陀佛。乃至往生淨土。成佛已來不生退轉。故名至誠心。深心者。即是真實起信。專唸佛名。誓生淨土。成佛為期。終不再疑。故名深心。迴向發願心者。所有禮念功德。唯願往生淨土速成無上菩提。故名迴向發願心。此是觀經中上品上生法。又文殊般若經。不觀相貌。專稱名號。作一行三昧。欲 得速成佛。亦作此一行三昧。欲具一切智。亦作一行三昧。欲得見佛。亦作一行三昧。欲得速生淨土。亦作一行三昧。此是文殊般若經中唸佛往生法。又阿彌陀經 雲。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 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問曰。若唸佛一日往生淨土。何須七日。

答曰。一日七日。皆是臨命終時往生淨土。疾則一日。遲則七日。此是阿彌陀經中上品往生法。又準觀經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教。念阿彌陀佛十口。除罪往生。此是觀經中下品下生法。又準無量壽 經雲。乃至一念即生淨土。並是下品往生法。

問曰。一種唸佛。一念十念即下品下生。一日七日何故得上品上生。

答曰。一念十念為念數少功德亦少。所以下品下生。一日七日為念數多功德亦多。所以上品上生。又一念十念喻晚發心人。一日七日喻早發心人。所以一 念十念一日七日即生淨土位居不退。直至無上菩提。又唸佛喻如孩子哭聲。父母聞之急來相救。飢即與食。寒即與衣。熱即與涼。是父母力。非是子能。唸佛之人亦復如是。唯知唸佛。佛大慈悲尋聲即救。所有罪業佛與滅卻。所有病患佛與差卻。所有諸障佛與拂卻。猶如父母養子相似。故法華經雲。一切眾生皆是吾子。我即是父。汝等累劫眾苦所燒。我皆濟拔令出三界。修道之人要勤唸佛。維摩經雲。欲除煩惱。當修正念。

唸佛鏡——道鏡、善道二師著

第二自力他力門

問雲。論諸法門。其數無量。何法自力。何法他力。

答雲。如來雖說八萬四千法門。唯有唸佛一門是為他力。餘門修道總為自力。 又問。自力修道。準佛經教。何時得成。他力修道何時得熟。

答。自力準佛經教。從初發心經一大阿僧祇劫。始到初地。又經一大阿僧祇劫修道。乃至八地菩薩。皆是自力。他力者。準唸佛法門。阿彌陀經。疾則一日。遲則七日。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即是八地菩薩。何以故。為乘阿彌陀佛本願力故。阿彌陀經中。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既是阿鞞跋致。即是八地菩薩。

又問。自力他力如何。

答喻自力者。猶如小兒年始三歲。宅去京地向經千里。遂遣小兒自行向京。以求官職。無由得到何以故。為幼小故。餘門修道亦復如是。要須多劫修道乃 成。猶如小兒自力向京不可得到。由自力故。言他力者。猶如小兒雖小。依父母及象馬車乘力故。不久到京。遂得官職。何以故。由他力故。唸佛修道亦復如是。臨 命將時乘阿彌陀佛願力。如一念頃往生西方。得不退地。猶如父母將象馬車乘載小兒。不久到京覓得官職。又自力者。猶如貧人還與貧人家客作。用力雖多。得錢極少。餘門修道亦復如是。用力極多。功德極少。如似貧家客作相似。又他力者。如向王家客作。用力極少。得錢無量。何以故。為乘王力故。唸佛亦復爾。為乘佛願力故。用功極少。功德無邊。一日七日專心念佛。速生淨土。早證無上菩提。猶如王家客作相似。又自力他力者。猶如蟻子寄在翅鳥之上。遂將蟻子在須彌山。蟻子 升高受諸快樂。凡夫唸佛亦復如是。乘佛願力速生西方受諸快樂。猶如蟻子乘翅鳥力上山相似。此之他力。餘門修道猶如蟻子自力行上山。不可得到。此乃自力。自 力者猶如蝦蟆。他力者猶如大龍。有諸蝦蟆銜著龍鱗。龍帶蝦蟆速入大海。由唸佛故將於眾生速到西方。又自力者猶如凡夫腳足損壞不能速行。他力者如轉輪王飛騰虛空往四天下。為乘輪寶力故。乘佛願力亦復如是。一念之頃即得往生西方住不退地。餘門修道猶如陸地步行。唸佛修道猶如水路乘船。裡數極多而復不固。唸佛往 生亦復如是。用功極少早證菩提。唸佛法門由乘阿彌陀佛本願力故。速疾成佛。超過餘門百千萬倍。

唸佛鏡——道鏡、善道二師著

 第三唸佛得益門

問曰。念阿彌陀佛往生殊勝淨土。總得幾計利益。

答曰。準善道闍梨集。唸佛法總有二十三種利益。何者是。一滅重罪障益。二光明攝受益。三大師護念益。四菩薩冥加益。五諸佛保護益。六八部防衛 益。七功德寶聚益。八多聞智慧益。九不退菩提益。十奉覲大雄益。十一感聖來迎益。十二慈光照觸益。十三聖友同贊益。十四聖友同迎益。十五神通空駕益。十六 身色殊姿益。十七壽命長劫益。十八得生勝處益。十九面睹聖眾益。二十常聞妙法益。二十一證無生法忍益。二十二歷事他方受記益。二十三還歸本國得陀羅尼益。此是西京善道闍梨唸佛集中利益。又準大行和上唸佛。總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則佛力。二則易作。三則功德最多。四則自他極喜。五則速得見佛。六則定得不 退。七則定生極樂。八則更不離佛。九則壽命長遠。十則與聖無異。又準諸經唸佛往生。總有三十種利益。何等是。一滅除諸罪。二功德無邊。三諸佛法中勝。四諸佛同證。五諸佛同護。六十方諸佛同勸信念。七所有疾患唸佛總除。八臨命終時心不顛倒。九唸佛一法攝多法。十命終之時佛自來迎。十一用少功德速生淨土。十二華臺中化生。十三身黃金色。十四壽命長遠。十五長生不死。十六身有光明。十七具三十二相。十八獲六神通。十九得無生法忍。二十常見諸佛。二十一與諸菩薩共為伴侶。二十二香華音樂六時供養。二十三衣食自然長劫無盡。二十四任運進道直至菩提。二十五常得少年無有老相。二十六常得強健無有病時。二十七更不重墮三 塗地獄。二十八受生自在。二十九晝夜六時常聞妙法。三十住不退地。此依諸經。唸佛生淨土。總有三十種利益。又準涅槃經文。有五百群賊。為曠野劫盜。波斯匿王捉得。已後排其兩目斷其手足。棄在坑中。時賊眾中一人曾向佛邊。聞說唸佛救人苦難。遂轉相教。齊心念佛。爾時諸賊同發願言。三稱佛名。眼目平復。手足如故。所以知唸佛利益不可思議。又彼經中說。天竺國中有一優婆夷。信敬三寶。常好供養一切眾僧。中有一比丘。身患重病。良醫診瞻。須用人肉作[榷-木+月]。服之其病乃差。時優婆夷為敬三寶故。遂割身肉供養比丘。比丘食已病即得差。其優婆夷身瘡苦痛不能忍受。即便念 佛。苦痛總除。身瘡平復如故。所以知唸佛利益不可思議。又準月燈三昧經雲。非但身瘡平復。一切病苦痛患。專心念佛病苦總除。故彼經雲。若遇垂死重病苦痛逼迫無可療治。唸佛三昧不捨。一切病苦悉除。所以善導闍梨大行和上在日。有數個疾病人。唸佛總差。自餘諸病唸佛差者無量無邊。不可具說。非但唸佛病得除差。近來此處有人唸佛。前後感舍利數粒。每常供養。故知唸佛利益難思議。

