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奇想,對宇宙,對地球,對行星運行軌跡的想法

突發奇想,對宇宙,對地球,對行星運行軌跡的想法​我最近對宇宙,對太陽系,對地球等其它七大行星有一個深刻的想法和大膽的推測。如果被證實,將會推翻天文物理學原先對宇宙,對星球所固有的理論。

首先,我不弔人胃口,先把結論(理論)寫出,隨後,我會慢慢論述。

理論——太空中的所有天體(特指星球,包括恆星和行星)的運動軌跡都是螺旋式的下落過程,它們符合伽利略自由落體時勻速加速度的理論原則。

接下來,我會給大家講述地球(也包括所有的行星)是如何誕生,如何滅亡的故事。我會用故事的形式去向大家解釋這個理論,這樣各位也容易理解。

總所周知,一個星系中所有的星星包括恆星和行星彗星等等都是在不斷運動的,就連各個星系都是在圍繞著某一箇中心在運動(這個中心有可能就是百億年前這個宇宙大爆發時的那個奇點),所以在銀河系中,太陽也是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在運動(銀河系中心我就簡稱為銀心)。總所周知,太陽系圍繞銀心運轉一週的時間大約在2.5億年左右,而且這個圍繞銀心運轉的半徑並不相等,就想太陽系中的其它行星一樣它們的運動半徑都有近日點和遠日點,太陽系圍繞銀心也不例外,有近銀心點,也有遠銀心點。這樣為了大家便於理解,我把太陽系圍繞銀心運動的半徑距離形象的分為了銀春,銀夏,銀秋和銀冬。銀冬屬於遠銀心點,銀夏屬於近銀心點,越靠近銀心,太陽系所收受到的銀心中心發出的各種輻射就越強,溫度也越高。

下面我開始講一個故事:在四五十億年前,太陽系圍繞銀心運轉到銀夏附近,這時受到銀心的輻射更強,太陽出現了強大的太陽風,太陽風把太陽內部的帶電粒子吹到了太陽系的邊緣附近(太陽系的大小不是按照八大行星來計算的,而是大約有幾光年的距離),受到引力作用,這些帶電粒子慢慢圍繞太陽做著運動,這就是它們的運動軌跡。經過漫長的時間,太陽系運動到了銀冬位置,這時太陽系處於遠銀心點,受到輻射較少,溫度也較低,這樣圍繞在太陽系邊緣的這些帶電粒子逐漸冷卻,融合,形成了一顆顆像雪粒一樣的微小晶體,由於它們雖然是圍繞太陽運動,但它們之間的運動軌跡卻是雜亂無章,有的向東圍繞太陽運動,有的向西圍繞太陽運動,這樣它們就不可避免的發生相互碰撞,就像大魚吃小魚一樣,在不斷的碰撞過程中,雪粒之間互相碰撞,慢慢融合,雪粒在減少,但融合成的雪球在增多,變大,它們之間互相碰撞,就像今天的隕石彗星一樣,撞入行星當中,自身消亡,行星卻慢慢增大,這些小雪球也是一樣,在一次又一次的碰撞當中,雪球慢慢減少,體積卻慢慢變大,而且它們的軌跡其實是像太陽掉落的一個過程,就像往空中扔一個球,這個球到頂點後,會再次下落,這是一個拋物線,這些雪球也是一樣,包括今天所看到的所有行星和恆星也是一樣,當然它們下落的運動軌跡並不是直線垂直下落,而是受到離心力的影響,所以它們的下落軌跡是圍繞太陽做螺旋式的下落過程(現在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彗星,隕石等等都是再做這個運動, 數十億年後,它們將重會太陽的懷抱,消亡融合)。

突發奇想,對宇宙,對地球,對行星運行軌跡的想法​在漫長的相互膨脹後,大魚吃小魚現象愈加明顯,這些雪球在螺旋式的下落過程中,不斷膨脹,數量不斷減少,體積卻不斷增大,雪球之間的引力也越來越大,它們之間不僅是無規律的碰撞,還有相互引力吸引造成的碰撞,現在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就是這些現象的有力證明(柯伊伯帶是指在冥王星外的一大群圍繞太陽運轉的彗星群,密密麻麻,數量極多,今天太陽系多數的彗星,包括我們熟知的彗星,大都是從此處而來)。

