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北京治理霧霾成績單今天毀於一旦?錯!


一清早,睜開雙眼望向窗外,心想怎麼今天的亮的這麼晚?莫非起早了?走向窗邊,嗯,想多了,是北京又迎來了久違的霧霾,屋漏偏逢連夜雨,北京部分地區也迎來了雨+霧霾。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小雨過後北京的天陰冷陰冷,在霧霾的遮蓋下,北京更像是被找上了一層薄紗,能見度極低,有多低?站在高處向遠處望去,僅能看見幾百米的地方,過了這個範圍,遠處的建築物便“消失了……”

在早些年,霧霾這詞剛剛出現的時候,北京的天比這還要朦朧。中國尊直接“昇天”。記得那是13年年底,從北京坐火車回老家東北。車上一群人在閒聊,說起了北京的霧霾。

印象最深的是列車員那句:“北京有什麼好?吸口氣還拉嗓子。”話音一落鬨堂大笑。可是這句話卻深深的刺痛了北京治理霧霾者的心。

從2013年,北京便踏上了治霾的道路。政府下令北京市將PM2.5濃度降至60微克以下。此後,該市關閉了近2000家水泥廠、鑄造和傢俱製造行業的工廠,還關閉了燃煤發電廠並淘汰了200多萬輛高排放車輛。

在長達近5年的治霾的道路上,北京從未停息。北京想給人們一張“藍名片”,脫掉霧霾這個帽子。五年前北京立下治霾“生死狀”,五年後北京向人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根據之前媒體報道顯示,2017年北京的PM2.5平均水平為每立方米58微克,比2016年下降20.5%。

北京的天藍了,心情敞亮了,但這份成績單的後面與眾多人的支持與付出分離不開的。根據北京市環保局消息,從2013年到2017年,五年間北京宮淘汰4923話燃煤鍋爐,這一為什麼呢?相當於北京這期間減少了900萬噸的燃煤消耗。

一入冬,北京空氣中便會參雜著參雜著煤煙味,因為供暖,各家各戶都點著了小煤爐子,自己家暖和了,可是這煙囪冒出的濃煙卻讓空氣遭了殃。在北京偏遠的郊區,情況更是嚴重。

家住在門頭溝的李先生對此深有感受。門頭溝曾以產煤為主,冬天供暖的方式也多是自己家搭一個小煤爐。“前幾年冬天,每天早上起來本想呼吸下新鮮空氣,可一吸氣全是煤煙味,這叫一個嗆嗓子,如果不大口罩,在大街上走一兩個小時,回到家,鼻孔裡都有黑糊糊的髒東西。”

面對著2017年治霾優異的成績,2018年上半年藍天仍然持續“在線”。可近幾日霧霾又一次席捲而來,今日,北京部分地區發佈4-5級汙染預警。但,對於之前所取得成績我們不能忽視,要相信北京的藍天數會越來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