唸佛鏡——道鏡、善道二師著

第四已得往生門

問。準阿彌陀經雲。若已生今生當生。上來雖勸念阿彌陀佛。未知現今往生許說多少數。自得生已不。

答。準淨土經雲。娑婆世界已有六十七億不退菩薩。念阿彌陀佛往生。他方國土亦復如是。往生者無量無邊。又準華嚴經雲。德雲比丘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又準阿彌陀經。阿難捨利弗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即得往生。又準觀經。韋提希與五百侍女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俱非菩薩聲聞往生。又近來北都有綽禪師人。又有律師西京善道闍梨。懷感法師。大行和上。並僧法會等數百餘僧人。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非但僧等往生。西京東京及餘諸處有數個尼師。得往生淨土。非但尼 得往生。西京東都及餘諸處亦有數個白衣賢者並優婆夷等。念阿彌陀佛。臨命終時。得好境界。往生淨土。如是品類不可具說。如往生傳。此即是已往生者有。唸佛 法門凡夫二乘及諸菩薩同行之教。

唸佛鏡——道鏡、善道二師著

第五挍量功德門

問曰。準阿彌陀經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未知何者是少善根。何者是多善根。

答曰。如來八萬四千法門若望唸佛法門。自餘雜善總是少善根。唯有唸佛一門是多善根多福德。何以得知。準觀經中下品下生人。十念成就即生淨土。一 聲唸佛定得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一念既能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明知還得八十億劫微妙功德。故知唸佛一法即是多善根。又自餘雜善是自力。修行之者多劫乃 成。唸佛修道乘阿彌陀佛本願力故。疾則一日。遲則七日。便生淨土住不退地。故阿彌陀經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故知唸佛一法即是多善根多福德。

問曰。唸佛一口能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不知幾許是劫。

答。一劫者不可數得之為劫。準教。取四十里石厚薄縱廣各四十里。忉利天上有諸天衣。輕重三銖為一分。取三銖天衣。三年一回。拂盡無石總作微塵。 乃為一大劫。有一個人廣造罪業。或殺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貪嗔邪見。五逆不孝誹謗大乘。一切惡業墮地獄中。經八十億劫。若唸佛。生死之罪總皆消滅。還得八十億劫微妙功德。故知唸佛一法是多善根多福德。又算劫數。十千劫乃成一萬劫。十萬劫乃成一億劫。從十億劫至八十億劫功德。有人一日念十萬口阿彌陀佛者。 或有人一日念得二十萬口。準阿彌陀經。一日七日唸佛功德無量無邊。由多功德往生淨土。往生淨土。即是八地已上菩薩。所以彌陀經中。十方諸佛同皆讚歎不可思 議。自餘雜善思得畔際。算得頭數。故名少善根。是可思議。唸佛功德廣大無邊。非心所思。非口所議。是故經雲不可思議。故知唸佛一法是多善根。非餘善根所能及也。又挍量唸佛功德。分為三等。一挍量一念。二挍量十念。三挍量念一日七日。準觀經中。唸佛一口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還得八十億劫微妙功德。唯一劫功德 尚不可思議。何況百劫。百劫功德尚不可思議。何況千劫。千劫功德尚不可思議。何況萬劫。萬劫功德尚不可思議。何況一億劫。乃至八十億劫功德。不可知數。故言不可思議功德。所以觀無量壽經中。廣造五逆謗方等經罪。臨命終時念阿彌陀佛十口。即生淨土。此是下品下生法。一念功德尚自無量。何況二念乃至十念。準觀經中。其人謗方等經。用常住僧物。廣破諸戒。世間惡業盡造。臨命終時。稱念一口阿彌陀佛功德。所造罪業總皆消滅盡。往生淨土。所以經言於一念中滅八十億劫 生死之罪。此是下品中生法

又問。罪障既多。何故唸佛十口乃能除滅多劫等罪。

答。十口佛名定能除滅多劫等罪。何以得知。舉喻釋者。譬如有人積薪千日。起火焚之。不經半日燒薪總盡。罪業煩惱猶如柴薪。唸佛功德猶如猛火。無量劫來罪障由念十口阿彌陀佛功德。一切罪障總皆消滅。又罪障猶如闇室。唸佛猶如明燈。千年闇室明燈才照。其闇悉除。唸佛功德亦復如是。無量劫來罪障由念阿 彌陀佛功德。一切罪障悉消滅。故知唸佛定能滅除多劫等罪。故觀經雲。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又唸佛十口功德尚自無邊。何況有人一日念得十萬口阿 彌陀佛。一日念得二十萬口阿彌陀佛者。一日唸佛功德尚自無邊。何況二日乃至七日唸佛功德。準阿彌陀經。臨命終時。疾則一日。遲則七日。唸佛即往生淨土。又云。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即是八地菩薩。此是上品上生法。何以得知。喻如世間戶次相似。財寶多者作上上戶。財寶少者作下下戶。唸佛功德最多者生淨土作上上品。唸佛最少者作下下品。如來雖說諸善功德八萬四千法門。唯有唸佛一門是最上法。如來雖說諸善功德。唯有唸佛一法是多善根是多福德。自餘雜善若望唸佛。總是少善根少福德。唸佛法門實非餘門所及也。故知唸佛一門是多善根多福德。又唸佛法準諸經說。極甚難值。何以得知。大阿彌陀經雲。過去有一國王。能起信 心。擬作唸佛要法。遂至善知識所。志求唸佛要法。爾時善友報大王言。此唸佛要法極理難聞。大王貴聖。豈能學。王報大師。苦能為我說唸佛要法者。吾當終身供 給走使。爾時善友報大王雲。王擬修唸佛要法者。宜舍國位此處供給。多時不退。即為王說唸佛要法。爾時大王遂舍國位。即隨善友供給所須。時世人民壽命無量。經八千歲。苦處先登。不避勞倦。不生退轉。於其中間。兩度聞說唸佛三昧。於後世後時得值二萬八千諸佛。併為王說唸佛三昧。其王聞唸佛法故遂得成佛。何況今時得聞。至誠信念。豈不往生極樂世界。億億眾生沉淪惡道不得成佛。只為不逢唸佛法門。故知唸佛極難逢。

唸佛鏡——道鏡、善道二師著

第六挍量齋福門

問唸佛法門亦復持齋已不。

答。唸佛之法亦須持齋。大行和上一食持齋長時無闕。

問。持齋得幾功德。

答。大雲密藏經。齋法清淨經。挍量齋福利經中所說。齋有五時。寅時齋者。得八萬四千億歲餘糧。卯時齋者。得八萬億歲餘糧。辰時齋者。得六萬億歲 餘糧。巳時齋者。得四萬億歲餘糧。午時齋者。得五百日餘糧。午時後不得成齋。得罪無一分功德。言餘糧者。餘則不盡。故言餘糧。今生多足衣食。皆是過去持齋 所獲。所以大行和上說。唸佛之人要須持齋。又譬如一日得糧食。尚不可思議。何況十年糧食。十年糧食尚不可思議。何況百年糧食。乃至百億千億萬億八萬億糧食。既準經說。故知持齋功德不可思議。唸佛人要須持齋。

