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Nel帶你浪:《當你喜歡的鞋子越來越便宜……》

上一篇的文章,我對著匡威的前景感覺到迷茫,看不到出路,就其實得到了不少的共鳴。同時間也有很多人說,匡威這樣不溫不火,一直都賣著便宜的價錢,那樣不是挺好的嗎?

當你買到一雙鞋子很便宜的時候,性價比很高,也確定是正品,你在很開心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你手上的鞋子,能夠便宜地買到,是什麼原因?

一個大品牌要推出一款鞋子,從工廠到消費者手上,要經過很多個部門,可以說,一雙鞋子到消費者的手中,已經經過很多人的手了。然而,鞋子的價錢,也是一點一點的添加上去,到了最後的官方售價,就和成本價差很遠了。

現在我們說到量,每一個鞋子,在每一個地區,都有一個最低訂貨量,這個最低訂貨量,是用來確保每一次推出一雙鞋子,經過完所有必要的部門,到了消費者的手上,每一環,不會有面對虧損的情況出現。還有另外一種,就是最低產量,可是在現在全球球鞋資訊一致化的情況下,這個已經不再成問題。

如果鞋子一直賣不好,賣得比預期地慢,商家就會開始有庫存壓力,就開始削價來賣,當然,一開始也只是零零星星的商家開始撐不住,如果真的是產品不好,全部商家都賣得很慢,到最後終於抗不住庫存的壓力,你就會看到品牌方自己來做銷售,或者大部分商家都在拿著同一種商品,一起來賤賣。

這時候,你就會便宜地買到性價比高的鞋款。可是,那個鞋款的後果是什麼?

每一次,當某鞋款在眾多的外圍因素的情況下,不小心地要去到大幅度賤賣來解決這個鞋款的庫存問題,這時候,品牌就會面對虧損狀況,對於這個鞋款,品牌就會多加留意心,當等到品牌方要策劃未來季度的鞋款的時候,品牌會下意識地把那個鞋款冷凍著一段時期,甚至可能是永遠都冷藏著。

你想想看,難道你去一家餐館,吃了一頓麻辣香鍋,導致自己上吐下瀉進醫院急救,然後療養後,你一出院,會立刻在再去那家餐廳挑戰自己嗎?

可是當一個品牌方,他本身手上就是沒有什麼鞋款能夠拿出來救市,導致當那個鞋款的銷售越來越慢的時候,品牌方又不能換鞋款來營銷,又不能完全斬完它,品牌方就只能為了達到最低訂貨量的情況下,就會被強迫慢慢地把鞋款的配色減少,可能從一季度的 20 個配色,漸變到 10 個配色,如果情況再沒好轉,就可能減至到 2 個配色。

你想想看,你很喜歡的某一種鞋款,雖然越買越便宜,可是同時間上,也越買可以越少選擇了,不是嗎?

如果再這樣淪落下去,到了一個時間點,品牌累了,覺得這個鞋款,就算辛辛苦苦做出來,都一定會去到“賤賣”的情況,有沒有想過,到最後,這個鞋款可能就在你不知覺中,消失了?如果一個品牌方有很多個鞋款都面對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呢?其實,就是有很多品牌,它的鞋款讓你覺得撿到便宜的時候,其實也代表著品牌方在艱苦卓絕地生存著,看不到未來的路。

所以,且買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