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日、印、巴組成的「四國集團」想入常!爲何全世界都反對?

在聯合國成立70多年來,一些新興大國紛紛崛起,讓他們覺得自己理應在國際事務中享有更大話語權。所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一直以來都是世界非“常”大國追求的夢想,尤其是一票否決權更是令人羨慕。

德、日、印、巴組成的“四國集團”想入常!為何全世界都反對?

而印度、日本、德國、巴西已經努力了十多年,至今都無法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這與某些當事國曾經犯下戰爭罪多少有點關係,但是還有其他因素,如現任常任理事國的不信任和地區國家的反對所致。

像日本和德國都是二戰時期的法西斯國家,曾經對人類犯下了難以磨滅的罪行,不過印度和巴西卻不像德日兩國那樣揹負罪惡,為什麼沒被允許呢?說實話,對於象徵全球權力的常任理事國,並不是有點本事的大國都能加入的。

首先現在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的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早在1945年6月26日,美國舊金山制憲會議簽署的《聯合國憲章》第23條中就明確規定: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為:美、俄、中、英、法。同時也規定了“大國一致”原則:即安理會就非程序問題投票表決時,只要一個大國不同意,決議就不能通過,這就是其他國家垂涎三尺的"一票否決"。

德、日、印、巴組成的“四國集團”想入常!為何全世界都反對?

在聯合國憲章中,只有擴充成員國的規定,並無擴充常任理事國的規定,然而聯合國憲章的規定就是戰後國際秩序的標準,一直延續至今,也就代表了常任理事國的地位是無可撼動的。

然而,由於美國經常利用自己的一票否決權在國際上橫行霸道、威逼利誘,引起眾怒,導致一些大國希望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得到改革,增加常任理事國席位以擴大代表性,這種呼聲在21世紀後一直不絕於耳。

尤其是發展較快的日本、德國、印度、巴西等國,是極為渴望入常的。

當年日本認為自己是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繳納的聯合國會費份額直到今年才被中國超越成為全球第三大繳費國,在這之前,會費第二的地位維持了幾十年,GDP在2010年被中國超越降至全球第三經濟體後,此前日本也是維持了幾十年的世界經濟第二的地位,積極參與聯合國事務,包括派兵維和,利用聯合國的平臺援助非洲等貧窮國家,通過頻繁當選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來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進而向常任理事國席位進軍。

德、日、印、巴組成的“四國集團”想入常!為何全世界都反對?

而德國仗著自己是歐盟中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和工業體系最發達的國家,拔高自己,時常在國際發聲,而德國也是三次當選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都是為入常做準備。

印度呢?自古以來野心就沒收斂過,作為南亞最強大的國家,還是全球僅次於中國的人口第二大的國家,經濟體量升至全球第六,名列前茅,綜合實力也是亞洲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國家,這些榮譽讓印度看到了入常的資本,希望能一次為敲門磚加入“五常”。

最後一個巴西,巴西相對於印度、日本、德國三國來說,力量稍弱一點,但是巴西是整個南美洲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可以說,除了美國外,整個美洲的GDP體量最大的國家,在巴西眼中,應該自己能夠代表南美洲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獲得一席。

德、日、印、巴組成的“四國集團”想入常!為何全世界都反對?

不過,往往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入常不是三言兩語,有二兩實力就能加入的,關鍵還是五常的態度,沒有五常點頭,想入常那都是空談。

不過,這四個想入常的具有地區代表性的國家為了入常還是先想了一招,那就是靠單打獨鬥根本行不通,只能是報團取暖。於是在2004年,日本、德國、印度、巴西四國聯合組成“四國聯盟”,藉由安理會改革的機會積極爭取成為常任理事國。

在2007年2月,日本再次計劃與印度、巴西和德國一起組成“四國聯盟”,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最後都是因沒有席位代表的非洲群體和拉美群體的反對、與“四國聯盟”當事國存在利益糾紛的國家的反對、更重要的是聯合國五常的反對,“四國聯盟”入常的計劃才會屢屢受挫,已然成了永遠實現不了的美夢而已。

然而,關於聯合國安理會的改革方案,其實這個程序也是相當複雜的,需要聯合國大會討論通過,必須要得到129個國家(三分之二多數)的批准。是“四國聯盟”想的太簡單,從一開始“四國聯盟”要抱團入常在國際爭取支持者開始,就一直有一支反對力量在牽制著“四國聯盟”。

德、日、印、巴組成的“四國集團”想入常!為何全世界都反對?

