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混戰時代的河南鎮嵩軍:從嘯聚山林的刀客到北洋軍閥旁系

擁有數千年曆史的西安城,在歷史上歷經戰火的洗禮和毀壞。在中國近代史上,西安城也沒有因為地處相對落後的西北而在軍閥混戰中倖免於難,尤其是1926年長達8個月的慘烈圍城戰讓很多西安人回憶起來,都感到不寒而慄。而此次圍城戰的主力,則是來自河南的一支小軍閥——鎮嵩軍。本文,將為您描述鎮嵩軍的興起於覆滅,以及那場慘烈的圍城戰。今天是第一部分,鎮嵩軍的崛起。

“鎮嵩軍”興

軍閥混戰時代的河南鎮嵩軍:從嘯聚山林的刀客到北洋軍閥旁系

清末,豫西刀客王天縱在嵩縣楊山聚眾千餘人,嘯聚山林,開始了佔山為王的生涯。與豫西其他土匪不同,王天縱的刀客們紀律嚴明,對周邊百姓不隨意侵犯,算的上是“劫富濟貧”義匪。所以,這支刀客武裝成為同盟會爭取的對象。為此,同盟會先後派出多名同盟會成員勸說王天縱加入革命軍,最終在河南同盟會成員劉鎮華等人動員下王天縱率8000名刀客武裝參加反清起義。這支由刀客組成的武裝,初出楊山就直撲洛陽,希望一舉攻克這座河南重鎮。在向洛陽進軍的途中,各地綠林武裝紛紛加入王天縱的隊伍,並且一路掃蕩了嵩縣、龍門、關林、孟津等地清軍,給清廷以極大的震動。於是,刀客武裝的自信心開始膨脹,隊伍中也開始流傳“打下洛陽城,殺了狗知府;趕走宣統帝,孫文坐天下,百姓笑哈哈”的順口溜。結果,就在王天縱的隊伍即將抵達洛陽城之時,一支6000人的北洋軍在第六鎮協同周符麟的率領下,乘火車疾馳洛陽進行支援。雖然,王天縱的刀客武裝在人數上佔有優勢,但是畢竟是嘯聚山林的“烏合之眾”,而且裝備極為低劣。在面對清廷最精銳的武裝時,根本無力抗拒。於是,王天縱不得不帶領隊伍向西撤退,在撤出潼關後,加入由革命黨人張鈁領導的“秦隴復漢軍”。

在得到這支彪悍的刀客武裝之後,張鈁率領的“復漢軍”開始東征河南。王天縱的刀客武裝成為東征的先鋒,在潼關一帶與清廷派來的“圍剿”的軍隊遭遇。此時,王天縱面對的敵人不僅有他進攻洛陽時就遇到的老對手北洋軍第六鎮協同周符麟部,更有北洋軍第二鎮王佔元所部,以及從北京趕來毅軍趙倜部約兩萬餘人。敵眾我寡,但王天縱並未退縮,率部與數倍己的清軍展開激戰。結果多日苦戰之後,“復漢軍”無法突破清軍陣地,只能選擇撤回潼關。但是王天縱卻選擇帶領一部分兵力脫離主力,迂迴至南陽從側翼打擊清軍。結果,這支偏師在王天縱的率領下翻越商洛山,進入河南境內。在這裡王天縱聯絡佔山為王的綠林通道,再度組織了一支強悍的武裝,攻城略地大殺四方。到了1912年2月18日,王天縱率部包圍了南陽城,逼迫清廷南陽府道臺謝老道自殺,攻佔了這座豫鄂陝三省交界處的重鎮。

軍閥混戰時代的河南鎮嵩軍:從嘯聚山林的刀客到北洋軍閥旁系

不過,王天縱和他的刀客武裝,在辛亥革命中的輝煌勝利也就此戛然而止。隨著,革命黨人和清政府議和成功,王天縱被袁世凱力邀到北京“委以重任”。而那支,還剩下4000餘人的刀客武裝,卻面臨著被裁汰的境地。民國初立,篡取了革命果實的袁世凱,擔心各地革命黨人武裝力量強大,要求各地開始裁汰軍隊。當時,隸屬陝西軍政府的張鈁部有兩萬多人,按規定需要裁減五千人。所以,失去王天縱的,豫西刀客武裝就成為被裁減的重點。在東征中,曾親眼見證刀客武裝戰鬥力的張鈁,不願看到自己的老部下被遣散,同時又擔心這支起源於草莽的武裝被遣散後再次嘯聚山林霍亂地方。所以,張鈁保舉鞏義人、同盟會會員劉鎮華為統領兼陝汝道尹,將這刀客武裝改編成了駐防豫西地區的地方部隊。因為這支部隊的人員大部分居在豫西嵩山附近,所以就被稱為“鎮嵩軍”。鎮嵩軍下轄三標一營,第一標統柴雲升,第二標統張治公,第三標統憨玉琨,炮兵營長武衍周,分駐在22個縣。