唸佛鏡——道鏡、善道二師著

第七疑謗得罪門

問。讚歎唸佛得何功德。誹謗唸佛得何罪。

答。準雜集經說。一度謗唸佛人。千劫墮泥梨地獄。一度贊唸佛人。滅卻身中百劫極重惡業。大行和上說。人不志心唸佛。亦謗佛故遂即謗法。直入阿鼻獄中。受諸苦痛。無有出期。

又問。阿鼻地獄如何莊嚴。

答。阿鼻地獄者。觀佛三昧經說。縱廣正等八千由旬。七重鐵城七重鐵網。有七鐵幢。八萬四千劍林。八萬四千熱湯。銅狗鐵蛇鐵烏滿此獄中。一人入 獄。亦皆遍滿。多人入中。亦復不牢。一墮此獄。長時受苦。無有出期。無有間隔。經八萬大劫。然後得出。復墮畜生。由謗唸佛法故。墮地獄中受無間苦。若不迴心唸佛。無間等罪無由得出。若能志誠唸佛。無間等罪並皆消滅。又準法華經中。見有讀誦書持經者。輕賤憎嫉而懷結恨。即墮無間地獄。何況謗唸佛之人。其人罪 重。於謗誦經讀經書經人。百千萬倍。所以大行和上。違情能忍。打罵莫報。恐招罪。故遺教經雲。劫功德賊。無過嗔恚。甚於猛火。常當防護。無令得入。猛火能 燒世聞諸珍寶。嗔心猛火能燒七聖財。是故唸佛之人亦須忍辱。又華嚴經雲。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生。又準觀經。讚歎他好。自得功德。以罵他惡。自得罪報。何以得知。報恩經雲。均提沙彌為罵上座。音聲如狗吠。均提沙彌由一惡言。五百生中常作狗身。故知罵他還自得罪。又雜阿含經中說。有一人讚歎修道人善事勝妙。 五百生中常得端正。形貌殊好。口氣常香。遍體香潔。如優缽羅華香氣逆風四十里聞香。故知贊他並得善報。唸佛人兼須贊善。準法華經雲。不說他人好惡長短。唯專唸佛速生淨土。不果沉淪。

唸佛鏡——道鏡、善道二師著

 第八誓願證教門

問。既專念阿彌陀佛。定生淨土。定得無量功德。未審有何保證令不遣信耶。

答。大有保證。準阿彌陀經中。六方諸佛恆河沙數。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不誑眾生。當信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說。唸佛定得無量功德。一日七日稱念阿彌陀佛。定得往生淨土。一依此教不生淨土誑汝。口中出舌已便當壞爛。不還入口。此是六方諸佛以願證處。又準大寶積經。 阿彌陀佛作法藏比丘時。發四十八大弘誓願中說。若我得成佛時。十方天人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法總持者。不取正覺。生我國土不得三十二相者。不取正覺。十念成就不生我國者。不取正覺。若生我國中。更重墮地獄及三塗惡道者。不取正覺。生我國土。形貌不平。一有好醜者。亦不取正覺。生我國中。不得天眼天 耳六通自在者。不取正覺。十方眾生稱我名字。不得十方諸佛諮嗟讚歎我名者。不取正覺。若女人厭惡女身。求生我國。臨命終時。不轉女身成男子復受女身者。不 取正覺。言正覺者亦明菩提。若一切眾生乘我願力。不得如上果報。我即不證無上菩提。即是誑諸眾生。我誓當在惡道中不得無上菩提。此是阿彌陀二立誓願處。又阿彌陀經雲。說經之日。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阿彌陀佛既得成佛。唸佛定得往生。又本師釋迦說。專唸佛名亦為難事。我行此唸佛得無上菩提。說阿彌陀經 意者。為本師釋迦因中發願。是故法華經中說。我本立誓願。欲令一切眾如我等無異。如我昔所願。今者已滿足。化一切眾生。皆令入佛道。此是釋迦佛立誓願處。 又觀音經雲。弘誓深如海。歷劫不可思議。侍多千億佛。發大清淨願。此是觀世音菩薩發願處。又善導闍梨在西京寺內。與金剛法師挍量唸佛勝劣。升高座遂發願言。準諸經中世尊說。唸佛一法得生淨土。一日七日一念十念阿彌陀佛定生淨土。此是真實不誑眾生者。即遣此堂中二像總皆放光。若此唸佛法虛不生淨土。誑惑眾生。即遣善導於此高座 上即墮大地獄。長時受苦永不出期。遂將如意杖指一堂中像。又皆放光。此是善導闍梨立誓願處。又大行和尚言。若有人。能依阿彌陀經唸佛。不取相貌。心唯信佛。口唯稱佛。身唯敬佛。違情能忍。惡衣先著。粗食先吃。孝義並仁慈。專心念佛。逢緣不退至死不移。雜善及惡亦皆不作。唯專唸佛。能如是者。大行皮中剝與 作衣服著。肉中截割與作飯食吃。若依經唸佛不生淨土。念一口佛。不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不得八十億劫微妙功德。不剝皮與著。不割肉與吃。誑惑眾生。使大行 立請交報。六根壞爛遍體生瘡。使人眼見苦痛難忍。當來直入地獄更不再出。此是大行和上立誓願處。又喻誓願猶如寶車。有諸寶車多載珍寶。擬上國王求官職。車載寶物。要須繩索縛束牢固。然始到京。不被傾側。珍寶不失。王得寶物。遂與官職。唸佛亦然。要須誓願。行始得成。不失唸佛功德珍寶。乃至淨土早證菩提。若當無願所修行。行無由得成。故阿彌陀經。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唸佛鏡——道鏡、善道二師著

 第九廣攝諸教門

唸佛總持辯才無礙。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及方便願力智無不具足。由唸佛故。猶如如意寶殊所求皆得。若自能唸佛佈施他人。教他念佛。此即當佈施。由唸佛故滅除諸罪。即是持戒。惡法不生即是忍辱。行住座臥唸佛名字不離心口。即是精進。深信不疑。志誠唸佛所生淨土不生退轉。即是禪定。由久用功念 佛名號。一切經教披文即解。此即智慧。是故唸佛總持辯才無礙。又準唸佛。攝六度果報。何以。由唸佛故往生淨土。衣食自然財寶總足。即攝佈施。由唸佛故往生淨土。得男子身具六神通。即攝持戒。由唸佛故往生淨土。得端正可喜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即攝忍辱。由唸佛故當生淨土。水鳥樹林佛及菩薩總皆說法。聞是音已皆自然生唸佛念法念僧之心。即是精進。由唸佛故生彼國已。更無異緣。常住三昧故。即是禪定也。生彼國已。自然解了一切諸法。即是智慧。故唸佛一法攝六度果 報。過於財施百千萬倍。所以涅槃經雲。唸佛一口分作十六分功德。若有一人佈施一世界眾生經三月。只將唸佛十六分中一分功德亦復勝彼。故知唸佛過於財施百千萬倍。

唸佛鏡——道鏡、善道二師著

第十釋眾疑惑門

問。諸有疑惑請乞除斷。故般若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者。何以故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得見如來。

