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爲企業服務能否拯救網際網路困境呢?它目前的發展如何?

臥龍說


對於互聯網來說,跟傳統相比,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在於能夠通過網絡的普惠,超越物理的位置和線下的實體,能夠把信息同步到更多的人,能夠打破信息壁壘,能夠讓網購觸達到所有的人;而在此基礎上,可以衍生出更多過去難以想象的服務。比如有基於大數據提供的個性化服務,有可以實現半小時達的網絡購物,可以有共享單車,可以基於網絡信用衍生的無抵押無擔保信用貸款等金融服務。

馬雲曾經說過,互聯網發展的前二十年,就是各種技術的問世;而未來的三十年,將是比拼誰用好互聯網技術,誰能夠給消費者、社會提供更好的產品。換言之,對於企業來說,就是怎麼能夠讓用戶滿意,怎麼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和商品。

在這方面,作為電商的創始和引領者,阿里巴巴就在這條道路上快速奔跑。基於提供更好的企業服務,全力投入科技力量,把人工智能等前沿的領域優先放到打造“讓天下沒有難做的服務”上來,把服務這個傳統在後端的業務提升到了決策的一線。

目前,人工智能推出的人機協同的阿里客服小蜜、幫助商家的商家店小蜜,甚至還在東南亞的電商平臺提供了會使用五國語言的機器人小蜜等等,高科技的智能服務技術,不僅僅引領了客服行業的發展,更難能可貴的是讓所有的企業都意識到“體驗將會是新商業的核心競爭力”!

體驗源自服務。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雲計算、個性化的推薦,C2B的反向定製、更智能更懂消費者的企業,才是互聯網下半場競爭的開始。


厲害了word國


在消費互聯網越來越出現瓶頸的情況下,企業服務(To B)是互聯網深化發展、創造價值的新疆域、新戰場,這從騰訊在9月30日開啟的戰略升級和第三次組織架構變革就可以窺見一斑。

(原創)文/劉成軍,工業互聯網研習社發起人,造奇智能新媒體創始人兼主編,知識付費實驗室產品經理


馬化騰去年年底的員工大會上說過,騰訊要設立一個適應To B業務發展的組織架構。

“在管理方面,我們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內部的組織架構,現在的騰訊需要更多To B的能力,要在組織架構上進行從內到外系統性的梳理。”

本此組織架構調整中,在原有七大事業群(BG)的基礎上進行重組整合。保留原有的企業發展事業群(CD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微信事業群(WXG),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

  • 1、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這是騰訊下一個20年要重點發力的領域,無論從馬化騰的內部講話、外部大會演講及每年兩會提案來講,都已經非常明顯,這次落實到組織架構層面,是這些訴求的一次整體發力,擲地有聲。可以預計,To B企業服務和產業互聯網領域將是騰訊下一個重要增長引擎。

  • 2、內部融合,共同發力,整體輸出:這其實集團型企業在發展中經常呈現的弊病,那就是部門割裂嚴重,部門利益優於公司整體利益,事業群BG之間的橫向協作乏力。即使有技術能力,但置於各個BG內部,很難形成合力進行整體輸出。這實際上造成了在雲計算等技術領域,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形成不了足夠的勢能。(之前有就關於騰訊雲是否會獨立的討論)


另外,除了騰訊之外,中國一線互聯網公司幾乎都開始重估B端企業服務價值,阿里的企業服務應用--釘釘;美團、網易都在深耕雲計算領域,京東整合輸出物流技術能力……

越來越多的面向C端的互聯網公司,開始通過沉澱技術輸出至B端企業,與傳統企業的結合,一方面服務於傳統產業企業的升級換代,賦能也好,定位“助手”也好,基本朝向工業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開炮”;另一方面也拓展了這些企業的盈利和增長空間,實際上也就是“續命”!


筆者在知識付費領域的探索,2018年1月1日,造奇智能產業新媒體獨家推出、業界首份聚焦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高質量實名付費社群——[工業互聯網研習社],依託[知識星球]而建。致力於打通工業互聯網從資訊→信息→知識→認知→見識→服務的鏈式通路,助力您的職業發展和機遇把握。這是在工業媒體與知識分享領域的知識付費嘗試!

超過200位付費研習社社友遍佈上海、北京、深圳蘇州、杭州、武漢、蕪湖等工業重鎮,初步構建起覆蓋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軟件、底層數據採集、工業數據分析、系統集成商、大學及產業資金在內的全國價值網絡。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


在一定程度是可以的,隨著社會迅速發展,人民越來越重視服務體驗!無論是互聯網還是其他企業,都離不開服務的提現,要想做大做強就得從服務抓起,就像海底撈一樣為什麼讓人們記憶猶新,為什麼能成為餐飲界的航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服務,無微不至的服務超出人們預期的體驗值,深深的刻在了人們的腦海裡!口碑的相傳是最好宣傳,最有效的方法。所以無論什麼企業要想做大做強,服務是重中之重,是客戶感知你企業文化的第一體驗窗口,只有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創新服務內容才能更好的服務於顧客,更有效的加深抓取顧客的內心感受!服務於人受益於人,更受益於企業本身!



龍騰玏駿


從服務的特性看,企業服務可分為個性化服務、特色服務、差異性服務、定製化服務等。從與客戶交互的方式來看,企業服務又分為面對面服務、電話諮詢服務、在線諮詢服務、人工服務、自助服務等。

個人認為:企業服務也包涵了互聯網科技,也是服務廣大客戶的一種手段,結合互聯網的企業服務前景不錯!



王者談互聯網


我認為是可以的,互聯網行業也是產品,都逃不過以客戶體驗,客戶互動,客戶參與為主導。要想可持續發展,必須提高公司自身形象。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充分利用大數據,產品服務升級,搶先機贏市場。變則通,通則達。


D節奏


中國製造的真正出路?

1、工業互聯網,工業4.0,應用智能化的產線解決生產力的問題,即生產效率、生產成本、生產方式。提高產品質量,柔性製造能力,良品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和降低勞動人力影響是主要目標。

2、產業互聯網,供應鏈4.0,應用互聯化的產業供應鏈解決生產關係的問題,即社會化分工協作的效率和成本、關係問題,形成從生產關係到消費關係的暢通,實現產業及企業的信用和數據建設,方式是企業互聯,產業互通,生產關係去中心化、去核心企業化、平等互信是關鍵。

3、金融互聯網,金融4.0,應用區塊鏈的技術、token經濟機制解決製造業的資金支付結算的流通性障礙問題,解決融資服務的徵信方式和風控保障問題,實現債權債務的高效流通,方式有對沖、質押、匯兌等等。

這個三個方面可以互聯互通,也必須三方面均衡發展創新,有效有機組合應用,實現中國製造業的生態化。三個方面都必須要重視,甚至要偏重廣泛中小型企業的普惠服務和引導試點,實現產業整體均衡的降本增效,這才是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的基礎設施,這才是中國製造的真正出路。

這些都不是每個製造業企業要做的事情,GE的PREDIX的困境就可見一斑。一定是需要一個居間生產性服務平臺,如PREDIX必須獨立出來。通過系統、平臺、大數據、連接等的方式為產業和企業提供需求供給和服務,企業自主靈活配置、按需使用;平臺公司通過各種增值服務實現自身的發展和成長,構建雙邊依存和制約的關係,這就是所謂的賦能,MADE IN INTERNET,是必然也是革命。

-----懟鏈彈經 隨機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