叱吒一方

“鎮嵩軍”雖然得到了編制,劉鎮華也得到了一個地方實缺。但是,那支曾經聽從於王天縱的刀客武裝對於劉鎮華這個“外人”缺乏應有的信任和服從。同時,由於鎮嵩軍實力太弱,4000多人的鎮嵩軍不過只有700餘條槍,所以劉鎮華的地盤也被其他實力派所覬覦。

劉鎮華為了將鎮嵩軍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裡保,開始在豫西進行大規模剿匪。這次剿匪,不僅肅清了豫西地區的匪患,也讓鎮嵩軍內部損失很大。因為,鎮嵩軍原本出身於綠林,與豫西一帶的土匪武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劉鎮華先是對鎮嵩軍內部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清洗,先後將2000多與土匪有聯繫的人員或被處決,或被清理出鎮嵩軍。經過此次剿匪,“鎮嵩軍”這支起於草莽的刀客武裝真正的變成了劉鎮華的“劉家軍”。

軍閥混戰時代的河南鎮嵩軍:從嘯聚山林的刀客到北洋軍閥旁系

在掌控了鎮嵩軍後,劉鎮華為了擴大自己的實力,也為了保住自己的地盤,開始瘋狂的擴充人馬。由於鎮嵩軍不是北洋嫡系不僅得不到北洋政府提供的各種物質,甚至連編制不被施捨。不過,劉鎮華有自己的辦法,他既不是向中央要編制,也不是在內部擴充人數。而是讓自己的部下出去當土匪,劉鎮華暗中給他們一些槍支彈藥,然後任由他們佔據山林擴充人馬。等到那股“土匪”人多勢眾了,劉鎮華在發出“招安”令,堂而皇之的將這股土匪轉變為正規軍。用這樣的方式,劉鎮華的部隊迅速從4000多人擴張到了數萬人。如此一來,劉鎮華成為雄踞一方的實力派,再也無人敢小覷。

當然,在此過程中,執掌北洋政府中樞的袁世凱並非毫無察覺。但是,劉鎮華心甘情願的將自己的人槍供袁世凱所驅使。為了表明忠心,劉鎮華在鎮壓白朗起義的過程中成為袁世凱的急先鋒,雖然“鎮嵩軍”在作戰中屢次被擊敗,任由白朗義軍在河南、陝西之間隨意往來。但是,在白朗病逝後,派人將白朗掘屍梟首,向袁世凱謊報說是自己設伏擊斃了白朗。這種冒功領賞的行為不僅沒有受到袁世凱的嚴懲,反而為劉鎮華換來了勳章和中將軍銜。從此之後,劉鎮華對袁世凱更加死心塌地。到了革命黨人發動二次革命時,劉鎮華不僅帶領鎮嵩軍支援革命黨,反而將自己的老長官和保薦人張鈁出賣,使其被袁世凱抓博。自此,劉鎮華獲得了袁世凱的信任,也使得這支活躍在陝西、河南的地方軍閥武裝,開始披上了北洋“嫡系”的光輝。然而,擁兵數萬,官至中將的劉鎮華,依然是一個“蝸居”在22個縣城的地方豪強,算不得割據一方的諸侯。

軍閥混戰時代的河南鎮嵩軍:從嘯聚山林的刀客到北洋軍閥旁系

不過,這在那個有兵就是“天王老子”的年代,劉鎮華堅信自己能達成所願。很快,劉鎮華的機會來了,他得到陝西督軍陳樹藩的邀請,要求他帶兵入陝抵抗“靖國軍”。陳樹藩,原本只是擁有一旅之眾的陝南鎮守使。在護國戰爭時,依靠革命黨人的武裝力量,驅逐了袁世凱任命的陝西都督陸建章,成功的掌控了陝西省,登上了陝西督軍的寶座。但是,剛剛掌控陝西的陳樹藩,就立即投靠了北洋皖系軍閥段祺瑞。革命黨人在1917年組織了靖國軍,討伐陳樹藩。缺兵少將的陳樹藩,自感無法抵擋靖國軍的進攻,陝西省會西安在當年的冬天就被靖國軍包圍。於是,陳樹藩只好向已投靠段祺瑞的劉鎮華髮出起求援,並許諾讓劉鎮華出任陝西省長。接到陳樹藩的邀請,欣喜若狂的劉鎮華立即帶領自己的“鎮嵩軍”,打著“調停”的旗號進入陝西,從此拉開了鎮嵩軍禍亂陝西八年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