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話劇舞台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茶館》老舍和北京人藝的看家戲

《茶館》是老舍和北京人藝的看家戲,

也是每一位話劇觀眾的必修課。

中國話劇舞臺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茶館》老舍和北京人藝的看家戲

老舍先生與人藝演職人員討論《茶館》劇本

距老舍先生創作《茶館》已過去60餘年,而話劇《茶館》這部作品已歷經半個多世紀依然是中國話劇舞臺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茶館》是新中國話劇成熟的標誌,也是中國話劇現實主義的一座豐碑。

中國話劇舞臺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茶館》老舍和北京人藝的看家戲

北京人藝1958版《茶館》劇照

中國話劇舞臺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茶館》老舍和北京人藝的看家戲

北京人藝1999版《茶館》劇照

中國話劇舞臺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茶館》老舍和北京人藝的看家戲

四川人藝版《茶館》劇照

在《茶館》中,老舍先生用三幕戲葬送了解放前三個時代,控訴了舊社會的罪惡。回過頭來看,從解放到改革開放,這不是一條平坦的道路,作為個體生命來說不能選擇降生的時代,只能做到在任何時代都盡力活出千姿百態。老舍先生用溫暖的筆觸和悲憫的情懷,勾勒出小老百姓的喜怒哀樂,道出了家國情懷的大主題。

王掌櫃、常四爺、秦二爺、松二爺、劉麻子、唐鐵嘴……他們如果活在當下的每個時代會怎麼生活?社會在變,時代在變,人心在變,《茶館》勾勒出百年前的中國社會縮影放到當今是否會煥發出新的活力?當話劇後輩們不斷以仰望的姿態回望《茶館》這部經典時,發現它永不過時,且愈久彌新。

《新茶館》是一部向老舍先生和現實主義寫作經典作品《茶館》致敬的作品,同時也是向中國戲劇開端的黃金時代致敬。在致敬老舍先生的基礎上,話劇《新茶館》用“新三幕”展現不同的時代大潮下同樣的小人物百態;同時選取了公私合營、文革結束和改革開放三個時代背景,續寫這些人物,讓他們繼續活著,並且按照他們原有的性格和職業活著,也希望用地道的京味兒臺詞說出小老百姓的生存狀態,折射出整個大時代的清明上河圖。

中國話劇舞臺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茶館》老舍和北京人藝的看家戲

和璐璐:編劇的話

《新茶館》·新三幕

01

第一幕寫的是公私合營的時候,王大栓將剛剛歸還的茶館收拾停當,老茶客也都聞風而來,正準備紅紅火火大幹一場的時候,迎來了“合營”,他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最後決定“獻茶館”。

中國話劇舞臺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茶館》老舍和北京人藝的看家戲

《新茶館》劇照

02

第二幕是中國最黑暗的文革後期,王大栓將祖業茶館也獻出去了,以為會迎來社會主義,沒想到卻面臨著更大的滅頂之災,各各階層都產生了巨大的困惑,但終於經過撥亂反正,我們黨又回到了正軌。

中國話劇舞臺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茶館》老舍和北京人藝的看家戲

《新茶館》劇照

03

第三幕改革開放時期,又允許私營茶館了,要恢復老字號,領導要求王大栓重新出山,將老字號做大做強,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王大栓的兒女們看到一些個體戶先富起來,也攛掇他重新出山,但他顧慮重重,實在是被這些年的運動折騰怕了。這一幕的主題是“還茶館”。

中國話劇舞臺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茶館》老舍和北京人藝的看家戲

《新茶館》劇照

主創團隊

作為國家藝術基金支持的戲劇項目,《新茶館》擁有國際化的主創陣容:導演是立陶宛知名導演拉姆尼·庫茲馬奈特;舞美設計由安塔納斯擔任,多種元素增添了茶館的細節;音樂設計由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教師胡帥與立陶宛音樂家福斯塔斯共同擔當,豐富的音樂設計與北京風味融合在一起,彰顯出新茶館獨特的風格。優秀的主創陣容和製作團隊確保了這部校園戲劇的品質。

中國話劇舞臺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茶館》老舍和北京人藝的看家戲

中國話劇舞臺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茶館》老舍和北京人藝的看家戲

中國話劇舞臺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茶館》老舍和北京人藝的看家戲

《新茶館》劇照

眾生百態,輪番登場,

荒誕和辛酸共存,淚水和笑聲交織。

《茶館》的故事仍在繼續,永不落幕……

中國話劇舞臺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茶館》老舍和北京人藝的看家戲

演出時間⏩2018年9月18日至10月8日

日場14:30 晚場 19:30

演出地點⏩北京師範大學·北國劇院


劇場夜幕中的一束光

更多精彩視頻及文章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