答。般若遮不見如來者。為所一相貌及以音聲皆求人我不求往生及無上菩提故。只行邪道不見如來。觀經阿彌陀經等。應當起想念。及專稱名號。不求人 我。唯求擬生淨土速證無上菩提。名正道。得見如來。若望法身。無相為正。色相音聲以得為邪。此對十地已上菩薩。觀經及阿彌陀經。觀一相好。及以聞名見報身如來。此對凡夫二乘諸小菩薩。若望報身。觀佛稱名以將為正。無相為邪。若對法身。所有即論無相。又復說般若經時。世尊先向忉利諸天。為母說法。當時世尊初從天來至閻浮提。須菩提憶念世尊。入定觀佛。遂在先來。於時有一天女。不知所以。先見世尊。既見佛已。女即問佛言。我最在先見佛不。世尊言。汝在後見。天女曰云。我初來到。無一人來見佛者。何故在後。世尊語言。有須菩提。在先入定。除去人我。觀見法身在天女前。故在先見。女為起人我心觀我色身故。在後見世尊。為對彼天女故。說頌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此頌即對外道益當時。不忤未來世事。不同觀經。又復般若為遮外道計四大五蘊 是常。計色為我。計聲為我。所以般若經遮彼外道。不見如來。今依觀經等。說厭患門。願離生死速生淨土早證菩提。不觀我相。遂見如來不同般若。

問。往生論雲。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觀經何故說韋提希並五百侍女同得往生。中品三人二乘往生。

答。準往生論說。女人二乘不往生者。為無決定往生者性。女人唯愛女身。不求淨土。不肯唸佛。論遮不生。二乘根缺亦復如是。唯住小果。不生淨土。不解唸佛。所以不生。觀經及阿彌陀經等說往生者。二乘根缺及女人迴心唸佛厭惡女身。自此已下名對法論。更分為六。

一念佛對三階門 二唸佛對彌勒門

三唸佛對坐禪門 四唸佛對講說門

五唸佛對戒律門 六唸佛對六度門

一念佛對三階門

問。三階法中。不坐僧床。不吃僧食。唸佛法中。未知許吃僧食坐僧床及過齋已不。

答。唸佛法中。通許僧食及坐僧床並過齋何以故。為念佛猶如國王。亦如王子堪受國王祿[打-丁+升]。堪受如來作蔭。又佛猶如父母。唸佛人猶如男 女合得父母飯食衣服床榻臥具。所以通坐僧床。及吃僧食。並復過齋。難雲。不坐僧床不吃僧食即是修道者。邊地下賤可應是修道人。何以故。邊地下賤不坐僧床不 吃僧食。彼邊地下賤既是非曰道。故此三階亦非修道。

問。三階稱惡眾生。唸佛是好眾生。為當亦是惡眾生彼。

答。不是惡眾生。何以得知。準一經雲。若唸佛者是人中芬陀利華。此華者諸華中極好。若唸佛者一切人中最好。故以為喻。滅除諸罪故是好眾生。三階 為罪不滅。所以是惡眾生。難雲。罪惡眾生即是修道者。疾患之人應是修道。何以故。是惡眾生故。彼等患人非是修道。此等三階亦非修道

問。三階法不許入寺。唸佛法許入寺已不。

答。唸佛法中許住持寺觀。何以故。現在住持好處。當來擬生好國。擬證菩提。所以令住持寺亦入伽藍寺舍好處。難曰。伽藍精舍好處。下惡眾生不令住。無上殊勝妙果。下惡眾生不可得。

問。三階法中。見形像及以諸經。不多恭敬。為是泥龕。四生眾生是真佛故。所以恭敬。唸佛法中。未知敬佛像及經已不。

答。唸佛法曰。見佛形像及經。並遣恭敬。何以故。準報恩經中所說。釋迦牟尼佛向忉利天。為母摩耶夫人說法。經九十日。優填大王憶念世尊。不能得 見。遂遣巧匠造世尊形像一軀。一仿世尊。世尊從天下來至閻浮提。其優填大王與諸群臣遂去迎佛。其形像佛亦迎世尊。世尊共形像佛一處並立。兩佛相似。遂將手 摩形像佛頂。語形像言。我將不久入涅槃。留汝久住世間教化眾生。世尊尚自敬佛形像。罪惡眾生豈不敬耶。又準十輪經雲。獵師被袈裟。象為起恭敬。敬袈裟功德。命終生忉利諸天。九十一劫受諸快樂。何以故。為相似故。諸佛形像亦復如是。為相似故。恭敬之者感得尊貴榮華。生天淨土。所以佛名經中。有盧舍那佛敬形 像佛。盧舍那佛尚自敬形像佛。何況凡夫豈不敬耶。又華嚴經雲。唸佛三昧當得見佛。命終之後生於佛前。彼人臨命終時。勸令唸佛。為示尊像令瞻敬故。故知華嚴 經中有遣恭敬形像佛。云何三階難雲。一切形像是[泥/土]龕。食來不合吃。一切牛驢是真佛。食來即合吃。一切形像是[泥/土]龕。衣服供養不合著。一切眾 生是真佛。昆蟲上得衣。云何合著。一切眾生是真佛。不合損。一年之中損生無頭數。殺佛之罪如何除得。一切眾生是真佛。身合安置勝妙處。自身既在好房舍。佛 在下惡處。豈成平等。

問曰。三階念地藏菩薩功德多少。如念阿彌陀佛。

答曰。念阿彌陀佛功德。多於念地藏菩薩百千萬倍。何以得知。準觀音經。有一人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乃至一時不如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十輪經雲。一百劫念觀世音。不如一食頃念地藏菩薩。群疑論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薩。不如一聲念阿彌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薩為法臣。如王出時臣必隨從。大能攝 小。佛是覺滿果圓超諸地位。所以積念者功德最多。過於地藏百千萬倍。菩薩未屬佛地。果未圓滿。故功德最少。

問曰。唸佛是一乘。三階非是一乘。何以故。若是一階。容可是一乘。既言三階。豈成一乘義。又準法華經雲。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 除佛方便說。言無二者。若望菩薩。即無緣覺。言無三者。若望緣覺。即無聲聞。又言無二者。若望佛說。即一乘無聲聞緣覺。何以故。二乘極果大乘初地。所以言 無二。言無三者。即無菩薩乘。為十地因果未極故。所以無三。準法華經中。唯有一佛乘。息處故說二。今為汝說實。汝所得非滅。為佛一切智。當發大精進。故知佛者覺滿果圓超諸地位。是最上乘。稱究竟位。是名一乘。實非餘乘之所及也。故大行和上當在之日。亦有數個三階。舍三階法歸依和上唸佛。

第二唸佛對彌勒門

問。念阿彌陀佛功德多少念於彌勒。

答。念阿彌陀佛功德。多於念彌勒百千萬倍。何以得知。準經中說。阿彌陀佛現是覺圓果滿超諸地位。所稱念者功德最多。彌勒現是菩薩位中。未超諸地果未圓。故稱念之者功德狹少。

