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現場挖出一具乾屍,誰料乾屍披著龍袍!身份成謎!

史上名人多如牛毛,你又能說出幾個呢?歷史的虛與實,撲朔迷離,你又能道出多少真與假!不管是三國的諸葛亮,還是後來挖了諸葛亮墓的劉伯溫,那只是歷史,或者是傳說,你又能幾分信服呢?看歷史,品歷史,知歷史,都不如認清歷史。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細細斟酌歷史上的一些名人與趣事,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解讀。

今日話題:施工現場挖出一干屍身穿龍袍, 乾屍身份成迷

2006年5月,北京石景山玉泉路某施工現場正在奮力作業的挖掘機突然停了下來,操作員大聲喊道:“我好像挖到什麼東西了”。大夥兒聚攏一看,原來挖到了一座棺槨。由於北京市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都,經常會遇見類似發掘出文物的事情,所以現場的負責人第一時間就聯繫了考古研究所。經過研究人員小心而仔細的發掘,一座完整的棺槨展現在大家的眼前。

施工現場挖出一具乾屍,誰料乾屍披著龍袍!身份成謎!

棺槨的棺頭上寫著:“皇清誥授中憲大夫拙吾黃公之靈柩。”另外,在現場還發現了康熙通寶一枚。考古專家推測,這座棺槨應該是康熙年間下葬的。隨著專家的深入研究,許多的疑團分分冒了出來。

按照棺槨的棺頭上文字記載:“皇清誥授中憲大夫拙吾黃公之靈柩。”由此可確定,乾屍的身份為清康熙時期的“中憲大夫黃拙吾”,但專家尋遍《清史》,卻沒有發現任何關於黃拙吾的文獻記載。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施工現場挖出一具乾屍,誰料乾屍披著龍袍!身份成謎!

按照清代官服制度,文官官服繡飛禽,武官官服繡走獸。中憲大夫為四品文官,四品文官的官服應該繡有鴛鴦補子。但男屍身上所穿官服上繡的卻是麒麟的圖案,這是一品武官才有的官服。更令人驚訝的是,在這官服的裡面,居然還穿著一套上衣下裳的五瓜龍袍,這是清代皇帝上朝時穿的朝服。除了身上的這件龍袍,現場還發現了另外一件陪葬的龍袍。如果說這龍袍是皇上賞賜的話,那麼這件事是非常榮耀的,在史書中肯定會有詳細記載的。但是史書中並沒有黃拙吾這個人物相關的記載,滿清一朝得到皇帝賞賜龍袍的共有十七人,康熙時有兩人,都沒有這個黃拙吾。

乾屍頭上沒有留清代男性的辮子,而是盤起的髮髻,這是明朝的髮式。乾屍的髮式與清規“剃髮令”不符,別說在朝為官了,即使當平民百姓隨時都可招來殺身之禍。

還有一個重要的信息,陪葬物品中有一串東珠朝珠,這就很不一般了。想當初和珅深得皇帝恩寵,還因為“私藏東珠”而獲罪,說明近臣是無法得到東珠賞賜的。清朝規定有三種人可以用東珠,分別是皇帝、皇后、皇帝直系親屬。從側面也印證了乾屍很有可能是皇親國戚。也就是說黃拙吾很有可能只是一個假名字。

施工現場挖出一具乾屍,誰料乾屍披著龍袍!身份成謎!

歷史學家對於此人的身份進行了大膽的推測,有人說是順治皇帝的真身,有人說是多爾袞,不過可能性最大的應該是被康熙皇帝廢黜的太子—愛新覺羅·胤礽。把“黃拙吾”這個假名字拆開來看,“黃”隱喻為“皇”,“拙”隱喻為“黜”,“皇黜吾”就是“被皇帝廢黜了的我”或是“我已經被廢黜了當皇帝的資格”。而且年齡上也一致,考古學者推測乾屍死亡時五十多歲,而胤礽生於康熙十三年,於雍正二年十二月病死(史料記載),時年51歲。還有乾屍頭上沒有留清代男性的辮子,而是盤起的髮髻,也有可能是胤礽常年被軟禁,心灰意冷也就沒有好好打理自己的髮型。

這種種推測也僅僅都是歷史學家的大膽猜想,並沒有其他的證據和史料可以佐證。這個身穿龍袍的乾屍黃拙吾到底是誰?可能永遠都是一個謎團了。

看完以上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感觸?可我,已經是黯然發愁,在這短短的人世中,我們用有限的時間還能幹些什麼?是做歷史名人呢還是做一個名人所需的綠葉?回首歷史中轟轟烈烈的一幕幕都已成為過去,曾經的輝煌,曾經的無上榮耀,最後還是成了時間的獵物,無一倖免。朋友們,歷史終究是歷史,活在當下,活出精彩才是我們想要的!希望歷史都能記住大家,如過要加一個期限,那就是一萬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