與“四國聯盟”相對應的就是韓國、巴基斯坦、意大利、墨西哥等國組成的“團結謀共識”運動。它才是“四國聯盟”的有重要遏制力的勢力之一,據說在聯合國至少擁有30-40個積極成員國。

——為什麼國際社會一直反對日本、德國、印度、巴西入常呢?

首先,現任五常實質上都不願意自己的權力被再次分享,都想保持著全球僅有的特殊國際話語權——一票否決權。即使有傳出美國支持日本入常,俄羅斯支持印度入常,但事實是這樣嗎?因為美俄明白,日印兩國即使得到美俄支持,也得不到國際社會的支持,美俄頂多是送個好人情,他們知道新增入常席位已不可能。

其次,日本身上的“劣跡”斑斑,得不到周邊國家的支持。二戰日本法西斯給亞洲鄰國的人民造成了心裡上的創傷,至今都無法彌補,更何況日本政府至今都不對歷史謝罪,極力美化否認歷史,而且還公開的在開展軍事準備,軍事實力亞洲第二,這個不敢對歷史負責的國家,一旦扶上了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就等於放虎歸山,所以,韓國以及中國是堅決不同意日本入常的,對其戒備心仍在久久無法忘懷。

德、日、印、巴組成的“四國集團”想入常!為何全世界都反對?

德國雖然在戰後積極擺脫戰爭陰影,承認歷史,以求獲得國際社會尤其是歐洲國家的認可,但是歐洲國家反對的不是德國的歷史態度問題,而是權力瓜分的問題,德國在戰後一躍成為與英法齊肩的歐洲“三駕馬車”之一,這讓英法兩個常任理事國心有不安。

畢竟英法是五常之一,自稱為歐洲的扛把子,英法之所以不支持德國,還是因為德國的經濟發展太快,已經超過英法兩國,心中存在一旦德國入常,那麼自己在歐洲內部便低於德國一等,在歐洲的話語權將被德國所瓜分。而地中海北麓的民族意大利跟德國也是水火不容,近乎同樣的歷史軌跡和集體記憶,讓意大利對德國入常一直保持著明確反對的態度。況且,在歐債危機時,如愛爾蘭、葡萄牙、希臘的的債務救濟,德國的表現還不如中國,讓部分歐洲國家感到很失望,所以不希望一個自私自利的國家入常。

德、日、印、巴組成的“四國集團”想入常!為何全世界都反對?

對於印度來說,在南亞區域中,印巴兩國是僅有的擁核的國家,而且還是世仇的死對頭,巴基斯坦必然是要拼了老命也要阻止印度入常,這關乎巴基斯坦的自身安全利益問題,肯定會對印度一反到底。另一方面印度是英聯邦成員之一,而英國作為英聯邦的老大,不希望看到自己主導的英聯邦再次擁有更大權力,這對英國來說意味著對自身的地位是一種威脅,所以英吉利絕不會坐視不管,放任印度成為常任理事國。因此,印度入常是由中國、英國和巴基斯坦兩個常任理事國的反對以及三個擁核國家的反對。

最後一個是巴西,雖然巴西入常不像德日印有那麼多的大國糾紛爭端,但是由於巴西的綜合影響力在國際上較為低弱,跟何況在拉美地區還有很多與巴西旗鼓相當的國家,比如墨西哥和阿根廷,他們反對巴西主要還是因為一旦巴西的入常,將會削弱自身在該地區的競爭力,不利於各自本國的發展的。不希望看到在南美地區出現一個“霸主”。

德、日、印、巴組成的“四國集團”想入常!為何全世界都反對?

所以“四國聯盟”之路將會是一個遙遙無期的無底洞,尤其是“四國聯盟”抱團入常似乎讓現任五常覺得是在抱團合力壓制五常地位的殺手鐧,五常也不得不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