問。何故不念彌勒生兜率天。云何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

答。為兜率天不出三界。天報既盡。還墮閻浮提。所以不願生天。若往生淨土。出過三界。直截五道。一生彼國。直至菩提。更不墮落。所以願生。又兜 率天少時受樂。彌陀佛國中樂最勝。故名為極樂。長時受樂無有限期。以是因緣勝於兜率百千萬倍。何以得知。經中所說。一則身相勝。彌陀佛國眾生生者。皆具三 十二相。兜率天人則無此相。二則徒眾勝。既生淨土。與諸菩薩共為伴侶。受男子身。無女人相。兜率天上男女雜居。不同菩薩。三則壽命勝。兜率天上壽命四千歲。已還復卻來重墮閻浮提。彌陀佛國一去直至佛果更不再來。四則神通勝。彌陀佛國菩薩總六神通。兜率天上人無神通。五則果報勝。彌陀佛國眾生。衣服飲食香 華瓔珞一切供具。自然化成不須造作。長時受用無有窮盡。兜率天上造作方成。縱有自然衣服。不得多時。四千歲已命欲終時有五衰相。一則頭上華萎。二則腋下汗 出。三者起坐不定。四者氣力衰微。諸天免其眷屬。五者多諸桌舉。不如極樂世界百千萬倍。

問。當來彌勒下生之時。三會說法。度諸眾生。得阿羅漢果。何以不願求生。云何求生彌陀佛國。

答。彌勒未下生來。不可待得。何以得知。經中所說。釋迦牟尼佛入涅槃後。經五十六億七千萬歲。然始下生。人壽八萬四千歲時。彌勒乃出。準法王本 記。釋迦涅槃已來。始有一千七百餘年。全未擬來。不可候待。眾生命短。恐沈苦海多劫受殃不值彌勒。唯阿彌陀佛現在說法。住極樂世界。廣度眾生。歸依西方早 證道果。勝於彌勒百千萬倍。設值彌勒三會。說法廣度諸人。得阿羅漢。小乘極果。若望大乘。始到初地。億億眾生不逢彌勒佛。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即是八地已 上菩薩。疾則一念十念。遲則一日七日。稱念阿彌陀佛即生淨土。實過彌勒百千萬倍。又複本師說彌陀經之日。彌勒菩薩亦在會中。阿逸多菩薩是也。彌勒尚念阿彌陀佛。何況未來諸眾生豈不念耶。大行和上在日。數個彌勒業人迴心念阿彌陀佛。又唸佛法準佛經教。後末法時諸法總滅。特此唸佛正法止住百年教化眾生。故知念 佛不可思議。

第三唸佛對坐禪門

問。念阿彌陀佛。何如坐禪看心作無生觀。

答。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速成佛果。勝於無生觀門百千萬倍。何以得知。準維摩經言。譬如虛空造立宮室。終不能成。地上造作隨意無礙。無生看心亦如是。何以故。無生即是無相。無相即是虛空。所以難成。唸佛之法事理雙修。猶如地上造立宮室。所以易成。如貧人少乏財寶。學他王家造立舍宅。雖辦得少分材 木。從生至死終不能成。後時材木爛壞。虛費功程無有成就。無生亦爾。為功德法財不得成就。枉用功夫無有成益。唸佛法門則不如是。由唸佛一口。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還得八十億劫微妙功德。如富兒造宅立便成就。所以觀經雲。然彼如來宿願力故。有憶想者必得成就。不同無生。何以故。又法華經雲。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不現前者即是無生。既是十劫不得成佛。故知成佛遲。如唸佛。遲則七日。疾則一日。速生淨土。即是八地已上菩薩。何以故。 乘佛願力故。

問。看心功德多少於唸佛功德。

答。看心功德少於唸佛功德百千萬倍。何以知之。準觀經雲。唸佛一口。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得八十億劫微妙功德。一度看心。未知滅幾許罪得幾許功德。不言滅幾億生死之罪地獄悉滅往生淨土。故知少於唸佛功德百千萬倍。

問。唸佛往生得何果報。無生觀成得何果報。二種何者為勝。

答。唸佛往生得三十二相。具六神通。長生不死。超過三界。直至成佛。更不墮落。菩薩聖眾共為伴侶。阿彌陀佛親自說法。無生觀成生長壽天。經八萬大劫還墮惡道。無生觀萬中無一得成就者。為不時宜。假令得成生長壽天。不出三界。克十而論。不如淨土百千萬倍。

問曰。準無生觀。唯遣看心。其心為赤為白為青為黃。觀者為當成不成。

答曰。無生看心非青非白非赤非黃。非不言成不成。心不相貌。復無成就。虛費功夫徒勞何益。難雲。看心之時即得成佛者。看衣即得暖。看食應得飽。 看金應得寶用。看心之時亦得道者。看衣不著不廢寒。看心之時亦不得果。又準像法決疑經說。坐禪不是末法時。何以故。彼經雲。佛滅度後。正法五百年持戒堅固。像法一千年禪定堅固。末法一萬年唸佛得堅固。準法王本記。入末法來二百餘年。是念佛時。不是坐禪時。所以大行和上在日。數個禪師門徒從和上教授迴心唸佛者多。

第四唸佛對講說門

問。念阿彌陀佛功德多少於聞經功德。

答。唸佛功德多於聞經功德百千萬倍。何以得知。觀經下品上生人無惡不作。由造惡故。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為說十二部經。彼人聞已滅除千劫等罪。聞經力小。地獄猶未滅。得智者教。念阿彌陀佛十口。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問。讀經功德多少於唸佛功德。

答。讀經功德亦少於唸佛功德。大行和上說。不念佛修行讀經。猶如讀藥方。唸佛猶如服藥。讀藥方病即難除。服藥病則易差。讀經修道功德亦少於唸佛功德。正是修道。以此事故功德最多。

問。講經功德多少於唸佛功德。

答。講經功德亦少於唸佛功德百千萬倍。何以故。講經猶如數寶。唸佛猶如用寶。數寶雖多。不除貧苦。不言滅罪。不言得功德。用寶雖不多。能濟身 命。得功德無量。明知少於唸佛功德百千萬倍。又講經如磨石。雖獲少分利益盡與他人。自損無量。為受禮拜供養。大損果報。所以論雲。譬如貧窮人晝夜數他寶自無半錢分。多聞亦如是。故知講經功德亦少於唸佛功德百千萬倍。何以得知。如唯識論。多破計我。講論之者口雖說法。心多計我。不起我者萬中無一。所以法華經雲。我慢自矜高。諂曲心不實。於千萬億劫。不聞佛名字。亦不聞正法。如是人難度。由是事故。講論不如唸佛百千萬倍。所以上世有惠感法師智仁法師蘊法師。皆舍講論同歸唸佛。

第五唸佛對戒律門

問。唸佛功德多少於持二百五十戒五百戒等功德。

答。唸佛功德多於持戒功德百千萬倍。何以得知。準經說。持戒證小果。始到初地。準彌陀經。若一日七日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即是八地已上菩薩。所 以經雲。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故知功德多於持戒功德百千萬倍。又準經中說。如今不是持戒時。是念佛時。何以得知。準像法決疑經說。本師滅度。正法五百年 持戒得堅固。像法一千年坐禪得堅固。末法一萬年唸佛得堅固。自從佛入涅槃已來。準釋迦碑文。已有一千七百餘年。入末法來二百餘年。故知是念佛時。不是持戒 時。縱有持戒者。準戒經文。即得名譽及利養。死得生天上。無證得阿羅漢果。縱得生天。不出三界。就持戒人中。萬個無一具戒者。何以故。為戒細人粗。數多難 持。若望唸佛。數少易行。得多功德。

