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堰塞湖洪峯至雲南,數千羣衆轉移

10月11日,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波羅鄉與四川甘孜州白玉縣交界處發生山體滑坡。此次山體滑坡造成金沙江斷流並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可能你聽說過杭州西湖、茶卡鹽湖、太湖等,但就是沒有聽說過堰塞湖。

別急,小據給你來介紹一下:

金沙江堰塞湖洪峰至雲南,數千群眾轉移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磧物或由地震活動使山體岩石崩塌下來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體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後貯水而形成的湖泊。


金沙江堰塞湖洪峰至雲南,數千群眾轉移

金沙江 堰塞湖 鍾欣 攝 圖片來源:中新網

一般情況下,堰塞湖的形成都是自然原因所致,但也不排除人為因素,比如炸藥擊發、工程挖掘等。

危害:由於堰塞湖的堵塞物是附近山體垮塌下來的山石、泥沙、土塊及破碎的樹枝樹幹樹根等。

這道“新堤壩”往往是鬆散而固定的,它隨時會因沖刷、侵蝕、溶解而發生崩塌。

因此,堰塞湖不僅會阻斷交通,淹沒上游道路、農田和村莊,阻礙救援人員進入災區,而且一旦決口,便會形成洪峰,對下游造成極大的威脅。

2000年的西藏波密縣易貢鄉,因為巨大山體滑坡堵塞雅魯藏布江而形成的堰塞湖。兩個月後發生崩決,相當於雅魯藏布江平均水量的特大洪水咆哮而下,沿岸40多年陸續建成的設施和建築被悉數捲走,下游的印度甚至也受到威脅。所幸的是,在堰塞湖崩決之前,人員已被平安疏散。

現在,大家對堰塞湖有了一個基本的瞭解了吧,它可並非我們想象中的那麼溫順哦。

目前,金沙江堰塞湖自洩水流,洪峰已至雲南迪慶州境內,截至14日零時,已緊急轉移群眾6617人。


金沙江堰塞湖洪峰至雲南,數千群眾轉移

金沙江 堰塞湖 鍾欣 攝 圖片來源:中新網

堰塞湖通過自然洩流,險情得到緩解,這背後離不開所有工作人員的努力,背後的艱辛是我們常人所想象不到的,每次發生自然災害,總是有一群逆行者,他們的身影溫暖著你我。

一位多次參加堰塞湖搶險的專業人員,他向記者表示,這一次的經歷可謂是前所未有。


金沙江堰塞湖洪峰至雲南,數千群眾轉移

現場工作人員

原武警水電第九支隊的支隊長李貴平和他的三名隊員接到的任務就是趕往川藏交界的金沙江堰塞湖現場。

他們需要爬上堰塞體,採樣分析堰塞體的成分,研判潰壩的可能性。

採樣分析之後,他們要在天黑前踏上歸途。

這個時候,因為手機信號不暢,李貴平等三人與負責保管給養的隊員張孝虎在山上的原始森林裡走散了。

張孝虎說:“邊下山邊喊,就是怕錯過了,沒想到森林太密了,聲音一直傳不出去,他們也沒聽到我們喊,我們也沒聽到他們喊,就錯過了。”

李貴平說:“七點鐘爬到半山坡的路上,已經啥都看不到了,所以走到半山就迷路了。”

或許大家還沒有走過森林裡的經歷,但在那裡基本就是50米的距離,你用手電晃,是基本看不到的。

這還不是最要緊的,更讓人害怕的是森林裡的各種野獸,黑熊、野豬、狼、雪豹……


金沙江堰塞湖洪峰至雲南,數千群眾轉移


想想都害怕極了。

路上渴的沒有水喝,他們就撿之前人們扔下的礦泉水瓶,有一點喝一點。

深夜11點左右,手機接收到信號,有當地的嚮導趕來接應。但是在密林裡,即便手機的位置共享功能顯示距離已經很近,他們還是找不到對方。

最終,他們在凌晨兩點回到白玉縣城,走散的隊員就在堰塞湖邊的帳篷裡,跟其它單位的搶險隊員一起度過了一夜。

金沙江堰塞湖險情發生後,現場周邊一直有消防、特警等搶險隊員24小時不間斷值守,運用無人機等工具,密切觀察山體和堰塞體狀態,記錄水位變化。

最後,我們一起關注一下堰塞湖周邊天氣狀況。

金沙江堰塞湖洪峰至雲南,數千群眾轉移

預計今天白天,災區周邊公路主要受小雨或陣雨影響,G318左貢至芒康段、理塘段、G214芒康段以及白玉縣境內白巴路和雅崗路的局部路段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可能出現路面結冰。

今天夜間,災區周邊仍以小雨或陣雨天氣為主,16到18日以晴間多雲為主。


金沙江堰塞湖洪峰至雲南,數千群眾轉移

四川甘孜未來七天天氣狀況

金沙江堰塞湖洪峰至雲南,數千群眾轉移

一方有難

八方支援

願一切安好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