突發奇想,對宇宙,對地球,對行星運行軌跡的想法​故事繼續,在漫長的宇宙時間裡,這些雪球相互融合,數量慢慢變少,體積越來越大,同時它們圍繞著太陽做著螺旋式的下落運動,終於在有一天,僅剩的兩到三個大雪球發生了又一次的大碰撞,這次稍大些的雪球被稍小些的雪球碰撞,稍小的虛雪球撞入稍大雪球內部,至此,在幾億年前太陽噴發出被太陽風吹到太陽系邊緣的無數的帶電粒子終於重新聚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行星,這就是地球的雛形,這時地球的位置已經下落到今天冥王星的位置(一開始的雪粒的位置在距離太陽一兩光年的位置邊緣),當然,地球還是在不斷的下落,這個下落速度符合伽利略自由落體的勻加速原理,下落的越靠近太陽,它的運行軌跡就越短,周長和半徑就越小,速度也就越快,這個速度在宇宙真空中是勻加速運動,現今太陽系八大行星之間的運行軌跡,周長時間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當然,在此漫長的時間裡,太陽也已經經過了銀春,又進入到了銀夏,太陽也又一次的噴發出大量帶電粒子到太陽系邊緣,可以想見在經過漫長的時間後,這些帶電粒子還會和地球一樣,形成下一個行星,就比如今天我們看見的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等等,而它們的運行軌跡還是一如既往的做著螺旋式的繞太陽運動的下落過程(在太陽系所噴發的超大量帶電粒子的時間為2.5億年,即太陽系圍繞銀心運轉一週的時間,所以可以說,太陽系造就一個行星的時間最少為2.5億年,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小行星帶,就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太陽大噴發造成的,柯伊伯帶,必將在數億年後形成下一個屬於太陽系的大行星,今天的冥王星是上上次太陽噴發所造成的行星,今天雖然科學家不再把它稱為第九大行星,那是因為在它的同軌道上,還有上次噴發所形成的行星,它們個頭比冥王星小的多,能想象到,在這場大魚吃小魚的競賽中,冥王星是最後的勝利者,它的角色就和當初的幼年時的地球一樣,終有一天會被人認可,當然那時人類在不在還兩說)。

突發奇想,對宇宙,對地球,對行星運行軌跡的想法​在經過幾億年,十億年,數十億年,地球的運轉軌跡,分別經過了今天我們熟知的冥王星,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火星……下落到了我們今天地球所在的運行軌跡上,當然在以後,我們的地球還會按照螺旋式下落軌跡經過水星,金星……最終再次掉落到太陽內部……我們的地球在數十億年前由太陽按照帶電粒子形態噴發而成,再過數十億年後,地球終將再次回到太陽的懷抱。就像佛語有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我們終究還是“唯一”,這就是宿命,也是佛經中的“輪迴”一說。

其實故事還很長,我打字太累,不想寫了。最後再說三點:1.在今天的火星和木星之間存在著一個隕石帶,這個隕石帶其實是在這個軌道上的一刻行星崩裂造成的,原因在於旁邊的木星強大的引力撕裂了這個行星,這其實又是一個大魚吃小魚的典型證明。2.我們地球上的人類,可能都是外星人,打個比方,在數千萬年前,我們的人類祖先可能是生活在現在地球軌道位置上的金星,由於金星慢慢下落,離太陽越來越近,環境已經不能適應生存,這樣我們人類的祖先通過先進的科技把人類的種子搬遷到了地球上,而那時的地球所在的軌道位置應該是現今的火星或是火星和木星之間的軌道位置,可以想象,在久遠的未來,我們人類為了生存,也會把人類的種子搬遷到火星甚至木星上(木星現在屬於氣態行星,當時地球在現今木星,土星位置上時也會是氣態行星,因為受到溫度影響,等木星,土星下落到火星,地球的軌道位置上時,自然會慢慢變成固態行星),現如今我們地球上流傳的眾多遠古科技文明,可能就是那個時候人類祖先所剛到地球時遺留的吧。

最後,其實在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行星水星靠近太陽內側,還有一顆行星,在遠古時有文明曾記載過,那就是祝融星,只不過那個行星太過靠近太陽,現在已經掉落到了太陽裡面,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