問。唸佛得益多少於持戒得益。

答。唸佛能益無損。持戒損多益少。何以得知。準目連問經。破初篇戒。取長壽諸天計人間九百一十五俱[月*尼]六百萬歲墮地獄。準戒文中。有五篇 七聚。依挍量。第一篇重挍量第二篇一倍。第二篇重挍量第三篇一倍。第三篇重挍量第四篇一倍。第四篇重挍量第五篇一倍。第五篇最輕犯突吉羅。九百萬歲墮地獄 中。一夜不懺者捨本利。準破戒罪。無量無邊。持戒萬中無一。故知損多益少。唸佛一口。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所以有破戒罪。念阿彌陀佛。總得除滅。何以得 知。準觀經文。下品中生人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應墮地獄經歷多劫。受苦無窮。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為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為贊彼佛光明神力。教令唸佛。彼人聞已。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往生淨土。故知破戒罪亦得消滅。又準群疑論中說。破戒者護。復失道者導。盲冥者眼。故知唸佛純益無損。 承前北都有律師。舍戒律業迴心唸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準觀經中說言。中三品人。律師唸佛往生淨土。故知唸佛門持戒苦行不及也

第六唸佛對六度門

問。唸佛功德多少於六波羅蜜。

答。唸佛功德多六波羅蜜百千萬倍。何以得知。準維摩經說。念定總持人自求生淨土。總得往生。一切不問。

問曰。有人復疑。唸佛猶如口打鼓。如何解釋。

答曰。亦如口打鼓。何以。因口誦心記。乃打由成。若無心口。無由得成。唸佛亦爾。心信口稱。乃生淨土。速證無上菩提。若無心口。無由往生。所以如口打鼓。

問。何故不念本師釋迦。但念阿彌陀佛。

答曰。念彌陀者。本師教念。然始解修。猶如父母生得子已。遂付師教學問乃成。皆由師立。彌陀亦爾。本師說經。殷勤勸念阿彌陀佛。令生淨土。早證 菩提。將唸佛名稱為難事。本師自說。我行此念阿彌陀佛難事。得無上菩提。本師釋迦自亦唸佛勸。汝等一切眾生若能稱念阿彌陀佛。定生淨土。早證菩提。是為甚 難希有之事。本師遣念阿彌陀佛。又復唸佛猶如父母多諸子息。當居儉處。將去遂豐然始養得。不被餓死。本師亦爾。為娑婆濁惡不堪久住。恐畏沉淪墮於地獄。將諸眾生同歸淨土。受諸快樂。不被沉淪。是故偏令思念阿彌陀佛。不念本師。非但釋迦因唸佛得成佛。十方三世諸佛皆因唸佛三昧當得成佛。故月燈三昧經雲。十方 三世一切過去未來及現在佛。皆學唸佛速證無上菩提。故知三世諸佛皆因唸佛當得成佛。

問曰。何故不念十方諸佛。偏念阿彌陀佛。

答曰。現在十方佛中。彌陀最勝最尊最慈。又十方佛中。彌陀佛與眾生結緣最深。於現在十方佛中。彌陀佛願力攝眾生最多。又十方佛淨土中。彌陀佛淨土最好。韋提希等選得。又十方淨土中。彌陀淨土最近。十方諸佛名號中。念阿彌陀佛名號功德最多。所以專念彌陀佛。不念餘佛。

問曰。何故唸佛是一法。乃能廣攝諸門。

答曰。唸佛雖是一法。定能廣攝諸門。何以得知。舉喻釋者。唸佛猶如如意寶珠。雖是一個寶珠。能攝一切寶物。故法華經中說。龍女為獻寶珠。速得成 佛。雖是一法。增長一切功德。感得生淨土。速證無上菩提。一法包含一切法。所以維摩經雲。念定即總持。包含一切法。故一法中乃含諸法。

