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個法國人,爲什麼成爲了「南京面孔」?

兇殘的日本侵略者正揮舞戰刀砍向中國平民的頭顱

懷抱孩子的中國婦女慘死刀下

孤兒在親人遺體上無助地嚎哭...

幅覆蓋著壓抑的色彩的巨幅油畫名叫

《暴行》

他是个法国人,为什么成为了“南京面孔”?

寬7.46米、高2.35米的巨幅油畫,由法國著名油畫家克里斯蒂安·帕赫繪製,生動再現了南京在1937年12月所經歷的慘痛。

2015年,帕赫將這幅油畫捐贈給了我館。

他是个法国人,为什么成为了“南京面孔”?

時隔三年

帕赫先生再次來到紀念館

既為了看望他的心血之作

也為了拍攝一部叫做《南京面孔》的宣傳片

這部宣傳片將在10月底的“南京周”亮相巴黎

他是个法国人,为什么成为了“南京面孔”?

“最宏大、最艱難的作品”

多年前的帕赫,還和許多歐洲人一樣,對南京大屠殺幾乎一無所知。

2013年的一天,他路經南京,有個朋友問他:“知道嗎?70多年前的南京,日本侵略者在6周裡殺害了30萬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與平民。”

30萬?帕赫當時被震驚了。

他是个法国人,为什么成为了“南京面孔”?

他頓時產生了一個想法,要用自己的特長——繪畫,來讓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日本曾在中國犯下的暴行。

他是个法国人,为什么成为了“南京面孔”?

帕赫花了很長時間查閱了大量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史料,還專程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

時間到了2015年1月,準備就緒的他開始創作。帕赫費盡心血,把自己關在工作室裡,用了整整6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南京大屠殺專題油畫《暴行》。

事後他坦言,這是他30年繪畫生涯中創作的最宏大、也是最艱難的一幅作品。

他是个法国人,为什么成为了“南京面孔”?

在巨幅油布上,帕赫用油彩和線條,還原了當年的黑暗——身穿黃色軍裝的日本侵略者揮舞著軍刀,向無辜的中國人砍去,鮮血從平民的頭顱下,從遇難者的口中,從傷者的身上流下......

而這也是帕赫將這幅油畫命名為《暴行》的原因之一。

他是个法国人,为什么成为了“南京面孔”?

通過這幅作品讓更多人知道日軍暴行

帕赫說:

用油畫這種西方容易欣賞的藝術形式來展現南京大屠殺,有助於讓西方更多的人瞭解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

讓世界知道,中國懂得和平來之不易,所以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我想通過這幅畫作告訴世界,一定要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他是个法国人,为什么成为了“南京面孔”?

儘管那段歷史發生在許多年前,儘管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大多已經故去,但那段歷史是永遠不能被忘卻的。

他是个法国人,为什么成为了“南京面孔”?

“我很榮幸能向巴黎、向世界展示南京的這段歷史。

法國與中國一樣,都在二戰中受到過傷害,我能作為連接起巴黎與南京這兩座城市的橋樑,能成為十名參加'南京周'巴黎站的“南京面孔”之一,我很自豪。”

他是个法国人,为什么成为了“南京面孔”?

10月底,帕赫將作為10個“南京面孔”之一,與法國國家圖書館黎塞留特藏館規劃部部長裴程、話劇演員常小川、南京籍演員

海清、非遺傳承人馬萌青、南京銀行副行長米樂、法國攝影師尼古拉斯哈特、前女排運動員趙蕊蕊、擊劍運動員許安琪、翻譯家許鈞等9人,一齊亮相“南京周”巴黎站的南京文化嘉年華。

在“一城十面影像展”上向巴黎、向世界,展示南京。

他是个法国人,为什么成为了“南京面孔”?

本期攝影:劉俊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