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孩子的思維,教育成愛因斯坦的思維!(6種思維方式)

優秀的人總會發出不一樣耀眼的光芒,人們持以羨慕的眼光,同時優秀者的成功途徑各不相同,可他們的共性卻也極為相似。優秀人士最重要的是因為他們時刻用著這6種思維方式。

如何把孩子的思維,教育成愛因斯坦的思維!(6種思維方式)


目標導向型思維

老張的行為,其實是在喚起每個人的初始願望。這種願望就是目標,它們往往是埋藏在一些冠冕堂皇的說辭之下,需要一遍遍追問才能問出來。

普通人往往目標感不強烈,所以基本無法驅動自己做事。但優秀的人相反,他們不立目標不行動,始終用目標來指引自己努力的方向。

中國編劇作家富豪榜的首富是高滿堂,他曾經在一次分享會上談過:“年輕時有一次去電影學院旁聽,想進教室和那兒的人一起討論電影,結果被人趕了出來。從那會兒開始,我就發誓要成為一線編劇,不會再讓別人如此對待自己。”

如何把孩子的思維,教育成愛因斯坦的思維!(6種思維方式)


利他思維

高情商的人更善於利他,低情商的人更善於利己。

為什麼說優秀的人更善用利他思維?因為聰明人都明白利他是為了更好地利己這個道理。

利他者的收益要遠遠大於利己者。那些願意幫助他人,為他人提供價值的人,也會常常得到他人提供的價值。

如何把孩子的思維,教育成愛因斯坦的思維!(6種思維方式)


迭代思維

優秀的人危機意識很強,他們明白:在這個時代,稍不注意便會落後於他人。人如果不學會迭代自己、更新自己、改良自己,失敗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其實很多人的習慣已經是十年以上,要想改並沒那麼簡單,更要命的是很多人連“要去改”的意識都沒有。這就是所謂的迭代意識。

鍵盤上快捷鍵的學習只要10分鐘,但很多人懶得學也懶得用。用五筆打字能比拼音快很多,正常培訓一週就能學會,很多人也懶得學。

每一個小小的優化,就能節約時間增大效率。優秀者的工作習慣也非一日練就,是經過十幾年的迭代,才會有今天。

如何把孩子的思維,教育成愛因斯坦的思維!(6種思維方式)


用忙碌打敗無聊

現代人的最大特徵,便是忙碌。這一點常常為人詬病。李宗盛也寫過一首《忙與盲》,其中有一段:我來來往往我匆匆忙忙,從一個方向到另一個方向。

將人的狀態分為三種:無聊、忙碌、忙得有意義。

第三種是最為高階的狀態,是更有針對性的忙碌。

第二種忙碌雖然並不一定目標清晰,但人仍舊處於運動狀態。既然運動,就能夠產生可能性與意義。有的人不是生來就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但是卻可以在不斷的運動中找到方向。

人的視野與認知,是有邊界的。你多經歷一些事,你的邊界就會被拓寬,個體外延就會增大,包容性也會更強。

如何把孩子的思維,教育成愛因斯坦的思維!(6種思維方式)


整合型思維

優秀的人,很少是排斥外部信息的。他們就像一塊海綿,只要是水,都會被吸進來看看,然後再把有用的東西挑出來。

所以你會發現,他們大部分喜歡讀書、看電影、欣賞藝術品、對音樂有自己的品味、對文學有自己的理解。他們善於整合,善於從外部信息裡提取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

就像喬布斯曾遠赴印度尋找靈感。誰會想到去一趟印度,能夠打造出世界上最完美的產品之一?

如何把孩子的思維,教育成愛因斯坦的思維!(6種思維方式)


重視運動

1990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生物學家Arthur Kramer設計了一個實驗,讓一群平時不愛運動的人進行6個月有氧運動,然後測試思維能力變化,發現確實有提高。研究結果被寫成論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運動能優化人的思維,也讓人更聰明。更關鍵的是,健康是一切的根本。

優秀的人都會意識到:如何保證自己能長期奮鬥?就是運動!優秀拼的不光是腦力,還是體力。

如何把孩子的思維,教育成愛因斯坦的思維!(6種思維方式)


在中國作家群裡也流行這樣一種說法:寫長篇小說的人,身體必須要過關。不信你瞧瞧蘇童、餘華、莫言,都不屬於那種“文弱”的類型。

在人生方向的選擇上,優秀的人往往追隨內心,敢於拒絕他人意見。

最後想再說一點:優秀的人,往往不為外物所動。

這個時代,能夠左右個人意志的東西太多。換句話說,他們堅信自己的真理。用自己的方式來評價自己,而無須向外界證明什麼。

真正優秀的人,有著自己的評價體系。他們的勇氣和堅定,決定了他們會走一條與普通人截然不同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