唸佛鏡——道鏡、善道二師著

第十一念佛出三界門

問曰。淨土為出三界。為在三界中。

答曰。淨土定出三界。不在三界之中。既言三界。何等為三。一者欲界。從此閻浮上至六天總名欲界。二者色界。六天已上梵眾天等一十八天名為色界。 三者無色界。又有四天。空處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等總名無色界。又復三界向上非非想處二十八天。向下即是無間地獄。人在中間住。猶如牢獄之中相似。所以法華 經雲。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是故韋提希厭娑婆世界五濁惡處。何等為五。一者劫濁。謂疫病饑饉刀兵等劫。二者煩惱濁。 一切眾生多諸煩惱。三者命濁。壽命短促。四者見濁。誹謗不信。五者眾生濁。無其人行。又有地獄餓鬼畜生盈滿不善聚集。是故遣厭。欣樂西方極樂世界。所以經雲。能於三界獄勉出諸眾生。普智天人尊哀愍群盲類。能開甘露門廣度於一切。又論雲。超出三界獄。目如青蓮葉。聲聞眾無數。是故稽首禮。又往生論雲。觀彼世 界相。勝過三界道。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又準群疑論中說。淨土豎超三界。橫截五道。一得往生。更不墮三界牢獄。直至無上菩提。故知彌陀淨土定離三界。 不在三界之中。所以唸佛法門頓出三界。若慾念阿彌陀佛速生淨土者。要須三業成就。第一心唯有信。第二口唯有念。第三身唯有敬。不問有人無人尊卑老少。晝夜常不懈慢。名為敬成就。不議他人長短說食數寶。唯口唸佛聲聲不絕。名為念成就。不墮貪嗔等煩惱及鬥亂打罵怨恨嫉妒殺盜淫妄。是墮三塗因。與唸佛法不相應 故。唯有信念佛。不揀道俗。不問男女貴賤。不問罪有輕重。唯信為本。若成就者。萬病皆差。不假世間醫藥。萬善自成。不假世間教經。頓能成就。其萬善成事。 非是己能。亦非修行力。若據經文。從凡位至初地經一大阿僧祇劫。若三寶力。不假多劫。又依經文。聞說阿彌陀佛。乃至一心一念。歡喜踴躍。志心迴向即得往 生。住不退地。法華經雲。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世間之中唯有母力。能令其子身得安穩。出世間中唯有諸佛。能令眾生出三界苦。得生淨土見佛聞法。又依經文。佛有慈悲喜捨。慈能與樂。悲能拔苦。不問地獄餓鬼畜生及人中苦。若問即不名大慈悲。又如其母。世間之母於子有種種苦。終不辭勞。無疲倦。以樂為本。豈容諸佛大聖大悲。不問怨親道俗男女。平等普皆救。救護何等苦。世間之苦與地獄苦百千萬倍諸佛即救。況人中極輕。若不相救。即與經教相違。人中諸苦。發心悔過。 作諸戒行。作諸功德。諸苦頓除。信始成就。生死退失。委知地獄不再入。人中諸苦。苦即不滅。病即不差。千無一信者。縱有信者。不過旬月尋即還退。不見經文 以不知未來之苦。其心不定。現在之苦復不得滅。眾生謗起。又依經文。現在之苦定滅。未來之苦必無。今現世人有誦得經者。及有異行與國王相應者。頭髮即落。 袈裟著身。亦無戒行。在世間內。上至國王。下至父母。皆反致敬。是誰之力。盡豈不是三寶之力。世間之內亦有不問貴賤男女皆令自在衣食自然。見者恭敬不辭勞 倦以是義故。當知三寶之力。唯信乃知。不信之人如盲如聾。等無有異。故知唸佛之人聲聲不絕。無病不差。無罪不滅。定不驚怕。亦不轉退。日日之中心眼自開。轉加作意。並與經教相應。行住坐臥心終不散。亦不失威儀。縱聞諸經論。並與心行相應。轉加歡喜。遞相接引有信之人。如母救子不辭勞倦。無信之人寧當噤口。 而死不得出言。令他起謗。非是謗人。直謗於佛。當說彌陀經時。釋迦難解之法為一切眾生說。若有信者。是六方諸佛知甚難信之法。恐後眾生生疑謗。故舒舌作證。表此經文定不虛妄。又聞此近來諸行者等鹹生驚疑。及有誹謗者。以是義故。諸佛再三懸知末法世不信眾生。若有信者。一切諸佛共所護念。自不信佛語。自無 善可得住不退轉地。皆彌陀經語。若不作業。自障聖道。彼此經教皆是佛說。自修行之教善神護助之法。深生信敬。修行不捨諸佛護助。復是諸佛本願力教。現在聞而不信。直入地獄。無有出期。豈不謬哉。若見此經文。再三思量。審有經教。方始相應唸佛戒行斷除法門。但能決定深信至誠不退者。念念不絕。聲聲喚佛。不問 道俗貴賤貧富好醜男女。罪有輕重。唯取信心成就。若不信諸佛慈悲。縱是父母亦無救處。不得往生。唯有信心成就。諸佛常住不滅。亦無退轉。信佛大聖一切賢聖 最上最勝最大。是名世尊。不問過去未來現在所有眾生。不問大小善惡之心多少。皆知若有人信佛大慈大悲。能救眾生過去未來現在所有眾多惡業罪障。發心悔過。 並悉知之。尋即往救。亦不過時度。名為大慈大悲。如世間母。見子在糞穢中及飢寒苦痛。終不再離。名為慈悲母。在世之人無能報母恩德。是小慈母於子尚不辭疲 倦。諸佛大慈大悲與救百千萬倍。不唯救世間之苦。能救生死大苦。是故世間有能信者即救。亦不問罪有輕重。謹依法華經文。佛言。一切眾生皆是吾子。我則是 父。汝等累劫眾苦所燒。我皆濟拔令出三界。又不問道俗男女貴賤老少好醜貧富及罪輕重。以是義故。唯論信者。能悔過者。深信成就。聲聲不絕。唸佛名字。經雲 一切諸佛共所護念皆得不退轉。又云難信希有之法。唯取信心不雲罪人。亦不得言女人不得往生。唯論信者。若是戒行成就者皆悉往生。即非難信。亦非希有。善男 子善女人能信不昧。不問罪有輕重。是病皆除。是罪皆滅。不論遠近。唯取信心頓斷疑惑頓覺唸佛。如母救子。故名難信希有之法。說此經時。六方恆河沙諸佛各各 出舌證明。即知過去未來現在眾生。聞者並皆生疑起謗。不信佛有如是力。故言難信希有之法。是恆沙諸佛並皆舒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為作證明。有能信者。不 言怨親。觀經雲。念一口阿彌陀佛。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又經雲。一切諸佛共所護念。諸佛慈悲等心普救。不問道俗。悔過迴向發願。定不過時。是名諸佛平等救 眾生。念若成就。無罪不滅。無病不差。無苦不除。無憂不喜。驚怕之者尋即自定晝夜。精進忍辱成就。戒即不破。睡即策勤亦不疲倦。所出言語一依正教。令人樂 聞所行之行。故用孝養之人皆仿習。如是等中心貞志節自在無礙。非是己能修習力。皆是世尊慈悲力也。若有人。聞即悔即學即行即唸佛。是諸佛力。能信之人方始 覺知。第一身業。不得殺盜淫。亦不得打害他一切眾生。亦不得觸世間細滑好華綾羅錦繡繒彩緋紫等。縱逢嚴寒。隨寒即死。終不再著。此物能障當來業道。能沉沒 苦海。能令世間疑謗。亦令人怨恨。令人起愛心。女子著好衣。出入遊行。好塗妝粉。令放逸多。男子數數頻看不捨。父母多憂便起嗔怒。兄弟懷愁起大嗔怒。世人 略見即生疑謗。師僧若見即破淨戒。賊人見時即起盜心。如是等障皆好衣過患。不可盡說。若是孝行者。至死不著好衣。孝行俱成。身行正行。禮讚不虧。迴旋出入。不得擺手急行。亦不得回頭反視。亦不得抑睛戾眼。若坐不得舒腳。亦不得托地。不得欹睡倚物。唯老病不在此例。若論眠時。不得脫衣服。亦不得仰眠舒腳及 語。此是放逸懈怠。唯除老病及困時。即暫得苦策勤。晚眠早起。日日如健。神情變利。智慧日日增。若不行依。即名放逸不信之人。罪復不滅。萬事不成。何況病 苦。亦不得往生。第二口業。不得飲酒食肉及五辛糟醋酒酵糗面乳酪酥密粳糯世間上味飯食如是等食。縱逢大飢。寧當忍。飢即死。更不再食。殺盜淫妄語。嫉妒語。嗔恚語。我慢語。欺凌語。怨恨語。疑謗語。求財語。兩舌語。說他人長短鬥亂語。諂曲語。毀呰愚痴語。惡咒語。如是等語。若欲說。時無有盡期。但是聞人 善惡言語。皆不得說。此是無盡無益。鬥諍語多著魔。亦令人病發。若不再說。與佛教相應。不勞讀經書。唯加唸佛行住坐臥不礙生活。聲聲不絕。唸佛不移。唯急喚大作聲。復須分明道字。此教猶如小兒喚母。急急不得散。外去惡緣。此是定心坐禪念 佛定。各有多門道俗。但得心清淨。不問男女貴賤。唯取信敬孝養之人。但能皆得病苦消滅道業成就。以是義故。六方諸佛出廣長舌相。證明不虛。又云。能信專念不舍之人。一切諸佛共所護念。此是彌陀經文。現在流行處處不絕。第三意業。不得非理貪痴。不得心生疑謗。不得心生蛆姤怨。不得心生殺盜淫妄想惡緣。不得心生我慢貢高。輕蔑他人。自是非他。耽財愛色。若起如是之心。放逸自恣。詐嗔虛喜。不實之心。諸佛必知不來相救。如有道俗貴賤貧富。皆須平等。不問怨親。與 佛教相應。若無此心。發露懺悔。盡形為期。死生不移。如是等人前念迴向後念即覺。如子憶母。養子不辭勞倦。不避辛苦。尋即往看。若能如是者。始大慈悲意業 清淨平等如虛空。三業六根如是等行依戒律如法修行。所違觸者不可一一具陳。唯願正念正迴向。慈悲深信決定。至誠不退。若與言教不相應。縱令唸佛。共不能救。罪亦不滅。病苦難除。貪財敗德。及禍之基。取之非理。為惡之本。一切惡誓願斷。一切善誓願修。恆沙功德誓願滿。無上佛道誓願成。

弟子(某甲)等稽首和南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十二部經諸大菩薩聲聞緣覺一切賢聖。受弟子等請。來入道場證明。弟子今日今時蒙善知識教。弟子發露 懺悔。未覺悟時。及覺悟已來。於其中間。三業造罪。身業不善。殺害眾生不可知數。偷盜財物廣若恆沙。淫慾熾盛汙諸淨行。口業不善。妄語綺語惡口兩舌。誹謗 三寶鬥亂無邊。意業不善。貪名求利如海吞流。嗔恚猛火燒諸功德。十惡業罪無明所作。自作教他。見聞隨喜。無問大小。不敢覆藏。今總懺悔。願佛慈悲證明攝 受。莫違人願。今日今時所懺諸罪。隨懺即滅。弟子持此唸佛功德。報恩家債主恩。受取功德。近相舍離同生淨土。志心歸命。頂禮阿彌陀佛。

從來生死界 未識佛僧時

所造眾惡業 因此願消滅

塵含佛剎土 剎中過現佛

我以三業淨 久住剎舍中

凡聖虔誠者 皆知淨國土

喜心鹹頂禮 普禮唸佛人

書此唸佛鏡 喜集無上因

迴向眾生類 共生安樂國

從今至圓滿 在在受生時

常憶於宿命 不轉念佛人

淨土往生不易聞 頓超沙劫證玄門

子呼慈父須來生 但慮稱心恐不真

唸佛鏡——道鏡、善道二師著

修西方十二時

平旦寅。被衣出戶整心神。合掌焚香望極樂。殷勤遙禮紫金身

日出卯。不應唸佛論多少。安在專心繫一緣。勿為妄境相侵擾

食時辰。唸佛先須伏我人。若將唸佛恃人我。何始何成淨土因

禺中已。進修淨土須決志。如[口*食]甘露自知甜。且莫謗人道不是

正南午。想念吾師如目睹。無邊業障自然消。豈要云為枉辛苦

日昳未。浩浩生死誠堪畏。不取西方速疾門。塵沙劫海須沉墜

晡時申。急急須持淨土因。闐健不能勤唸佛。一朝虛作世間塵

日沒酉。想知光景何能久。看看無常即到來。莫教佛字離心口

黃昏戌。勿使身心多過失。十惡雖然亦往生。何如上品蓮開疾

人定亥。深心念佛真三昧。十地高人尚爾修。將知不信寧非罪

夜半子。朝朝唸佛常如此。皆乘蓮華一往生。從茲決定無生死

雞鳴醜。壯盛俄然即衰朽。忙忙剎海更無親。唯有彌陀獨招乎

修西方十勸

勸君一。長時念佛須真實。歸依佛語莫生疑。制護心猿無放逸

勸君二。唯思念佛無餘事。澄心決定願西方。臨終自見如來至

勸君三。唸佛先須斷愛貪。臨終心淨見如來。似月清光照碧潭

勸君四。莫令唸佛心移忘。臨終極樂寶華迎。觀音勢至俱來至

勸君五。莫辭唸佛多辛苦。思惟長劫生死輪。更向何人求出路

勸君六。唸佛時中恆相續。假使不念順凡情。何日得離生死獄

勸君七。唸佛莫令三業失。專專敬禮願西方。去見彌陀無上日

勸君八。教修唸佛牟尼法。應須遵奉本師言。命盡得往彌陀剎

勸君九。唸佛真心為上首。臨終化佛共來迎。七寶蓮華隨願誘

勸君十。唸佛常須心口急。思量業海苦輪深。生死忙忙悔難及

唸佛鏡——道鏡、善道二師著

求生西方淨土唸佛鏡(終)

五蘊浮虛夢幻身 假緣空聚一堆塵 死魔一至憑何敵 急念彌陀莫厭頻。

臨終正念往生文

知歸子問善道和尚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來便屬後世。一念差錯便墮輪迴。小子累蒙開誨。唸佛往生之法其理甚明。又恐病來死至之時心識散 亂。仍慮他人惑動正念忘失淨因。伏望重示歸徑之方。俾脫沉淪之苦。師曰。善哉問也。凡一切人命終欲生淨土。須是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苦不淨惡業種種交瀍。 若得舍此穢形。超生淨土。受無量快樂。解脫生死苦趣。乃是稱意之事。如脫弊衣得換珍服。但當放下身心。莫生戀著。凡遇有病之時。便念無常。一心待死。叮囑 家人及看病人往來問候之人。凡來我前。為我念佛。不得說眼前閒雜之話家中長短之事。亦不須軟言安慰祝願安樂。此皆虛華無益之語。若病重將終之際。親屬不得 垂淚哭泣。及發嗟嘆懊惱之聲。惑亂心神。失其正念。但當同聲唸佛助其往生。待氣盡了。多時方可哀泣。才有絲毫戀世間心。便成掛礙。不得解脫。若得明曉淨土 之人頻來策勵。極為大幸。若依此者。決定超生即無疑也。又問曰。求醫服藥。還可用否。答曰。求醫服藥。初不相妨。然藥者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命若盡時。藥豈奈何。若殺物命為藥切不可也。又問曰。求神祈福如何。答曰。人命長短生時已定。何假鬼神能延之耶。若迷惑信邪。殺害眾生祭祀鬼神。但增罪業。反損壽矣。 大命若盡。小鬼奈何。空自慞惶。俱無所濟。切宜謹之。當以抄寫此文。帖向目前令時昔見之免致臨危忘失。又問曰。平生未嘗唸佛人還用得否。答曰。此法僧俗男 女未唸佛人用之皆得往生。決無疑矣。餘多見世人。於平常唸佛禮讚。發願求生西方。及致病來。卻又怕死。都不說著往生解脫之事。直待氣消命盡識投冥界。方始 十念鳴鐘。恰如賊去關門。濟何事也。死門事大。須是自家著力始得。若一念差錯。歷劫受苦。誰人相代。思之思之。若無事時。當以此法精進唸佛竭力受持。是為 臨終大事。可謂一條蕩蕩西方路。徑直歸家莫問津

弟子林雲從舍銀壹兩所求如意者

信士唐俊 信童唐瓊哥琣哥

信女陳妙淨 林引使共舍銀貳兩五錢

惟祈福壽同增 願法界眾生 俱成正覺者

原板在杭州雲棲蓮池大師處今重刻於莆田國歡寺藏經堂出藏經管字函第三卷據重鍥唸佛鏡敘

象緯麗天。晃曜莫逾於桂魄。波瀾疏河。源流悉匯於滄溟。是以萬法唯心功實存於一念。千車合轍道不出乎總持。具最勝之妙門。脫輪迴之捷徑。其唯念 佛乎。蓋自彌陀剎現慈航超積劫之淪淨土門開法界結無遮之會。勢至念之而證圓通。能仁稱之而悲堪忍。大海會同歸。寶樹林中搖眾樂。十八賢共社。白蓮香裡顯真 宗。悲智雙行聖凡俱攝。蓋醫王護世。仙方道訣皆靡。慧日當空。黑室昏衢頓破。變世界為黃金。位登不退。坐蓮華而見佛。果證無生。譬夫九曲明珠雖寸絲而可貫。百川眾味嘗一滴以皆通。欲枯業海。須念彌陀。彼教綱森羅。博之頗難契理。禪那寂照。修之恐涉岐途。豈若繫念彼佛不勞彈指到西方(如賢)欲弘法施。用廣 是書。乃募貲於檀那。以重輝於剖劂。極知固陋。濫贅其文雲。萬曆癸丑春眾華現瑞日。蓮山國歡崇福禪院釋子如賢和南謹識。

唸佛鏡——道鏡、善道二師著

惟心淨土宜承當 自性彌陀觸處彰

無苦無憂真極樂 勿憎勿愛即西方

恆沙功德本來具 妙寶莊嚴不可量

好個主人無量壽 見聞聲色露堂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